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现在大部分高校老师,都是毕业直接留校

现在大部分高校老师,都是毕业直接留校

@干净么食安:现在大部分高校老师,都是毕业直接留校。
其实这样有不少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高校老师的视野会窄、实践能力会弱。
偏理论研究的专业还好。
可是工科、商科等专业,教学大部分和社会脱钩、科研和实用脱钩。老师都盯着那些项目容易申请科研资金,而不是实际应用会怎么样。
前年回学校,和我的同学聊了聊,他们现在都是教授博导,问了一下研究项目,发现还是太务虚了,有个哥们在研究铝镁合金,我给他讲现在企业生产遇见的常见问题,你需要往哪些方面研究,这样你的科研成果不仅仅可以拿到科研基金,还可能直接应用到企业里。科研不能和产业脱钩。
前几年,我开鱼店,一下踩坑里了,零药残是我的原则,可是全程零药残,死亡率就很高,鱼在养殖场好好的,运输、装卸、暂养控制不好的话,死亡率很高,而且鱼的味道会变化,鱼还会在流通环节变腥。
我邀请了海洋渔业的六位专家来杭州,我把我的问题提给他们,他们很惊诧。
我说:你们都是养殖方面的科学家、有研究安全的、有研究饲料的、有研究养殖设备的、有研究育苗的、有研究病虫害……,这都是养殖环节,可是活鱼除了养殖环节还有装卸、运输、暂养、转运、批发、零售、饭店等环节,流通环节比养殖环节乱的很,很多潜规则以及灰色地带,我现在就遇见很多问题,亏惨了。希望专家们能帮我研究解决。
有专家表示他以前没关注流通环节,因为只要把鱼养好了,后面就是鱼贩子的事情了。
有个黄海所的教授真帮我,立马成立了课题组,他研究我关注的口感、口味的影响因素:
水温、饲料、鱼苗、密度、大小、运输条件等等,去寻找更好吃的养殖方式,同时他还在科研上收获了不少成果,他说以前他没往这方面想过,没想到这么有意思。
图一的研究背景,就是我当年提出来的,教授又把它细化了,还发明了近红外光谱采集仪,相关研究还在不断升级,这个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产业升级,养殖出更好吃的鱼,而且有了标准,因为每个养殖户都说自己的鱼好,可是好不好没标准。除了安全残留符合国家标准,鱼的体态、颜色、肉质颜色、口感、硬度、弹性、嫩度、系水力、脂肪含量、甜度、挥发性芳香化合物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还有了快速检测仪(尽管是初代)。
有了标准,才有了区分和升级的动力,养殖户才能创收,而不是现在的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而我的饭店就是高标准养殖的鱼的出口,我可以给好的养殖户高价,让他们赚到钱。
什么是惠农?
就是你给的起高价,养殖户、种植户能养好、卖好。而不是天天喊:老铁们,我们全网最低价,我们和供应商谈的价格最低。
我从来不做低价产品,低价代表着利润少,或者没利润,养殖户不可能愿意多花钱养好鱼。
之所以大菱鲆整个产业很多专家、大的养殖户这么支持我一个小饭店,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昨天一个很大的养殖户,他说:你饭店明年计划是什么?我根据你的需求养,鱼贩子那边生意我不做了。
传统的鱼贩子怎么操作流程?定价怎么定?
产业链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利益链。几个大的鱼贩子联合,基本上就能掌握定价权了。鱼贩子是谁家便宜买谁的,反正终端渠道只看价格,鱼活着就行。
鱼便宜的时候鱼贩子大量收鱼,暂养在自己的暂养场,鱼价贵的时候,鱼贩子出暂养的鱼,其他家的鱼不收。这是一个谁便宜谁能挣钱的,而且挣的不多,风险又高。来个病就可能啥都没了,去年的败血症,一些养殖户的鱼直接团灭。
饲料有贵有便宜,价格差别很大、养殖密度有高有低,用便宜的饲料、高密度养殖,成本肯定很低,但是容易生病,那就喂药,于是药残泛滥,恶性循环。
我当年开饭店,目的就是很简单,想为高品质的养殖户的鱼找个出口。没想到陷进去了,不断的调整,开了十家,关了九家,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模式。在准备快速发展的时候,今年疫情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又关了4家店,我已经关了13家了。我会尽力保留住火苗,我有信心做的更好。
我现在正联合育苗、饲料厂,不断试验升级,我希望像日本和牛一样,整出更好吃安全的鲆鱼,而我的饭店可以吃到。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可是我有信心。
我已经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金钱,我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我是先搞供应链再开餐厅,比先开餐厅再搞供应链难很多,因为刚开始没量,产业不会支持你。我比较幸运,我一家饭店的时候,整个产业链的很多专家、会长、秘书长、副会长都支持我,我的很多要求他们都不要钱的帮助我。
我让养殖户报价的流程:
按照我的要求和标准算好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我不管市场价。

1
2
3
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786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