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星为了写稿看了很多很多的流调报告,里面有人打三份工,好不容易休息了,聚个餐被感染;有人每天跨省上班在吃包子的时候被感染;也有人为了接前丈母娘回家千里走单骑后被感染……
总之,寻常百姓的生活悲喜,通过各种解读,让朋友们都觉得这两年生活在网抑云的世界里。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
前两天,天津市公布了新冠肺炎感染者的行程轨迹。34岁的病例10坚决贯彻了哏都的精神,十几天的行程轨迹里,他买过时代奥城里鲍师傅的糕点,吃过耀华新天地底商的拉面和财经大学后面的小吃,喝过南开大悦城的星巴克,也开过恒隆广场的娃娃盲盒。
和每次的流调报告一样,哏都讲究哥的行程一公布,外地朋友都说这人就是因为乱跑才会染病的,只有天津网友默默在评论区给疾控纠错:
耀华楼下的面馆叫老华丰,不是老花生。
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严防死守或者精准防控,天津是一座用喜剧精神对抗传染病的城市。这里催促大家下楼测核酸的工作人员,用的不是喇叭,而是快板和群口相声。长长的队伍里,也有市民调侃和过年排队买元宵差不多。
两年的疫情生活里,大星个人觉得,只有天津和广州没有放下各自生活的仪式感。广州跨区吃早茶的老太太,和天津跨区吃拉面的兄弟,其实都不应该被网暴,大家别忘了,天天关在家里才是不正常的。
前两天和一个淘宝店主聊天,他说今年春节他准备关一段时间店铺,元宵节后再开。
电商人也有假期?大星没记错的话,淘宝4年前推出了“过年不打烊”的活动,这项活动直接带动了上下游加班加点满足全国人民的节假日购物需求。比如顺丰的朋友告诉大星,每到年底他们都会宣布高额加班工资,保证春节期间的快递送达。
但也有一个问题,有的商家选择在过节期间休息,这时候下单的消费者会不满年后才送货。这种不平衡的状态,过往大多都是由商家们默默承受了。
比如这个朋友说,他已经好几年春节没有过好了,只要有人下单,就得主动和对方确认发货时间、地址等信息。全家人看春晚,他要盯着手机,万一有顾客要得急,还得解释为什么春节期间不能包邮。
他说,今年不想操心这些,家里人因为疫情很长时间没有一起活动过了:
想带着孩子老人出去转转。
据他说,很多同行都跟他有一样的想法,因为今年淘宝推出了“节假日一键打烊”工具,允许商户自己选择打样,每年两次,每次最长一个月。打烊期间,商品不会被下架和降权。
曾经中国最卷的电商行业,终于有人站出来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了。大星看了一下商户们的反应: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对快有着很强的执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对“慢”没有渴求。毕竟,赚钱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大星问了问淘宝的朋友,他们说为了上线一键打烊功能,他们调研了10万个商户,注意到了以往被忽视的需求。比如有的商家过年想休息,但消费者不认同容易产生纠纷;又比如有的商家过完年才发货,但平台没有规则和信息明确的情况下,容易判定商户发货间隔太久,直接降权。
最重要的是,他们听到了一部分商户对“慢”的渴求。
很多人都感受到,淘宝在改变。今年1月6日,阿里巴巴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明确组织架构,在坚持淘宝、天猫双品牌运营的基础上,新设产业运营及发展、平台策略和运营、用户运营及发展等三大中心。
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阿里内部对自己的电商板块要消除惯性思维、鼓励机制创新。
支持一部分商户“慢”下来,是他们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支持中小商家发展的机制创新。
推出“一键打烊”工具的平台策略和运营中心,其职责官方表述为:平台机制、规则的设计,采用多种智能化的手段加以实现,并建立全方位数字化的商家运营产品体系,提高商家对中、长期消费趋势的洞察力和对消费反馈的快速反应能力 。
工具背后的关键词,是“规则”。规则是死的,但定规则的人是活的。
以往的不打烊活动,由商家报名,平台进行筛选,入选商品会透出‘不打烊’标识,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今年开始,“一键打烊”将会和“过节不打烊”同步上线。这能帮助平台更直观地区分打烊商品和不打烊商品,并向消费者作出标识。今年的不打烊,规则没有大变,但会降低筛选的门槛,让更多商家参与其中,以丰富“不打烊”商品的供给。
大星觉得最重要的是,这宣誓了平台的一种态度:
大家可以不卷。
不卷和不躺平都能获得平台的大力支持。规则需要强约束力,也需要予人选择权,这才是好规则。
大星在点评网站里仔细看了哏都讲究哥去过的每一家店,天津人对生活的热爱都写在评论区里了。
比如奥城广场的鲍师傅,有人用文字告诉大家麻薯要先嚼提子干,再嚼黑芝麻。草莓干就该酸酸甜甜,一口酥就不能吃到第二口,排队买蛋挞要是凉的就再排一次……
大星这里给今年选择一键打烊的朋友们拜个早年,当然,也给选择不打烊的商家道声谢谢,希望今年春节他们都能像天津朋友一样,热爱生活,永远乐观面对明天。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微信号:xq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