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一线城市70后千万资产的到底有多少?

一线城市70后千万资产的到底有多少?

DAVID自由之路:

美国的统计,除去房产后100万美元净资产,差不多就是美国top 10%。而美国房产占家庭资产比例大约30%,那么算上自有房产,150万美元应该可以进入全美top 10%。

一个70后,如果稍微好的大学毕业或者稍微好的专业毕业,毕业后选择去北上广深工作,我估计50%的概率能实现家庭净资产1000万人民币。

而一个70后,名牌大学毕业,考GRE考托福,GPA成绩还要全班前几名,去了美国熬绿卡熬了好多年,并在海外小族群的环境下组建家庭,有没有10%概率挤入150万美元的富裕阶层?

这么说来,选择出国的其实反而是选择了HARD模式,而留在国内的反而是EASY模式。

当然有人说中国的净资产大部分是房子,有泡沫,那美国人的净资产大部分是股票,是不是也有泡沫?

孕气十足

不要静态的看问题。说到现有净资产,70后出国的可能比不上留在国内一线发展的人,但是这么多年来的生活质量还是很有差距的。我前老板就是70后出国后外派到上海的一把手,每每感慨他的同学留在上海的现在无论是外企、创业、体制内都比他有钱。他06年到上海之后有存款也宁愿买美国的房产不买上海的房产,这几年下来差距就很大了。但是他一家五口15年前度假就是夏威夷,暑假更是几个儿子新加坡、欧洲满天飞,成功进入美国一流的私立高中。这二十年的生活质量可见一斑。此时此刻看,当然净资产比不上他同学,但是这么些年的生活质量只能说国内的同学在逐步赶上而已。最近几年国内房产的增值让一部分人膨胀了,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我们非常努力+社会发展迅猛也只是这几年勉强和他们相拼而已。至于EASY还是HARD模式,这个都是后视镜。当年我在他的位置,也会选择10万美元/年的薪水而不是上海3万人民币/年的薪水。说的难听些,留在一线城市发展很好的人,当初其实是没能出国,而不是看好中国的发展放弃出国机会。说白了,是运气不是眼光问题。因而如今也不必评价别人的选择。

天书

我前两天刚和我在美国读了博士、工作生活了20年的美国人表哥见了一面。

深感这个说的很有道理了。还是伟人说的好:”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ps,当年我表哥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10万美元年薪,而我第一份工作是2500元/月。。。

傻叔远山

样本选择错误,150万美元/全美top10%的样本基数是全美国人民,所以只能对标全中国14亿人有没有1.4亿人属于拥有50万美元房产加100万美元净资产的富裕家庭。这还没算中国卖价50万美元(350万人民币)的房产,要比美国卖价50万美元的房产品质差了一大截,或者说50万美元住上中国老破小和美国独栋别墅的概率都不小。

后面的说法就是先开枪定个结论,再画靶寻找依据的无效证明了——首先你得是70后,然后你还得读个好大学,其次还要有个好专业,再次还有能力留在一线城市拿高薪,最后还要趁早买房赶上了过去20年房价爆涨的时代机遇。经5个条件层层筛选后的样本数据,还只有50%的概率搞到1000万以自住房为主要资产结构的纸面富贵,那也太衰了点,所以应该把5个条件再修改一下,不要50%,而是要100%的变成世界首富。比如,每天做T赚个0.5%,或赶上了比特币机遇,几年就翻了几千万倍什么的。毕竟,先开枪,再画靶,设好条件再筛选,总是能100%的命中自己打中了10环的先定结论。

decibel

我是70后。我父母是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sibling 中,只有我考上大学,1/3。

我的大学同学是985本科,大半还(通过各种途径)继续深造,取得更高阶的学历、学位。有不少出国就业定居,也有不少在北上广深(记忆中大学同班同学生源地只有两个北京的,没有沪穗深的)成家立业的。

我自己则是毕业后回家乡,体制内就业,后来辞职,已过了几年闲散日子。大学、中学、小学的同学聚会都积极参加,也留个心眼观察。

中学母校是历史悠久的省重点,当年高考,大约一半学生可以考上本科(现在学校的规模大约是我们那时的3-4倍,本科上线好像是90%多)。没上本科的同学,后来立足帝都、魔都的也有,但不多。据我观察,在海外、在北上广、在家乡的同学,现在日子都挺不错。海外的我不熟悉,国内的普遍为子女教育焦虑。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多数有比较好的机会解决房子问题,所以才会感觉日子不错,才轮得到为子女教育焦虑?

小学母校也是历史悠久的重点,当年入学时就是按区域划片的,但学校间师资、设施等差距很大,远不像现在平均。所以小学同学的中考、高考表现,基本可以说明学业成绩主要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资质。小学同班同学考上本科的就不太多了,但来参加聚会的同学都挺好,让人觉得学历教育并不太重要。当然,这只是观感,如果认真统计,收入、财富状况肯定和学历正相关的。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联系不上或者不愿参加聚会的同学,统计上也许能呈现出特征。

我的cousins,人数众多,父系的在富裕地区的农村,母系的则在城市已居住几代人。得益于勤劳、商品经济起步早等因素,农村那边的cousins及后代,经济状况普遍好,目测其平均经济状况不但好于城市那边的亲戚,甚至也好于我的大学同学。而且我们老家离城有一段距离,并不是靠拆迁。而cousins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多数是初中以下。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己的奋斗,也应该考虑历史的进程。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但是如果有人挡着不让你走,可能性就被减少了。

说回到70后的985毕业生吧,我的同学里,还有人要往外面去,好像在外面的没有像杨振宁那样要回来的。70后*985*北上广,1000万净资产的概率或比例,这个我无法估计,但是即使概率很高,也不能证明三个自信体制优势啊。从全国高净值人群总数量看,这个概率可能也不太高。

以我个人的井蛙之见,对教育、对阶层固化的焦虑,没必要。过去几十年确实是最好的时候,但是难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候,有了这几十年,也不足以使这个地方在此时点上横比最佳。以后怎样,不知道。

nimbus

50%的概率能实现家庭净资产1000万人民币。

70后,1000万,算整数1998年算起,20年,每年存多少?不算利息50万,不吃不喝吗?2000年华为才5000收入啊。

算500万的房子,不是炒房的谁能有几套?不是个个都有这种思维的,尤其是早期等分房的,谁买房谁傻。家庭条件不好的,首付都是靠03年的0首付好不?那一年也要存25万。两口子都是这种人,难度减一半。那这种夫妻有几个?

最后就是,一出来就得是现在的风口行业,再找个同样的老婆老公,07年前买房,而且一步到位,买大房。无病无痛,34岁时不失业,家里也只支持无负担。这概率是easy????

心之浪迹

选择出国的其实反而是选择了HARD模式,这句话假如是指以富豪阶层为目标是对的,除非富二代,否则出国的一辈子至多也就是中产。

当然选择留在国内的是容易模式也未必,啥事都要奋斗,混的不好也不少。

不过有一点倒是对的,那些精英阶层出国确实真的是没必要,国外是有天花板的,人脉也等于要重新建立,对于精英阶层,出国混最好也就是个中产,在国内混中产保底,是有很大机会进入富豪阶层。

但是认真说起来那些出国的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好吧,他们才不在乎什么未来的前景呢,你别看他们说出国的理由一堆一堆,什么为了子女,国外自由,人际关系简单,其实都是胡扯。

出国的就是一点,国外生活水平高,冲着享福去的,其他的都是假的,当年为啥出国,国内生活水平低,为啥现在出国的少了,其实就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其他说任何理由都是胡扯。

阿莱克斯

十年前,印度来的同事到了中国都是死皮赖脸留下来,根本不想回国。每次回去续签就是担心不能再来了。十年前公司喊我去美国出差我可高兴坏了,还巴不得是长期出差然后留美国拿绿卡呢。换成现在的我,让我再去美国长期几年的出差,我可没兴趣。你要让我旅游去玩,是另外一码事。多少根本没接触过外国人或者根本没出过国的人,天天在那边张嘴就来。

maggieshi

60后和70后那批出国的,精英程度不是你们这些小朋友能够想像的,只因为选错了赛道,所以才有那么多恨国党。大卫说得没错。

现在的小朋友恐怕都不知道90年代想到美国工作或者留学,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kongl

我70后,当年高考全国录取不到100万人大部分是专科,一本好像10几万人,如果还要分出稍好的大学及专业的话估计也就6万人左右吧,我估计出国读书不回来的1.5万,出国读书回来的0.5万,不在一线的2万,留在一线的也就2万人吧。

就这点儿人其实没啥好比较的,留在一线的确实比不在一线的和出国不回来的混得好一些,但总体来说比出国回来创业或做高管的还是差得远的,这部分人才是同时抓住了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以及人才稀缺的巨大机会的人生赢家啊。

来源:集思录 微信号:jisilu8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885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