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大砍广告投放,还威胁要下架Twitter,马斯克怒向苹果开炮:宁可开战也不付30%“过路费”

大砍广告投放,还威胁要下架Twitter,马斯克怒向苹果开炮:宁可开战也不付30%“过路费”

image

来源:AI前线(ID:ai-front)

马斯克不怕得罪推特最大的广告主—苹果。

就在马斯克接手Twitter、准备推动业务改造的同时,苹果公司据称放出狠话,打算在自家平台上下架Twitter。

马斯克表示,苹果一直在对AppStore上各软件产品的应用内购抽取30%费用。出于“公义”,马斯克开始连发推文声讨这笔“苹果税”。

马斯克“叫板”苹果

马斯克跟苹果的恩怨是从本周开始的。当时这位新任CEO宣称苹果公司威胁要把Twitter从AppStore中“下架”。

马斯克还强调,苹果已经“基本停止在Twitter平台上投放广告”。

马斯克在一条推文中艾特了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要求其对他的投诉做出回应。

根据马斯克的说法,苹果并未解释其为什么会强制Twitter下架。最大的理由可能是管控,毕竟苹果之前就对Discord和Tumblr等公司发布过警告。好在Twitter上托管的成人内容、错误信息和仇恨言论还不算特别多,所以还不致被推上风口浪尖。

马斯克还暗示苹果就内容审核要求向推特施压。他发起了一场投票,询问粉丝“苹果是否应该公布可能影响用户的所有审查行为”。截至11月29日上午8时45分,已有近145万人参与投票,其中近85%的人选择“是”。

苹果CEO库克则在最近接受CBS采访时表示,“他们说会继续保持克制,希望他们能说到做到。”

马斯克最近还决定撤销特朗普、乔丹·彼得森(JordanPeterson)和安德鲁·泰特(AndrewTate)等争议性人士的账户封禁。他甚至公开表示,可以考虑恢复所有被禁Twitter账户。

虽然我们不太清楚苹果和Twitter到底有什么过节,但马斯克一直强调这事跟苹果打击言论自由有关。

大致在同一时间,马斯克又开始在Twitter上讨论苹果从应用内购中抽取30%佣金的行为。马斯克将其称为“秘密”税,或者说“苹果税”。但实际情况好像没那么秘密,毕竟各监管机构、媒体和大企业老早就讨论过这件事了。

此前,推特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广告。但自马斯克掌管推特以来,广告业务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监督网站MediaMatters上周报道称,由于对Twitter的发展方向感到担忧,Twitter的一半顶级广告商已经撤掉了在Twitter上的广告,包括梅西百货(Macy‘s)、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Group)、通用磨坊(GeneralMills)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品牌都在最近几周停止了在Twitter上的广告支出。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苹果是Twitter上最大的广告商,2022年第一季度,苹果在该社交网络上的广告支出为4800万美元,占Twitter第一季收入的4%。

广告数据分析公司Pathmatics调查显示,苹果11月10日-16日期间Twitter投放广告金额为131600美元,低于10月16~22日的220800美元(马斯克完成收购的前一周)。

马斯克希望通过将Twitter验证转变为付费订阅服务来赚钱。Twitter打算推出7.99美元的Blue蓝标认证服务,马斯克当然不想苹果再从中分走一笔。毕竟马斯克为了买下Twitter已经背负起巨额债务,再把30%的收益拱手让给苹果简直就是不可能接受的打击。

即便可能失去苹果这个最大的广告主,马斯克仍不改做法,并持续针对“苹果税”接连发推文批评。马斯克甚至在Twitter上发布一**个**表情包,表示他宁愿与苹果“开战”也绝不支付30%的佣金。

所以说,马斯克希望人们掏钱买TwitterBlue蓝标认证,同时又对订阅抽成大加谴责?

没错。

针对下架一事,马斯克此前曾在推特上回应网友,称如果推特遭到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限制,他将自己制作一款手机。该网友称,“想必一半美国人会抛弃带有偏见、窥探个人隐私的iPhone和安卓手机。马斯克建造了通往火星的火箭,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应该很容易。”不少网友已经为这款手机取好了名字,将其称呼为“特斯拉手机(TeslaPhone)”,更有马斯克的粉丝直接表示会为了特斯拉手机放弃iPhone。

马斯克频频对苹果开炮的攻势似乎奏效了。《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称,马斯克的推文成功引起立法者注意,其已开始提议立法,要取消苹果、谷歌等透过应用程序平台行使的权利。

30%的苹果税究竟是什么?

“苹果税”其实是坊间的习惯表达,指的是苹果对AppStore上各应用产品的内购金额收取一般30%的佣金。其实谷歌在PlayStore中也有类似的抽成政策。

这根本就不是秘密,好像只有马斯克自己才刚刚听说。多年以来,应用程序开发商和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一直觉得这个抽成比例有点夸张。

这是因为,如今的移动世界已经形成了“两超并行”的局面。虽然也有其他商店和操作系统,但最强大的就只有苹果和谷歌。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没法登陆这两套平台,就不用指望能有多少人愿意去用。

正因为如此,苹果和谷歌掌握了设定佣金比例和开发者准则的绝对话语权。例如,一切应用内购都必须通过AppStore/GooglePlay进行,确保二者能够在每笔交易中都分上一杯羹。

而且向用户提供苹果/谷歌以外的支付方式属于违约行为。所有在应用商店上架的公司都必须遵守苹果的规则并支付其费用,否则将面临下架或暂停。

就拿Twitter来说,只有苹果才能决定谁可以进入AppStore。如果苹果愿意,它可以阻止Twitter在世界各地的iPhone上的下载——这对Twitter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如此,Apple还可以为进入AppStore的特权收费。按照目前的情况,Apple可以从Twitter计划向部分用户收取的月费中抽取高达30%的资金。

那么,之前有人反抗过苹果税吗?

当然有。

之前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曾明确抵制过苹果税。Spotify和Meta还公开对抽成比例表示过不满。

作为邮件管理应用Hey的开发商,Basecamp在今年6月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前几天公开了与苹果间的纠纷。该公司透露,由于没有向应用中添加直接通过AppStore实现的订阅服务,苹果决定阻止该应用继续更新。

Hey公司联合创始人DavidHeinemeierHansson在推文中提到,“就跟黑势力一样,苹果给我们打来了电话。他们先是砸碎了我们的窗户(阻止我们发布Bug修复更新),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还放言要烧掉我们的店铺(直接下架Hey应用)。”

纠纷最终得到了解决。

但2020年又闹出了更大的乱子。当时人气电子游戏《堡垒之夜》接连被苹果和谷歌下架,原因就是开发商EpicGames允许玩家绕过AppStore或GooglePlay,直接在应用程序之内购买游戏货币。

他们还有更赤裸裸的“挑衅”——选择直接支付V-Bucks的玩家可以额外享受20%的折扣。

于是,苹果和谷歌迅速将《堡垒之夜》从应用商店中下架,称此举违反了他们的软件发布条款。

Epic这边早就为冲突做好了准备,并迅速在多个国家/地区发起反竞争行为诉讼,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最终,美国的法官做出了有利于苹果的裁决,理由是AppStore并不存在反竞争行为。

但在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介入让事态趋于复杂,美国的诉讼程序也被迫中止。根据法庭文件,此案将在2024年继续审理。

反垄断监管

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也对苹果应用商店政策的反竞争性质提出了质疑。

在Basecamp摊牌的同一天,Spotify和另一家小型有声读物/电子书分销商也提起诉讼,欧盟由此展开了反垄断调查。美国司法部也在2019年开始了对苹果的调查,且目前仍未结束。

在澳大利亚,ACCC根据数字平台服务调查中期报告,开始关注AppStore和GooglePlay对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利益的影响。

其他针对苹果产品(包括ApplePay等)的同类垄断调查也不在少数。

人人都得交这30%吗?

当然不是,苹果倒是想这样,但没能成功。

2020年8月,苹果曾发布一份在AppStore内下架《堡垒之夜》的声明。在声明中,苹果声称所有应用内购的抽成比例都是相同的。

苹果在当时的声明中指出,“此次EpicGames采取了令人遗憾的行动,违反了AppStore准则。此准则同样适用于全体开发商,旨在保证用户能体验到安全的软件商店。”

但就在一个月前的一场反垄断听证会上,相关信息显示出,AmazonPrimeVideo的首年会员订阅费就只需要分给苹果15%。

这笔交易可以追溯到2017年,当时苹果在自家AppleTV上开放了AmazonPrimeVideo。同地,苹果产品也能从Amazon.com网站上买到。

“作为交易条款中的一部分,苹果将PrimeVideo的订阅费抽成从30%降低到了15%。对于PrimeVideo续费用户,苹果甚至会把这15%也彻底免除。”

更离谱的是,亚马逊就可以在苹果以外使用其他支付系统——EpicGames只是做了同样的选择,却导致《堡垒之夜》被从AppStore上粗暴下架。

苹果推出15%小型企业激励计划

在《堡垒之夜》纠纷爆发的几个月后,为了平息AppStore佣金惹起的风波,苹果推出了“小型企业激励计划”。

新政策将上一自然年内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的抽成比例降低至15%,涵盖应用本体付费和应用内购两种情况。计划已经于2021年1月1号正式启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888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