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裴晨昕
编辑/向荣
因为翟天临,现在对于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的读书状况可能有些妖魔化,找我采访可能是想了解些真实情况。但问题是我的情况可能跟别人也不太一样。关键是,我觉得我读博的状态和翟天临还有点像。
其实翟天临这个事情爆出来之前一两天,我还在和我的朋友讨论类似话题。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是那种特别乖的学生,真的每天在学校,上课学习写论文。但我作为这样一个学生,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却发现很难找工作。这个专业的实践性太强了,和其他专业不一样。我和表演系的学生讨论,他学了四年的表演理论,出来真的不一定会演戏。
▲2018年6月,翟天临参加博士答辩
我去找工作,人家会要求我有这方面的实践经历,工作经历,就是你得有这方面的作品,没有的话……反正当年我就挺难找的……所以我觉得翟天临这个事情主要也是专业特性的问题,电影这个专业太特殊了,它是个实践为主的专业。
因为就业不太顺利,我就选择了继续读博。有了经验教训,我在读博士的时候,就会让自己不太那么埋头在学校做学术做理论。读博三年,我参加了七八部剧本的审读、节目策划等校外活动。其实我在刚读博的时候就和导师说过,我想在行业里多活动。我的导师认为,读博三年,不一定能把你的学术给做好,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做学术。但是我没有听从他的安排,反而我更像翟天临一样,会在行业里多做事。这个东西真是个人追求。
我们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公共课,主要讲授艺术理论、方法;二是学术规范方法课,三是专业课老师自己设计。前两者都是大家一起上的大课,一般是一个学期,最多一个学年就结束了。因为学校不提供住宿,有的学生住得比较远,所以校方会集中排课在某一天。这种所谓的课业压力并不是特别大,一周课时约在八小时左右。还有就是自己老师的小课,一般就是作为助教的形式,表演系这种形式就会比较多。而且有时老师还会去学生所在的剧组探班。
据我所知,发刊的要求是从2016级才开始有的。电影方面的C刊本身就很少,比较热门的像《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这些杂志本身就有内容的偏好,比如说它会设置这一年这几期做某一方面的内容,其次是看质量吧。发C刊确实有难度,但是你说花三年时间发一篇?我觉得还是可以达到的。
我预计毕业前能发的一篇,前后准备了差不多一个月。各人发刊耗时不同,要看研究内容。
大家发的论文主题多是关于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普遍是针对热门电影的影评和热门文化现象的讨论。C刊比较好发的是影评类,譬如现在《流浪地球》很火,你写个《流浪地球》的影评,要是写得好,就比较容易发。我有个朋友,看了一些玄学的书比较感兴趣,他就开始研究电影当中的“玄学问题”,譬如电影中发生事情的为什么总是第十三楼?他发那篇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写),一个是那个题真的比较好,此外就是这块别人研究的也比较少,算比较空白。
像是翟天临这种,他就是属于比较好写好发的,因为带有专业性。在我身边,好发的一定是纯导演专业、表演专业这种。如果我们写一个跨学科的,譬如电影教育,都会很难发。因为写教育的太多了,但是写电影的人、写表演的人非常非常的少。几个艺术类专业的学校主要就是北电中戏中传,只有这些学校会写。你再放到具体专业上面,整一个表演专业三个年级加起来也就四五个人,就更少了。
其实我们同学互相之间会吐槽发论文的硬性要求。论文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学术能力,你参加会议,做科研项目,我觉得也是能衡量一个同学学术能力的。发了C刊也可能只是契合了杂志的喜好。据我了解,没有达到发刊要求,会面临延期答辩、延期毕业。翟天临其实就延期了,同一届被扒的博士好多都是延期的。此外被取消学位申请的也很多,内网、校长办公室开会报告公示都会有博士生被取消、开除的通告。
不过真的存在专业和行业之间的差距。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来给我们上学术规范课和学术方法课。在和这批老师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像在国外,艺术类专业是没有博士学位的,他们最高的学位就是硕士,而且是专业硕士。没有表演博士、导演博士之说。但在中国,设置了这个博士的学位点,但我个人觉得艺术专业学术方法论的发展的并没有其他的专业强,这是肯定的。文史理工科在做博士论文、做学术的时候,他们都有发展得非常完整的学术方法论,定向研究定性研究质性研究……但这些方法用在电影研究上就不一定合适。我们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电影、研究作品来研究导演,从他们身上再得出一些东西,这套方法你放在北大、北师大,人家可能就觉得这东西真的不是学术。
我们博士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早在考博的报名材料中就上交了一个计划选题,博一一年的时间可以自行查阅资料确定选题。我是博一暑假准备,开学和老师沟通,3个月的时间准备好开题答辩,论文答辩一般是博三下学期三、四月份。中间便是写论文。
有同学研究西安电影制片厂,那他就要去西安电影制片厂资料收集、做老员工采访。在那里起码就要待上几个月。有同学研究外国导演,那就在图书馆泡着阅读文献资料。写论文压力也挺大,但我写论文时候也不是闭关苦读的状态。我是博三上学期期末开始集中精力写论文,虽说中途有其他事情分散精力,但其中过年也一直在写,每天在论文上要花大概6到8个小时。
但我有朋友是博三上学期就已经写好了,他最后一个学期就满轻松的。而所谓写论文发刊脱发秃头压力大。我觉得,真的,如果一个同学三年时间规划得好,就不会有这种压力的。有这种压力,一定是像我们这种把一部分精力用在别的地方了,你在(学术)这方面用的(精力)太少了。秃头什么的真的是熬夜导致作息不规律。我感觉电影这方面的博士,一到三年规划好,不会有这种情况。
翟天临读了四年,他其实有一年时间,或者说他把一些时间用在了外面的实践创作,没有用在学术研究这方面。有的时候可能的确是了打擦边球,学术研究这方面可能不太好,但是也通过了学术考核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翟天临是偏实践创作的。这是个人的追求问题。
当然了,翟天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学术方面的契约精神。论文抄袭肯定不对,有违学术道德。但就从他作为电影博士生来说,我觉得他的道路还是非常好的。他有很多实践创作经验,真的是别人没有的。而且他要能把自己的表演创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话,我觉得非常好,这就是中国电影教育最缺的东西。
来源:贵圈 微信号:entgui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