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18结束了,毫无感觉。
往年这个时候,各大电商平台应该都会捷报频传,媒体也是铺天盖地,向大家宣告内需还是坚挺的。
但是,从去年双十一开始:
电商平台不再公布购物节销售数据。
今年的618更是连存在感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
分享几个观点:
1、消费理念的变化
电商购物节的特点就是延迟满足和冲动消费。
在之前精准击中用户的痛点,特别是库存成本较高的大件商品,电商购物节当天买确实便宜很多,延迟满足也值得。
但是现在,用户不喜欢延迟满足,更要命的是不愿意冲动消费了。
原因大家都知道,预期不好,能省则省:
消费理念从冲动消费变成了追求性价比。
妥妥的消费降级。
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拼夕夕的口碑在回暖。
2、行业趋势的变化
传统电商的日子不好过。
以某宝为例,从2003年创办至今,已经整整20年零1个月。
从一开始以颠覆者的姿态出道,如今也面临被短视频颠覆的命运。
短视频带货太猛了,因为优势过于明显:
精准匹配:短视频的用户时间充裕,同时下沉化让用户数量更加庞大。
场景优势:直播的场景构建,商品展示和情绪渲染,更容易冲动消费。
价格优势:踩中了消费降级和下沉市场的风口,现在新国货都没戏,便宜就是王道。
当然,即便如此,直播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何况传统平台,不公布销售额也可以理解。
3、市场和流量见顶
从电商市场来看:
目前传统电商的基本盘——中端市场——早就见顶了。
低端的下沉市场是今年某东的战略方向之一,其实也快见顶。
想想也是,拼夕夕已经在下沉市场火了几年了,直播带货也接近尾声,整个下沉市场已经被社交电商和直播带货给挖过一遍。
现在电商的方向其实是出海:
拼夕夕把砍一刀的模式输出到美国,在当前美国高通胀的水深火热中,已经连续几周位列应用市场下载第一。
直播电商也在疯狂的复制到东南亚,花总拍的纪录片《出海》,中国的淘金客也在培养当地市场的带货一哥和一姐。
这都说明一个问题,当房子和汽车这种极度依赖传统渠道的大件商品都开始下乡的时候:
国内的电商市场早就没有增长空间。
流量这块:
越来越贵,而且直播对于流量简直就是挖掘到韭菜根,也见顶了。
总结一下:
为什么电商一年不如一年?
1、经济持续下行,居民不愿花钱,更看重性价比。
2、电商生态改变,电商如今也成为一种传统渠道。
3、国内市场见顶,下沉市场也没有多少增量空间。
这种趋势,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
最后,可以留言说一下,这个618,你买什么东西了吗?
来源:中产先生 微信号:zhongchanxia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