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就着预告片说两句吧。刚一看到,会比较感性冲动;等冷静了就说不来了。
其实真的好奇,现在会守着看金庸翻拍的有多少人,都在哪里,是做什么工作的,是什么时候喜欢金庸的。
曾经,金庸是根本不用科普的,《射雕》也压根不用科普。
中学时,我只要比出双掌,同学立刻就会蹲在地下。因为只有蛤蟆功才挡得住降龙十八掌。
但是岁月可以让一切熟悉的东西有了些隔阂。今天,也许《射雕》也要科普科普了。
无妨,我真的很乐意来当这个讲解员。
我不会对你说:《射雕》很好,因为它是我的青春。这叫不讲理,因为别人没有义务花时间看一个中年人的青春。
它值得看,是因为本身就超级好。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第三部书,最开始连载在《香港商报》上。
这部书是金庸成为大师的标志。这本书诞生之前,金庸已经很优秀了,但还不能说惊世骇俗、艺盖当代。然而在《射雕》诞生之后,金庸在“武侠”这条路上已超越了前人,也超越了一切对手,所谓“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从此眼前只有无限星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学者夏济安也曾想过写武侠小说,等看到《射雕英雄传》后感叹:“真命天子已经出现,我只好到扶余国去了。”
这恰恰印证了《射雕》就是金庸的加冕礼。
它写剧情人物,百变千幻;写家国情怀,使人热血沸腾。
很多人问我:读金庸从哪本书开始?我基本都会回答《射雕》。
说实话,这些年,因为看金庸翻拍,已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吓。惊喜也有,但更多的还是惊吓。
不过,看到新的预告片,巨大的金庸两个字打在屏上,还是忍不住起鸡皮疙瘩。
小时候,徐克就是好武侠的标志。他的“怪”,是我心里江湖诡谲灵动的掠影,他的镜头也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能力,能在瞬间撬开武侠记忆的门锁。
徐克的情怀、积淀、眼光、专业,都不怀疑;主创阵容也不担心;我觉得这个片成败利钝的关键,是能不能坚持他自己的判断,不被一些东西所左右。
少年人的爱,就是没有理由地去相信;中年人的爱,是明明有点忐忑,却仍然给自己找出理由去相信。
今年第一次期待春节。希望不会失望。iOS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