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成为全球首家踏入三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公司,在挤牙膏式的产品创新节奏之外,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展示着它在资本市场的“高速”。苹果市值屡创新高有自身标的的优质性和独特性,也得益于美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除此之外,它还要感谢中国。
苹果有没有水分?
2022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苹果公司就收到了股市的一份大礼。
1月4日凌晨,苹果的股价盘中最高上涨3%达到182.88美元/股,总市值一度突破了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踏入三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公司。之后,股价有小幅回落,收盘市值定格在2.99万亿美元。
3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港股和A股的龙头。港股龙头腾讯4日收盘的市值为4.3万亿港元(0.55万亿美元),而A股龙头茅台当日收盘市值为2.58万亿元人民币(0.4万亿美元)。苹果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5.4个腾讯,约等于7.5个茅台。如果按照世界经济体的体量排行,苹果的3万亿美元市值,也可以排进第5位,超越了英国,仅次于美中日德。
1982年,苹果公司在美国上市,当时的市值只有18亿美元。而2018年8月,苹果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的企业。苹果做到这个成绩,中间花了36年。但苹果从1万亿美元涨到2万亿美元却只用了2年时间,而从2万亿美元涨到3万亿美元,只用了一年多时间。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苹果涨到1万亿美元时,只相当于2.5个腾讯,但现在涨到3万亿美元的时候,已经相当于5.4个腾讯,市值差距在明显拉大。
苹果为何能这么猛?尤其是不少消费者都明显感觉苹果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在下滑的背景下,为何公司股票却能一骑绝尘,创下历史新高?
一位投行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分析称,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需要周期和持续的投入,并不可能像一些企业宣传的那样,三天一个创新、五天一个突破。“正是苹果坚持的不向市场推出任何自己不满意产品的传统,反而激发了外界对于苹果未来像元宇宙、VR/AR设备、智能汽车的期待。”
苹果是一家奉行严格保密制度的产品公司,对于存在未来构想的产品,苹果很少做太多的提前宣传和造势。在市场的认知中,很多前瞻性的产品技术探索上,苹果往往落后于同行发布,但产品总是会后发制人。
有细心的苹果用户发现,在刚刚上映的苹果新影片《Swan Song(天鹅挽歌)》中,特别呈现了关于苹果对AR/VR和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概念性产品畅想。“基本上都是承袭了此前市场传言的苹果概念图。”有苹果用户向《财经天下》周刊反馈,“这更是刺激了市场想象力和预期。”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则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讲述了他对于为什么资本市场对苹果存在高期待的理解。
实际上,基于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的释放,让整个美股科技行业的股票处于普涨状态。不只是苹果,也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的股价普遍创下了新高。以谷歌为例,谷歌母公司Alphabet 2021年以来,股价已经累计上涨约70%,表现同样也达到了2009年至今最好的一年。
“我们说美国实行的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疫情危机以来,基本上可以给它定义为无底线的宽松。”张奥平对《财经天下》周刊解释,“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理论可循,想印多少就印多少钞票。疫情后,大量发达经济体进入了债务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但无底线宽松的资金,一定要有个流向。在他看来,最终流向无非就是两大蓄水池:房地产和股市。“伴随着美国流动性的泛滥,其实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资本市场,也助推了美国资本市场这一轮的牛市。”张奥平说。
这是宏观层面给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头部的科技行业股票的支撑。
而具体到微观层面,疫情对于消费,特别是高科技类型产品的影响有限。尽管疫情对供应链造成了影响,引发了供应短缺,但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激发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产品的消费需求。
所以,尽管iPhone 13系列带来的创新和惊喜感不多,但苹果还是受iPhone13系列发布的推动,连续两个月拿下了中国市场的手机销量冠军。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苹果在2021年10月份份额收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这是其自2015年12月以来首次重返国内第一宝座。2021年11月份,苹果在中国市场蝉联第一,份额达到了23.6%。自华为受到限制影响以来,国内市场第一的宝座几度易主,但苹果的连续登顶,体现着其仍旧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华为留白的高端市场,苹果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
正因为苹果在高端市场的话语权,使得这家公司获得了超高利润。今年三季度,苹果的净利润率已经超过了30%,光一个iPhone就拿走了全球手机行业四分之三的利润。而喊着“正式对标苹果”的小米,净利润率常年都在个位数徘徊。
此外,稳定且充裕的现金流和庞大的现金储备,作为苹果的底气,也获得了大量投资人的青睐。2021年,苹果的现金流规模约在1000亿美元,并且过去长年稳定在500亿美元以上。而苹果目前的净现金储备更是达到了2672亿美元,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张奥平近期的观察是,目前整个海外资本市场,基本上把这种科技行业的股票,当成了一种类似于黄金的投资的方式了。“对于大量的美国投资者,从他们的心理来说,在如今谁都不知道应该买什么的情况下,苹果作为优质的科技股票反而是一个很好的防守型资产。”
因此说来,苹果市值屡创新高有自身标的的优质性和独特性,也有美联储大水漫灌的政策在背后助推。
乏味的库克,却让苹果越来越赚钱
如果说苹果早期的传奇由乔布斯创造,那苹果能做到3万亿美元的市值,离不开库克这10年的经营和妥协。
从乔布斯这样的传奇人物手中接班,库克顶着光环,也面临争议,他领导苹果走过了不平静的十年。
最刺耳的声音是,外界认为只有乔布斯才能代表苹果产品的真正灵魂。两人风格完全不同,乔布斯在舞台上的感染力,那种能够牢牢吸引观众目光、掌控和带动全场情绪的个人魅力,是库克最缺乏的。
正如《库克传》一书中写的:起初,没有人看好库克。虽然库克有着很强的运营管理能力,但是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位乏味、无聊又毫无想象力的人。人们期待一个真正的CEO,而库克的定位更像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库克深知他做不了乔布斯,在回应中他曾说过只想做更好的蒂姆·库克。乔布斯做的是开创,而库克的使命是守成。
人们是如何评价乔布斯时代的iPhone的?“划时代”,“颠覆性的产品”。但“毫无想象力”“缺少创新”“无趣”等关键词开始伴随着这位继任者。相比于乔布斯时代,缺少惊喜的苹果有些失色。刘海屏一用就是五年,甚至近几年才更新的高刷、快充,很多都早已是国内安卓厂商的标配。挤牙膏式的产品创新,也开始成为外界对苹果的评价。
这一切都淡化了苹果原有的品牌调性。iPhone是苹果的王牌产品,乔布斯希望走的是精品路线,坚持一年推出一款iPhone,只要足够优秀就有用户买单。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苹果是一家站在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的公司”。每款产品的设计都在遵循着这个脉络,简单、易用、有突破。
库克需要的是增长、顺应市场,渴望占领多个细分市场,同时希望苹果公司产品更加多元。从iPhone6开始,他尝试推出6和6Plus双机型,后来还衍生出SE系列。直到前几年,变本加厉迭代出三机型,从iPhone XR到iPhone XS、XS Max,后缀一个比一个长,命名规则也逐渐复杂。Apple Watch、AirPods这两款真正由库克主导的产品暗含着他对苹果的期望。
事实证明,单纯依靠手机驱动公司快速增长并不能长久。毫无疑问,库克让苹果在商业上取得了进阶的成功。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乔布斯是天才艺术家,库克是成功的商人”。
2015年,苹果发布智能手表Apple Watch,几年来这款产品在市场表现亮眼,固定成为秋季新品的销售主力军;2016年,苹果发布无线耳机AirPods,被美媒评为过去十年百大创新产品排行榜Top10,2019年销量达到了近6000万,占据了真无线耳机市场71%的营收。安卓阵营效仿苹果纷纷入局,但迄今为止在这一市场,苹果依然是第一份额。
苹果还把业务触手伸展至自研芯片,版图不断扩张。截至目前,除以A系列为代表的处理器芯片外,苹果自研芯片的版图已拓展至电源管理芯片、屏幕驱动芯片、T系安全芯片、蓝牙耳机主芯片、基频芯片、指纹辨识芯片、3D体感芯片等。2020年,苹果基于ARM架构打造出M1系列芯片,在PC产业直面与x86架构的竞争,试图革了英特尔的命。翻看2021财年第四财季的业绩报告,Mac板块的营收已主要来自配有自研芯片的MacBook Air。
另一个行业共识是:服务业务更利于挤出更多利润。库克也在带领苹果不断发掘其在服务业务板块的潜力,AppStore、AppleArcade、AppleMusic、ApplePodcasts和iCloud等不断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出,这使苹果的服务收入不断创造历史新高。2020财年,作为苹果第二大收入来源的服务板块营收达到538亿美元,毛利率达到了68.4%。
从公司业绩层面来看,可以说库克既是一个优秀的守成者,也是一个合格的开荒者。但“苹果会赚钱,却不再那么赢得人心”,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刻在库克的人生标签中。
3万亿的苹果,中国贡献多大?
比起做产品,库克更擅长供应链管理,同时兼具敏锐的商业嗅觉。
乔布斯酷爱禅宗佛教,但从未踏入中国。库克则恰恰相反,对中国市场格外重视,在过去十年里,不仅经常来到中国,偶尔还会参加中国的商业活动,并且主动开设新浪微博账户。
库克重视中国市场的布局,中国市场给苹果的回报也颇为丰厚。翻看历年财报,大中华区一直助推苹果财报向阳,2021年第三季度,苹果总营收为814亿美元,仅大中华区就贡献了147.6亿美元,占到了总营收的18%。
“这是我们最强的市场(It was our strongest geography.)。”在2021年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库克对大中华区的表现颇为自豪。
当然,苹果在供应链上也依托着中国的支撑。
回看这位供应链管理大师的履历,求学期间,他在奥本大学读本科期间学的也是和生产控制有关的工业工程专业,在加入苹果之前,曾在IBM公司负责其PC部门在北美和拉美的制造和分销等工作,而后,库克还在康柏公司负责过材料采购和产品存货管理。
在这一领域的沉淀和积累让他深知“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来到苹果后很快就展现出他在供应链领域的才干,例如消减了苹果的供应商,外包部分业务,改善组件交付效率,不但有效缩短了苹果的库存周期,还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接任CEO后,库克对于供应链管控堪称“疯狂”。曾与苹果接触合作的一家国内天线厂商负责人李天(化名)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苹果管理所有供应商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不允许供应商存有任何黑盒操作,包括芯片、天线、耳机等主要组件,必须由苹果完全控制,流程透明。
瑞丰资本的李丰曾拿给苹果做声学元器件的公司瑞声科技举例,来说明苹果掌控供应链的细节。“苹果是怎么掌控一条关键供应链的呢?例如瑞声科技有几条生产线专门供应苹果,这几条线上所有的控制软件和电脑是苹果公司的,ERP系统也是苹果的。瑞声负责生产线的人经常会收到苹果的邮件,说某一条产线的某一个地方有点问题,然后苹果来开权限,让瑞声的生产线负责人去现场查看。此外,苹果还有二十来位工程师轮流驻厂。简单来说,原则上除了设备和工人是瑞声的,剩下的都由苹果控制。”
在这种相互影响下,苹果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业绩发展和命运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些制造企业因此搭上了顺风车,逐渐在产业中崭露头角、拥有声量,俗称“果链”。据苹果披露的2020年200家主要“果链”名单来看,来自中国的供应商数量达到53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联结程度可见一斑。
但搭上“果链”也不意味一帆风顺,苹果每年会更换一批供应商,而被剔除出名单的企业,时常面临业绩跌落。去年,相机模组供应商欧菲光就被移除了苹果供应链,股价应声受挫、营收直线下滑,果链带来的加成是把双刃剑。
由于国际形势和人力成本的双重影响,审慎的库克曾计划将部分产业链搬出中国,转移到越南、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用多元化布局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规划。在这场黑天鹅事件中,中国的供应链显然更具稳定性,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海外疫情失控,苹果不得不战略回退,将生产重任挪回中国。印度疫情让富士康带着大量订单返回了中国,从2020年5月中旬开始,郑州富士康开始大肆招人,内部直推奖金更是从原来的3500元涨至6000元;苹果第二大代工厂上海昌硕的中介费也应声上涨。与此同时,苹果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更进一步,比如开辟立讯精密的合作,使其成为苹果第四家整机代工供应商。
苹果需要中国市场,也离不开中国,稳定可靠的供应链和庞大销量,已经成为苹果商业帝国的重要基石。
来源:AI财经社 微信号:aicj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