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omaobear
最近两天,一篇科研工作者逃离北京的文字在网上热传。其实这篇文字是知乎上的一个关于北京房价的回答,然后被转到了清华的BBS,进而在媒体发酵,引起各方关注。甚至两会代表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而事实上,知乎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多个论坛的热论,出来抱怨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北大毕业的科研博士。清华的毕业生、协和的医生、外交部工作人员纷纷匿名回答,说自己已经或者准备逃离北京。
大城市房价高并不是北京一个孤例,上海、深圳的房价同样高昂。房价泡沫也不是股例,中国人都对东京1991和香港1997年的房价泡沫很熟悉。房价正在把年轻人赶出一线城市,也让用人的互联网公司遇到麻烦。
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中国的高房价问题
中国一直到90年代,都是公有制住房体系,房屋是公有的,分配的,个人拿一点象征性房租。
后来朱镕基先搞分税制,断掉地方政府的财源,然后又开始房改,私有制住房开始兴起。
而被分税制分走了财源的地方政府学习了香港的土地招拍挂制度,开始经营城市,以土地出让金弥补财政收入,中国进入了房价持续上涨的时期。
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产生了大量购房需求。而城市土地供给招拍挂,土地供给量在地方政府手里,房屋供应量在开发商手里。开放商要从政府手中买地,这是一个两级垄断的体系。
供给垄断,需求市场化,自然就是价格不断上涨。这与香港的房价如出一辙。
价格上涨,二手房又可以交易,房屋就不仅仅是自住用途,而是高回报的投资渠道。投资需求与自住需求叠加,需求更加旺盛。而供给两级垄断。这样房价虽然有重重限购措施,依然不断上涨。
对于一线的北京上海深圳来说,经济中心往往是资金集中的地方,央行放出来的M2也集中在此。有了高回报的投资品,这些地方有能力把这个投资品的价格不断推高。所以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尤其快速猛烈。
这种猛烈上涨进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资金,全国的资金都在炒一线的房子,房价超过香港1997年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对已经拥有房产的人来说,是资产的快速升值,但是对还没工作的学生来说,则是买房门槛越来越高。
开始是普通打工者买不起房,后来是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当蚁族,如今是清华北大的博士也买不起房子了。
一线房产的属性从商品变成了投资品。工作几年赚钱,然后逃离一线就成为年轻人的选择。
二、逃离带来的麻烦
有人统计过北大和清华毕业生的留京率,结果是最近几年除了博士生某一年有回升之外,是一路下跌的。三年跌了20%。
人才开始逃离只是问题之一,更重要的留下的人看不到希望。北京房价大约是2009年之后脱离了中等收入家庭购买力的。2016年一轮暴涨之后。高收入家庭也望尘莫及了。
北京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涨,前几年20万属于高薪,如今你开30万、40万年薪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这对企业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招到的人也不能安心工作,他们担心收入上涨的速度比不上房价。
而逃离一线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很多行业在二三线没有就业机会,或者收入大幅下降。于是很多人陷入两难,留在一线买不起房子,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回到家乡或者去二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而很多互联网公司也面临两难,留在一线城市有资源,但是人力成本高,去二三线资源没有了,也招不到合适的人。
于是,最后大家还是都在北京痛苦的奋斗着。
三、不妨多地开花
其实,海外不少知名企业是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里面。总部在大城市获取资源。而很多部门完全没有必要留在大城市啊。
对于制造业,还有个产业链的问题,对于互联网企业,有人有网就能创造价值,何必在成本高昂的大城市浪费呢?
需要获取各类资源的总部留在北京、上海,深圳。而像研发、客服、设计一类的岗位完全可以去二三线啊。
对于没有买房的老员工,无力买房的应届生,你在一线城市招聘他们,然后送到二三线的部门去工作,给他一线城市的工资,他们会生活的很幸福,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一个20万年薪的研发,在一线城市只能住在条件恶劣的出租房、忍受拥挤的地铁,吃价格昂贵的盒饭。
而到了风景优美,房价相对比较低的青岛、大连、杭州,他们就可以工作两三年,贷款买上自己的房子,车子,住在公司附近,享受便利的生活。他的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分享。
阿里没有在北京,但是杭州已经有了点产业聚集的意思,很多企业都在杭州设立的部门。
其实,青岛、大连这种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物产丰富,房价不高的地方其实非常适合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客服中心的。
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一线招应届生,把没有买房的老员工和应届生一起派到二三线城市去。员工生活幸福了,公司的成本也降低了,何乐而不为呢?
房价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互联网公司或者个人能够解决的,但是合理配置能掌控的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是互联网公司能做的。
北京、上海、深圳变成总部中心,杭州变成设计中心、青岛变成研发中心,大连变成客服中心,重庆变成清算中心,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