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消费确实在复苏,但我们的消费行为已发生了一些改变

消费确实在复苏,但我们的消费行为已发生了一些改变

拿到 “2023 年职场人消费趋势” 调研问卷的结果时,智联研究院负责人王一新有些意外。相比疫情之后的 “及时行乐”,提升职业技能、优化个人体验成为更主流的消费选择。

最近,智联招聘发布了《2023 年职场人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消费信心、消费热点、消费项目等角度,全方位解读职场人在 “逛吃买” 方面的意愿及趋势。“过去 3 年疫情期间,大家的消费是有点走弱的,今年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为了解大家消费的意愿是否上升,我们特别做了这个调研。” 王一新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 说。

在参与调研的超 1 万人中,男性样本占 51.4%,女性占 48.6%,他们大多数人居住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占比分别为 38.1% 和 44.3%,很多人在民营企业工作。在年龄分布上,90 后和 00 后是 “主力军”。

所以,2023 年至今,消费真的在回暖吗?回暖程度如何?过去 3 年里职场人培养了哪些新消费习惯?现在职场人还会冲动消费吗?这份防疫政策调整后的消费趋势报告,试图给出答案。

01
消费意愿增强,是主动还是被动?

2023 年以来,经济回暖复苏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8%,接近 11.5 万亿元。“五一” 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同比增长 70.8%,相比 2019 年同期也增长了 19.09%。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有近 7 成的职场人预计,2023 年国民消费情况整体向好。其中,29.1% 的职场人认为消费将 “回暖”,19.4% 认为会有 “惊喜”,也分别有 10.6% 和 10.2% 的职场人认为 2023 年国民消费将 “狂飙”“稳增”。而很多在私企工作的职场人对消费 “回暖” 的信心更强,他们中有 36.7% 的人将 “回暖” 作为 2023 年国民消费关键词,这一比例要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

相比 2022 年,职场人确实更愿意消费了。《报告》中,有近 5 成的职场人预计会增加消费,其中超 3 成人认为今年的消费金额会 “小幅增加”,15.8% 认为消费会 “大幅增加”,也有 33.4% 的职场人表示,他们的消费会与去年保持相当。其中,愿意增加消费的职场人更多集中在行政、后勤、运营、产品等岗位。

1.jpg

不过,职场人消费意愿的增强有可能是一种辐射效应。近 8 成的职场人表示,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同事影响。其中,有 13.5% 的职场人称其同事是代购或博主,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影响。此外,疫情期间流行的 “团购” 仍未退场,当同事发出团购邀请时,22.2% 的受访职场人会跟风消费或者被迫消费。

从不同行业来看,房地产、建筑业的职场人最有主见,他们中有 45% 从业者表示,周围同事的消费行为对自己 “没有太大影响” 或 “完全没影响”。较少受到同事影响的还有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能源、矿产、环保行业的职场人。

02
数字化消费成主流,旅游不再追求远方

3 年疫情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职场人养成了囤积口罩、小药箱的习惯;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偏爱飞盘、陆冲等有助于强健体魄的户外运动。

《报告》显示,如今,31% 的职场人常备口罩、酒精、消毒液,成为 “居家健康小能手”,25.5% 的职场人追随潮流热点,将飞盘、陆冲等 “花式运动” 玩了起来。

2.jpg

现在职场人的社交方式正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王一新观察发现,很多年轻人玩各种各样的运动,实际上是在社交。“就像前段时间很火的说法:‘找搭子’,大家依靠兴趣爱好拉近彼此的距离、交新的朋友。比如飞盘、陆冲,当他们在线上的兴趣小组里结识后,线下可以小规模见面约着一起玩。这些运动对人数的要求也不高,人不齐也能一起玩。”

除此以外,数字化消费也有成为主流的趋势。有 22.7% 的职场人表示,虽然出门已不受限制,如今仍愿意尝试 “云看展”“云演出” 等活动,占比排名于数字化新消费之首。其次,数字人 / 虚拟主播直播带货,以及无人售卖早餐摊和无人零售商店也渐渐融入职场人的生活,这两部分的消费意愿占比分别达到了 21.1% 和 18%。此外,云医疗、云旅游、数字藏品、VR 体验设备等也成为消费者的数字化 “新宠”。

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旅行近乎变成了一种 “报复性” 消费。有 85% 的职场人表示,今年已经旅游或有旅游打算。其中,金融从业者想旅游的占比 91.7%,排名各行业之首。其次是交通、运输、物流、仓储行业的职场人,他们中有 91.3% 的人有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的想法。

然而《报告》也显示,职场人虽然旅行意愿强烈,但限于时间或资金,周边游、露营已成为他们最主要的选项。有 42% 的职场人计划周边游,他们的预算普遍在 2000 元以内。想要去公园遛弯、到附近景点游玩的职场人也不在少数,占比分别为 30.6% 和 25.8%。或许也正是因为周边游、附近景点游的流行,让诸如山东淄博、贵州黔东南、湖南株洲等小众目的地迅速走红。

3.jpg

调研显示,44.8% 的职场人所在公司今年已组织过露营、周边游等旅游活动。相应的,据阿里官方自营的喵速达电器数据,今年春天以来,户外电源、投影仪、电烤盘成为露营装备的 “新三样”,搜索量同比增长 120%,;驱蚊器、车载冰箱、便携热水壶等小家电的销量也逐渐走高。

虽然中国多地都掀起了 “旅游热”,在职场人已经增加或预计增加的消费品类中,服饰超过了旅行。“过去 3 年大家没办法体验,今年就是一定要出去玩,但相对而言,旅行还是集中在假期,不像买衣服这么日常所以从消费的大模块占比上来说,服饰这种日常支出会比假期的旅游支出更高。” 对此,王一新解释道。

的确,无需居家之后,精心打扮与美食探索重新回归。调查显示,有 24.5% 的职场人在服饰类上 “肯投资”,这一占比排名居各消费类型之首。受访者表示,随着外出活动增加,更需要 “精心打扮”,这也促使其成为疫后消费第一热点。

03
更冲动还是更理性?

虽然消费需求和意愿强劲,但职场人正变得更冷静。或许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各个年龄层中,90 后一改 “月光族” 的社会刻板印象,反而成为消费最 “保守” 的群体。《报告》显示,从不同年龄层来看,超 3 成 00 后每个月将 60% 以上的收入用于消费,最为 “豪气”,但仅有 16.7% 的 90 后会有此 “手笔”,90 后的消费最为节省。

4.jpg

对此,王一新分析认为,一方面从收入水平看,90 后不如 70 后、80 后,所以相对于 “熟龄职场人” 来说,90 后的消费资金相对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房租或房贷、车贷这些必要的生活开支已经占据了他们日常工资较大的比例,导致他们在消费上更趋于保守。另一方面,90 后基本上处于成家立业的人生阶段,在做人生的一些新规划时,对于消费也会更加精打细算。而 00 后们生活压力较小,更舍得花钱,此外初入职场收入较低也是他们消费占比较高的原因。

职场人买房买车的目的各不相同,但 “买房为保值,买车想捡漏” 正成为最近比较流行的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有 88% 的职场人考虑买房的原因是 “余额” 充足,买房可以让资产保值。也有一些职场人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投资房产市场,这两项因素分别占比 64.6% 和 58.5%。房屋的价值沉淀功能正逐步优先于居住功能,投资保值成为购房对大部分职场人的首要意义。

从行业层面来看,文化 / 传媒 / 娱乐 / 体育行业职场人买房热情最高,40.8% 有买房打算。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经历过房地产低迷期,房地产 / 建筑业职场人有买房打算的(22.9%)和观望中(23.7%)的都占比最低,“不买房” 才是其首选。

5.jpg

而当提起买车这件事,23.9% 的职场人表示有想法,但是囊中羞涩。不过也有 22.4% 的职场人准备趁眼下的汽车降价潮 “捡漏”。

6.jpg

其实相对于买车,绝大多数的职场人购房意愿更强。在王一新看来,这主要是因为受访者多为 90 后且他们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可能大家始终觉得钱要保值,那买房子是这么多年来一个惯常的选择,房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资产,大家就愿意拿自己的钱往这个上面投资。”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职场人热衷消费券了。其中,52.3% 的职场人希望 “政府多发消费券”,41.3% 表示 “消费券确实省了钱”。但同时也有超 5 成的职场人表示,消费券 “秒光” 太难抢。

不过,论及国家的促消费政策,更高比例的职场人认为,稳就业才是重点,其次是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引进更多免税店,和改善养老、托幼等基础性消费。认同发放消费券可以促销费的职场人比例仅为 12.4%。

这个结果也有些出乎王一新的预料。“原本我们预期大家会认为最大的实惠就是拿到钱或者拿到消费券,比如美国就是直接发现金。但其实大多数职场人现在已经意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更愿意通过一个稳定的工作让自己有安全感。” 本质上,职场人有健康的收入来源,对消费的拉动性会更强更持久。

7.jpg

来源:第一财经 YiMagazine 微信号:CBNweekly2008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8431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