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何曾经人人担忧的「网瘾」逐渐没人提及了?

为何曾经人人担忧的「网瘾」逐渐没人提及了?

老网民们对“网瘾”这个词印象应该非常深刻,当年杨教授的“戒网瘾”疗法让多少孩子闻风丧胆,又有多少人被“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就是成瘾”扣了“精神病”帽子。感谢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如今人们说“网瘾少年”已经变成了自嘲的戏称,“网瘾”也洗清了当初的污名。看看知友们是如何看待的:

罗洗河:

打算把孩子送去做网瘾戒断的父母应该由于沉迷于朋友圈而失去了底气。

ace zh:

清楚记得当年不少健康文章说每天吹空调时间最多不宜超过2小时,现在你说只开两小时空调?逗我?
清楚记得当年很流行的论调,三层以上的楼房不接“地气”,不宜居住,现在一栋楼5层以下都不好卖好么。
人那,对不熟悉的事物恐惧和抵触,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无可厚非。但是您抵触您的,非得要求别人也不能接触,甚至编造一堆侮辱智商的低能谣言泼污水,甚至侵害他人正当权利,甚至精神上肉体上折磨自己的孩子,那就是臭不要脸了。

Eason.M:

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得了网瘾。
上到耄耋老人,下至黄发小儿,手里不是手机就是ipad。抢个红包群里喊个话成了我们父辈母辈休闲的乐趣。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现实游戏化,人生娱乐化,谁也逃不掉。

平氚:

因为成本。
当年的上网价格是高昂的,上网成本对于学生和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准确的说是被掌握话语权者认为的无谓的支出),推出“网瘾”这种具有贬义的词语可以遏制这种消费,并将制止这种的消费的行为合理化。
现在,网络的覆盖达到惊人的地步,上网成本低到地平线下,出去吃喝玩乐的经济成本远远高于上网,既然省钱又能获得快乐,谁还好意思说他是“网瘾”呢。
那为什么“烟瘾”、“酒瘾”始终存在?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这是无谓的支出,而他们无法体会到这样的快乐,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支出。而他们体会到了网络的美好,就没必要也不好意思再丑化它了。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138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