博海拾贝 文摘 我看腾讯

我看腾讯

作者:Fenng

按:腾讯最近市值高涨,目前已经是亚洲上市公司里市值最高的企业。翻出过去的这篇旧文,窃以为仍有点阅读价值,分享给各位。原文主要观点未做改动。看看哪些错了,哪些对了,哪些还有参考价值。

写过了阿里之后,腾讯更不好写。不好写的原因是对于腾讯最赚钱的业务,也就是游戏这一块儿,我并不熟悉,好在对比其他巨头,腾讯游戏领域一枝独秀,看一下 App Store 游戏排行榜,基本上是腾讯自己家的榜单,游戏领域日进斗金而且相对稳健,倒也无需多费口舌。

国内互联网公司里,阿里市值第一,腾讯次之,百度一直在说自己肯定也是千亿俱乐部里的,找了一堆媒体给自己鼓吹到现在也还也没实现目标。腾讯市值可能反超阿里么? 我看比较悬,谁让你上市地点在香港呢,而且中国经济形势也在帮阿里。历史不容假设,如果阿里也在香港上市,同台竞技,那谁大谁小可就不一定了。阿里上市选了美国,以后估计动不动吃官司,但也会更受资本市场瞩目。虽然腾讯市值未必超过阿里,但未来几年,两家公司的营收应该不会差距太大。

腾讯的营收组成较为多元化,不像阿里百度收入成份相对单一,尽管这么说有人不同意。看最近几个季度财报,游戏收入是最大的一块,其次是社交网络收入,然后是网络广告收入。网络广告收入规模比阿里和百度小很多,但我相信未来几年很可能迎来高速增长,甚至有超过百度广告收入规模的可能。理由也简单,腾讯的广告业务,广点通收入增势迅猛,这背后是微信和手机 QQ 的支撑。

为什么对腾讯广告收入乐观? 移动互联网的马太效应。「以我们的过去统计来看,大概每个人平均用 PC 互联网是每天 2.8 个小时,现在移动互联网,怎么用呢?除了睡觉 8 个小时,16 个小时是清醒的,跟它在一块,不太容易丢开它,未必是每分钟、每秒钟在看,但是有消息到达,就会使用它,这样的话就是 16 个小时,再加上设备本身,比 PC 多出十倍以上的使用时间。」 说这句话的是马化腾先生,这是他在 2013 年的一次演讲。当时读完这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我建议诸位也去找一下腾讯同一时期流出的另一篇文章,刘炽平先生的讲话,话题是谈关于千亿美金下的成绩与危机感的,这两篇文章对比看一下,就知道腾讯对移动互联网的敏锐是超过阿里百度一两个身位的。非常有趣的是,这样的趋势应该被擅长战略的阿里巴巴最早意识到,但找一下同时期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的演讲,发现都是一些关于「互联网本质」以及「电子商务未来五年」等话题,看不到「移动」两个字。

移动互联网的比 PC 多出来的使用时间给谁了? 当然是给微信了,给手机 QQ 了。几家公司坐上了牌桌,腾讯拿到了两张好牌,出手就是 21 点。只要用户活跃时间消耗在这里,就有机会逐步变现,逐渐提高变现的能力,我相信微信团队不会像微博团队那样,当然,微博跟微信比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微信未来几年的市值或将高达千亿美元。

微信朋友圈的品牌广告小试牛刀,已引起诸般关注和过度解读。我的观点是,这才哪儿到哪儿呀,一惊一乍的,相信腾讯一定有办法继续提升变现能力。这个发动机一旦启动,是百度和阿里所不能比的,而且这也是完全从移动端发起的变现能力,并非照搬 PC 端的模式,这跟百度在移动上的营收有着本质区别。

如果单看财报数据,有的分析师会得出 QQ 和微信用户增速变缓的结论,然后得出悲观结论。但这个变缓并不是坏事,你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了,增速自然放缓。现在不少公司财报里只能看到「月活跃账户数」,但是用户使用时长这个指标我觉得在未来会更关键,每天启动一次停留几秒钟跟每天几个小时的用户粘性是不可比的,虽然数据上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后者商业潜力更大。

整个 2014 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腾讯似乎在有意或无意弱化财付通的品牌,但是又不强推宣传微信支付的品牌,这导致支付宝有了机会跟微信做品牌对冲,支付宝也擅长这样做。这是腾讯在战略上的失误。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本来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了,有可能打下半壁江山,否则的话,还是重走财付通的老路。既然腾讯都有决心把不擅长的事情交给合作公司做,比如电商跟京东合作,搜索业务给了搜狗,那么支付业务不如都托付给微信团队算了,再怎么也是自己的团队。以「微信支付」的新品牌跟支付宝拼一下,鹿死谁手也未可知。现在的做法是,财付通作为底层支持,上面放两个业务,一个支撑微信支付,一个支撑 QQ 钱包。这样不太可能甩掉历史包袱。

微信支付用高频打支付宝的低频,支付宝压力不会小。

如果移动支付上能跟支付宝平分秋色,那阿里的压力可就真的大了。微信这头儿逐渐培养大众用户支付习惯,再大力推 SDK 给第三方 App 开发者,不愁没有突破口。你不看看支付宝现在给开发者用的服务多烂,那接口,那文档写的…这不就是机会吗?

不客气的说,财付通那产品体验做的真的不怎么好,这可不像腾讯的产品,腾讯不是以产品能力著称么? 支付宝的体验就够糟的,财付通的体验比支付宝还烂。烂不烂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不信自己注册个账户体验一下,完全是跟支付宝亦步亦趋,甚至把支付宝做错的地方都学了去,做为用户,看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两架马车,微信和手机 QQ 两个团队做事风格也很有趣,虽然看起来是竞争关系,外界希望微信团队更快,但手机 QQ 团队危机感更强。微信团队做事不动如山,手机 QQ 团队做事则侵略如火。这样确保了业务探索增加了试错机会,反倒是进退有度。

说了半天都是微信和 QQ,但其他业务并非没有亮点。移动应用分发市场,应用宝份额一度飙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视频领域,腾讯视频异军突起,钱多任性,加上移动互联网助力,有很大的可能弯道超车,跑到最前面去。这些,整体上也夯实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力。

我一直觉得,腾讯不重视企业办公市场是比较可惜的。阿里以前有 Work@Alibaba 的布局,中途失败了,但这个看起来是给腾讯设计的,有 QQ 在先,微信在后,有七星级产品邮箱服务,切入企业办公协作领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话,适当收购一些工具型的产品以丰富产品能力,有钱任性,不花留着干嘛? 收购或是投资一些小而精致的工具,之后集成到微信上是否更好玩一点? Slack 这样的企业协作工具,也最好别错过,市场有实际需求,而目前的解决方案,企业 QQ (RTX) 又没那么好用。

从目前看到的数据,腾讯员工数超过 27000 人,阿里人数已经超过三万。这样体量的公司,过去却很少对外界传递管理方面的信息,越来越低调。

我喜欢跟腾讯的人尤其是微信团队打交道。如果公开指出腾讯的某个产品问题,很快就会有具体负责的产品经理跟我联系并进行讨论到底是什么问题,几乎 24 小时都有人在,这是一群超级勤奋的人又有责任心;对比之下,如果我给百度提建议,一般是公关看到之后通知产品经理来问我,先让我删帖,然后才有可能解决,更多时候是限于流程或是无能为力;如果给阿里的产品提问题,一般是我在阿里的朋友(现在越来越少了)看到了才会来问一下,基本上最后也不会解决,还有不少人认为是故意挑刺儿然后冲上来骂人。这就是三家公司做事的差异吧。

腾讯的管理结构并非完全的金字塔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微信团队能做出这样的产品,将创新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一向认为,一家大公司里面要刻意孵化创新的产品是很难的,最好的做法是划出一块「飞地」,放那儿别干预太多。当需要支持的时候直接从最高层面给予协助即可,这样才有可能做出一些突破性的事情来。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少为人知的是,企鹅看似温情可爱,实则凶猛无比。当年 Linus 选择企鹅形象作为 Linux 开源操作系统的 Logo 时,开源社区有人不满,Linus 回应到: 「你们真见过企鹅吗?你们被企鹅以 100 英里时速追杀过吗?」

哦,Linus 那句话好像是传言 🙂

来源:小道消息 按:此是旧文,原文发布于 2015 年 2 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178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