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银V:昨天跟 KOL 朋友吃饭,她作为作家(曾经是畅销书作者),说最近一两年,写书的收入雪崩。
雪崩的原因很简单,用户普遍不买实体书了,只看微信读书——但微信读书分给作者的钱少得可怜。尤其是开会员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以后,她的一本书在 Kindle 上可以分四五千,Kindle 退出中国后,微信读书只分几百块钱,大概是 Kindle 的 10-20%。
就像拼多多挤压供应商,微信读书也在挤压出版社与作者。以前写书虽然不赚钱,但可以糊口,现在大多数作者糊口很难,极少数头部作者才能赚到钱。我朋友还能通过 KOL 的流量去做实体书宣发,收入雪崩,但多少有点。其他写作很棒,却没有私域流量的作家实体书卖不动,微信读书分钱太少,写书那点收入糊口几乎不可能。
朋友的新书宣发远不及预期,远不及历史成绩,但已经是该出版社当月的销冠。
即便如此,朋友做直播宣发时,直播间的粉丝都在问:老师这本书上了微信读书吗?
她:千万别,你在微信读书买的话,我是赚不到钱的。支持我还是买实体书吧,也就几十块钱。
粉丝:好的老师,就当是请你喝一杯咖啡了。
这种糟糕的作者体感,我没有系统性的调研,目前只能听朋友的一面之词。
朋友问我,微信读书这么做,把我们这些作者整这么惨,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我想了想回答,以我的经验预测,微信读书这么做有如下好处:
1、手机厂商和电子书厂商自建书城,微信作为跨平台书城,不可能用独占供给去竞争,只能打价格牌,否则就会出现 “腾讯应用宝” 被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挤成肉饼的惨剧。
2、较低价格的会员无限量阅读,配合各种促销促活机制,的确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巨大,腾讯读书的用户规模与时长都有显著提升,在增长为王的互联网行业内业绩亮眼。
3、用户规模与阅读时长的提升,在推动 “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这方面,的确具备较高的社会价值,很容易得到腾讯管理层的青睐。
好处很多。
作者死绝。拿本该给作者的分成去买自己的日活与体验。
再说即便作者死绝了,单单卖经典老书,也能持续好几年的高增长。
国内因为我不想提起的原因,出版社很难在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最终纷纷屈从于微信读书——哪怕正在走向灭亡的命运。出版社死一大片,作者死一大片,对微信读书有什么影响呢?单单卖经典老书,也能持续好几年的高增长。几年后,GM 可能都退休了,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这让我想起上世纪,成都一些县城普及公交车时,人力三轮车夫游行抗议,螳臂当车。
但出版社与实体书作者的消亡,与人力三轮车的消亡还不是一回事。
也许多年以后,在新书出版方面,我们就只剩网文可以看了。
最后,我朋友说,下次出书可能就不出实体书了。那点点钱,不如在公众号开连载做付费阅读,收入大差不差,还不用花费宣发的偌大力气。她是公众号的大 V,她可以这么做,其他没有私域流量的作家怎么办?未来无人知晓。
@阑夕:从电子书平台的月卡制能跑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无力回天了,当然出版业多年来都在一个漫长的死亡过程里,突出一个将死不死、要活不活,反而有了狼来了的审美疲劳,也别说网文了,番茄小说把阅文花了20年摆好的桌子都掀翻了,这又上哪儿说理去,时代的奔跑不歇从高燃BGM变得厌弃抽象起来,就是从越来越多的回过神来开始的,已经记不清楚当初是为啥要跟着跑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