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水电大涨,和最近两年光伏新能源的火热,就想到李河君

水电大涨,和最近两年光伏新能源的火热,就想到李河君

12.jpeg

@何夕:看着水电大涨,和最近两年光伏新能源的火热,就想到李河君。

第一桶金怎么来的暂且不讨论,李河君真正开始创建自己商业王国,是从水电开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恰逢水电站热,李河君以1000万收购了一家家乡的水电站,尝到甜头之后开始疯狂收购各种大小水电站,最终水电成为他的产业基本盘。

本世纪初,金沙江还是水电处女地,李河君跟云南政府签下了六座水电站,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占当时全国发电总功率的三分之一。这么大的、需要巨量的资金和工程技术能力的项目,被地方政府签给一家民营企业,发改委自然不批。

发改委不批,李河君就直接状告发改委,最终在多方协调之下,他拿下了六座水电站中的一座,装机量达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

金安桥比葛洲坝水电站还大10%,建成后将日入1000万元,年入30多亿,妥妥印钞机。

但相应的,开发金安桥水电站需要200亿资金,10倍于李河君当时身价。于是他就各种变卖资产、抵押融资和引入其他资金,押上自己所有身家在这个项目上,并最终赌赢。

到这里,李河君守着印钞机,其实已经可以躺赢或退休了;一年30多亿的现金流,10亿以上的净利润怎么都是有的,拿着闲钱投投资,然后游山玩水也不错。

可李河君不是这种人,他赌赢了水电站之后,又准备赌光伏。应该说,李的眼光很好,但是他没有技术背景,也不那么尊重技术专家的意见,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薄膜发电这个技术路线。

正确的赛道,错误的技术路线。

李河君有金安桥水电站这台印钞机在手(质押),做得又是新能源这个朝阳行业,所以很容易获得银行和地方政府支持,很容易拿到信贷。所以,即使技术路线错了,有大量资金托底,可以支撑他错很久。

技术路线错了,生产出来的薄膜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也卖不掉,那就自己卖给自己,用银行信贷和资本运作补足……这种玩法,结局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最终必然是资金断链而崩盘。

看现在中国的新能源龙头,创始人基本都是技术出身,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得成。

有时候我想,李河君其实不至于如此:如果真的看好新能源产业,不一定非要自己做,可以投资嘛;如果看不懂哪家能成,可以学习孙正义,把整个行业的前三甚至前五全投了,然后坐等花开。

为什么明明不懂,非要自己去做呢?包括苏宁等,明明是线下企业,为什么非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线上电商呢?如果当年买阿里京东股票,或者入股拼多多等,岂不是赚翻了,而不是落到如今境地。

我和我认识的年纪相仿的老板们,都是做自己擅长的,然后投资自己看好的。

如果看好又想做(但自己不擅长),基本都是通过投资方式进入企业(创业公司)并在其中负责一块增量业务(当然是跟创始团队反复沟通的结果),一边做一边学。

这大概就是代沟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832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