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周星驰有多久没出演无厘头喜剧了?

周星驰有多久没出演无厘头喜剧了?

作者:张佳玮

《长江七号》之后,周星驰不演电影了。

一般说法是:周星驰的电影,越来越不无厘头了。

其实严格来说,从差不多22年前开始,周星驰就在大幅度减少电影产品数量、演员转幕后、改变风格了。

而周星驰不那么无厘头,已经快1/4个世纪了。

我个人不严格的划分:把周星驰的电影生涯切割下,大致是:

——1990-92,高产赶场期。

——1993-2000,逐渐自主期。

——2000-2019,幕后主导期。

周星驰现有的绝大多数电影作品,集中在1990-1992——质量不算顶尖,但数量吓死人。

1990年,周星驰在十部电影里出镜。但多是无厘头喜剧,包括大红的《赌圣》。

因为赌字系列的成功,1991年2月,《赌侠》在台湾上映。又半年后,《赌侠2》上映。依然是周星驰主演。

这就是那时代香港电影的作风:一个热点,一个演员,榨干为止。

《赌侠》最后收了票房港币40342758,香港年度第二;《赌侠2》收了31868627,香港年度第五。《新精武门1991》年度票房第十一。此外,周星驰的《整人专家》票房31363730,年度第六。而1991年的年度票房状元……还是周星驰:《逃学威龙》。

image

1992年,被称为“周星驰”年。《摩登武圣》是《精武门1991》的续篇,海报上周星驰得偿夙愿,穿上了他热爱的、李小龙式的紧身黄衣——后来《杀死比尔》里乌玛瑟曼也穿的那件,收票房港币22946994,年度第十。《逃学威龙2》票房年度第八。《家有喜事》则是大喜剧片:黄百鸣、周星驰、张国荣、张曼玉、吴君如、毛舜筠们主演,当春票房港币48992188,香港记录。

然后还有两部《鹿鼎记》,外加《武状元苏乞儿》。

1990-1992,周星驰在25部电影里担任主要角色。

三年,25部。

翻来覆去的赌字系列。翻来覆去的精武门系列。翻来覆去的逃学威龙。翻来覆去的鹿鼎记。

周星驰那时,就是个到处赶场的演员。

这就是当时的香港电影做派。一部电影可能拍三周就收工。每个镜头5秒左右长度。靠密集的笑料混过去。

坊间说法,当时周星驰已经开始厌恶香港这一套做法了。当时合作导演里能跟他处得好的,只有陈嘉上。陈嘉上后来访谈时说,周星驰从那时起,就有许多心思在萌芽。比如拍漫画(后来的《破坏之王》),比如拍功夫片,比如拍UFO题材。

现在我们说无厘头,已成周星驰的标签。然而这风格出现,要早于周星驰。葛明辉和林海峰的《软硬天师》早1980年代末在广播界起了这风潮,曾志伟也曾玩过这路数。电影界的无厘头代表,说是周星驰,其实说王晶也可以。

像《超级学校霸王》里,王晶让张卫健演的玩法,就是照搬周星驰的路数;《千王之王》,更是让周星驰帮着扶张家辉一程。

王晶跟周星驰合作的电影:《赌侠》、《整蛊专家》、《上海滩赌圣》、《龙过鸡年》、《千王之王》。

以及我们都耳熟能详、神奇语录无数的两部《鹿鼎记》和《九品芝麻官》。看过最后三部的都知道:我们最熟悉的周星驰笑料名梗,都在里头埋着。

一般说法是,到1993年,周星驰终于有了自主权。于是有了《唐伯虎点秋香》,是到那时为止,周星驰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也是他第一部自己做主的电影——虽然对外而言,导演是李力持,但其实从现场执行导演到剪片,周星驰都参与。有些海外版里,周星驰是这部片的导演。郑佩佩也说过:这实际上是周星驰导演的。

自主权不止意味着有权导演了,也意味着拍片减少,不必赶场了。

1994年四部。包括《大话西游1》,包括《国产007》,包括《九品芝麻官》。

1995年三部。包括《大话西游2》。

1996年二部,都是周星驰导演:《大内密探00发》,《食神》。

1997年二部,1998年二部,1999年其实只有《喜剧之王》——《千王之王》是卖王晶一个人情。

1993-1999,那是周星驰出演作品质量最高的时候——也是他相对最能自主的时候。

减少拍片量,亲自参与导演,掺杂自己的风格和主题。

《食神》与《喜剧之王》,纯论夸张搞笑度,跟《鹿鼎记》们比,其实是下去了。

大概那时起,周星驰的野心就是:想拍更有自己风格痕迹的电影作品了。

image

2001年《少林足球》。2004年《功夫》。2008年《长江七号》。都是周星驰自己导演+主演,完全操控在手。

这三部,更像是周星驰自己年少时还愿的作品了:向李小龙致敬,漫画化,耍功夫,还有他钟爱的UFO主题。

这三部里,他作为演员的戏份其实在变少。笑料在减少。但电影完成度是提升的。我至今还觉得,《功夫》是他所有作品里,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直到进入2010年代,他开始继续玩自己的西游,玩自己的科幻主题。不出来演戏了。

大概可以说,1990-92三年25部的周星驰作品,戏谑玩乐风大概最足:毕竟当时港式电影就如此,制作快速,靠噱头玩闹混过去。周星驰以此成名,但他自己似乎并不喜欢那种风格。

2017年夏天,我在深圳见过一次杨能老师——嗯,就是《美人鱼》里的馆长——他跟我说过,周星驰做一部电影,极耗心力。周星驰在片场,是那种会不停跟其他演员聊天,问他们“某某场景时你会怎么样哦”,然后自己琢磨的人。以前的许多名梗,是他和吴孟达一起聊聊聊出来的——吴孟达私下里比较大大咧咧,周星驰却很沉默。

而且周星驰是控制狂,《唐伯虎点秋香》时,白天演,晚上琢磨剧本,琢磨剪片。不说呕心沥血吧,但许多业内人士也都说过:周星驰在片场,很是苛刻。杨能老师跟我说,《美人鱼》开头那个馆长出水的镜头,周星驰让他拍了四十多遍:为了追求出水睁眼那一下动作的真实。

而周星驰对自己,也并不放过。许多时候一个镜头,他人明明演得很好,他自己发一下愣,“再来”。

我们习惯觉得周星驰的电影是无厘头喜剧片。然而骨子里,周星驰自己做主的电影,并不那么喜剧。他的典型风格,不是欢笑,而是:

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打量成人世界。李小龙的打、UFO、漫画化镜头、孙猴子。这些元素在他的电影里反复出现。

image

2013年,李安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是有想法的”,但是“小孩子的东西”,以及:

“《西游》取材自电动、漫画、流行歌曲文化,看的时候知道他在干么,但不太容易投入。”

其实说得挺好,也不算贬低。周星驰自己想拍的东西,就是一个孩子打量成人世界,掺杂漫画、UFO、李小龙、戏曲和孙猴子等元素。

《长江七号》后,他已经年纪到了,无法再扮一个男孩子了(那部的儿童视角来自徐娇)。所以就换了。

1982-1988,周星驰在《430穿梭机》主持儿童节目。众所周知:一个成年人要扮出孩子喜欢的模样,模仿他们说话,为一些只有孩子喜欢的事高兴,并不总令人愉快的。

在某期《430穿梭机》录影中,周星驰和张国荣一起录。年长周星驰六岁、时为超级巨星的张国荣雍容有致,一直在鼓励周星驰说话;周星驰则礼貌地微笑,抱臂,时时根据张国荣的说话,给予肢体语言反馈。

待轮到周星驰说话时,我没法不注意到的一个细节:他试图靠打手势帮助自己表述,但他的手势极其收敛,始终没超出自己的身体范围。

1988年李修贤带他演《霹雳先锋》,让他得到金马奖最佳男配时,大量镜头都是精准展现畏惧、恐慌、尴尬、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当时的一个传说:李修贤在片场曾经对他念叨:

“演戏又不是力气活,你干嘛那么卖力?”

大概可以这么说:

我们最熟悉的、笑料无边的周星驰形象,是他自己创造的,但背后有王晶、刘镇伟、谷德昭、吴孟达们合作的功劳。而他自己,未必多喜欢这种短促迅速的爆笑风格。

在他追求自主的1993-1999,出现了既保持往昔喜剧风格,又有他自己想法的混合体:《秋香》、《西游》、《食神》、《喜剧之王》、《007》。

21世纪,他完全当家做主了,就出现了富有个人色彩、完成度不低,但不那么好笑的《少林足球》、《功夫》和《长江七号》。

也许周星驰骨子里,从来就没那么无厘头——毕竟也许他想要的,一直是21世纪这几部作品的调子。

当然,也许人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趣味。如上所述:他的电影里,许多都是孩子视角打量成人世界,但毕竟孩子会成长。

毕竟,连几乎可以作为他演员生涯总结的《喜剧之王》,都过去二十年了。

来源:豆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221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