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6 日,《长城》迎来首映日。来自“电影资金办”的数据显示,这部突然提档的电影在首映日获得了1.09亿元票房,加上预售额,国内总票房达到 1.57 亿元。国师张艺谋的大作,各大院线自然没有慢待,大家均卯足劲、提前开跑、大规模排片,从 15 日晚上 7 点就开始霸屏。据猫眼电影的统计,当晚《长城》的全国排片率超过 17%,往后几天的预排片率更是直线飙升。作为制片方传奇影业的拥有者,万达影业对《长城》的偏心从排片就能看出,周六万达院线的预排片达到惊人的 71.3%,场次接近 7000 场。
有什么理由要全部院线用一半以上的银幕来排《长城》?距离 2016 年的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了,要完成全年总票房目标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截至 10 月 15 日上午 10 点, 2016 年的全年票房 431 亿,还不到 2015 年的 440 亿元票房。除去票房注水或票补的环节,今年的电影市场基本是停滞甚至是萎缩的。完全可以理解有关部门与院线“救市心切”的心情,毕竟这是年度最后的特效大片。
但其他的电影怎么办?而且如此扭曲的高排片率除了排挤其他电影,构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客观上也不会凭空创造新的观影需求,反而拉低上座率,甚至制造空无一人的幽灵场次。
回到电影本身,你以为导演是张艺谋,演员阵容也超级豪华,有顶级的好莱坞团队支持,整个故事也完全发生在中国。这就是一部接地气且值得期待的中国大片?Naive.
乐视影业想凭《长城》翻身?做梦
细心的观众或许发现,电影开场首先出现的是中影的 logo,再其次是乐视影业 、环球影业以及传奇影业。联想起最近乐视的负面不断,《长城》似乎成为乐视影业挽救业绩的一根救命稻草。
但实情是,这部制作成本高达 1.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0 亿元),动用上千人制作团队,历时三年完成的特效大片,乐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如果按照出钱出力的程度,上述的商标露出顺序应该倒过来。事实上,YouTube上的两版正式预告片压根没出现乐视的 logo。
首先传奇影业作为本片最大投资方,同时也是开发方和制片方,负责日常的制片管理、拍摄;环球影业是第二大投资方,也是中国市场之外的全球发行商;中影和乐视则负责中国市场的发行和宣传。
乐视得以参与这部由好莱坞主导的电影,很大程度是因为张艺谋的缘故得以参与其中(张是乐视影业的艺术总监)。据公开资料,截止 2015 年底,乐视影业与《长城》有关的预付款仅为 1.2 亿元,不到影片实际投资规模的 10% 。
按照现行的分账模式,一部电影的票房除去 3.3% 的特别营业税及 5% 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之后,剩余影院及院线提留的票房收入比例为 57% ,而制片方和发行方通常拿到的比例为 43% 。即便《长城》国内票房突破 10 亿,就目前的投资比例来看,乐视获得收益十分有限,或许只能勉强收回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2015 年乐视影业的净利润为 1.36 亿元, 2016 年承诺的盈利目标为 5.2 亿元,需完成同比近 3 倍的增长率。算上《长城》,乐视影业今年只上映 10 部电影,而这只完成乐视影业 2016 新片计划的四分之一。
而在 12 月 12 日,拖延了一年的“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的运作有了新进展,乐视网公告显示,乐视网拟重新评估乐视影业资产, 协商交易价格。而最终决定乐视影业新估值的,是今年票房与盈利状况,目前看来,原定的98亿元估值缩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长城》攻防战的场景,气势恢宏,杂耍连连,被网友誉为古装奥运会开幕式。
点子、制作统统是外国的
除了导演张艺谋和部分中国演员,从编剧、摄影、配乐、剪辑、美术、特效等各个方面,这部电影的构成部分绝大部分是“舶来品”,由好莱坞的团队负责制作。甚至连这个世界闻名、最能代表中国的“长城”设定也是好莱坞提出的点子。
2011 年,华谊兄弟宣布与传奇影业组建制片公司——传奇东方,传奇影业创始人托马斯·图尔想借此开拍一部带有中国元素的卖座大片,而且必须是世界范围的卖座。怎样让中西观众都能接受这个中国人拯救世界的故事?他想起了古老的长城,希望挖掘关于长城这座伟大古建筑背后的神秘起源和传奇故事,于是托马斯·图尔找来《僵尸世界大战》的原作者麦克斯·布鲁克斯(Max Brooks),一同构思了这部兼具动作和科幻元素的长城版“植物大战僵尸”。
五名编剧均来自好莱坞,负责剧本的是《谍影重重》系列的托尼·吉尔罗伊;负责剪辑的是克雷格·伍德(craig wood),其代表作品有《加勒比海盗》三部曲、《银河护卫队》;视觉特效则交由业界顶尖的工业光魔负责。
《长城》更请来伊朗作曲家拉民·贾瓦迪(Ramin Djawadi)制作电影的配乐,此前他经常为电影和电视剧担任管弦配乐的作曲,如《环太平洋》、《疑犯追凶》、《西部世界》等等,其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权力的游戏》开场动画的音乐“Main Title”。
被网友吐槽很像中国版“恐龙战队”的服装设计,也是来自好莱坞。所谓的中国元素,充斥着西方的遐想。
从牌面看,《长城》的主创团队简直是同花顺:聚集了好莱坞的顶尖制作资源,也有国家队的背景;有国际市场和国内拍摄资源;有熟悉合拍片流程和美国电影制作的行业专家。
但两者的磨合不甚成功,全片并没有多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它既没有当初《英雄》万箭齐发的震撼奇观、声效与画面的配合也不甚和谐、也没有一首值得回味的 BGM 。主要而是充斥着以近景为主的打斗场面,看得人眼花缭乱且不说,根本体现不出 3D 的沉浸感,与伪 3D 无异。
按照中美合拍片的有关规定,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需要在中国取景。《长城》均符合上述条件,目的是取得更具优势的分账比例,但制作上起主导作用的是好莱坞,说不好听点,张艺谋只是被请去打工的。
这是否像外界吹嘘的那样《长城》是中美合拍的典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又一里程碑,是值得存疑的。
剧情也是好莱坞的套路
《长城》的世界观基于一个“雷人”的设定:中国人建造长城其实是为了抵御来自宇宙的怪物——饕餮。
欧洲雇佣军威廉与同伴不远万里来到北宋时期的中国,目的是盗取黑火药的配方,却误打误撞地进入神秘的长城关城,见识到一支秘密军队——禁军,他们千百年来的使命是抵御饕餮。当意识到人类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威廉决定留下来,和禁军一道与饕餮决一死战。
这就非常套路了,典型的好莱坞冒险套路:一位异邦人(通常由白人饰演),因为某些机缘闯入当地“部落”,体验了一番异域风情。在经历一些误解与冰释之后,主角逐渐融入当地,取得“部落”的认可,最后危机来临,主角击败大boss,探险结束。主角把头一扭,扬程而去,深藏功与名,不留一丝牵挂。
情节没有泪点,打斗没有 G 点,所谓奇幻大片的《长城》只是刚好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如果把“部落”的位置从北宋时代的中国换成 1860 年的北美大陆,《长城》便成了《与狼共舞》;换成 2154 年的潘多拉星球,便成为《阿凡达》。在传奇的如意算盘中,把充满西方幻想的中国文化装进美国商业电影的结构之中,或许就能顺理成章地推向国际市场。
你说《长城》不是冲着中国市场来?主演又有景甜、鹿晗、TFboy 王俊凯,刘德华都只能实力陪衬。
但实际上,这个嫁接相当尴尬,片中糅合的中国元素本就异化。其次,故事内核的也相当羸弱,角色的行为经不起推敲。马特·达蒙饰演的雇佣兵从小为了生存而战,这很合理;来到讲究礼义廉耻的中国,经过景甜饰演的林将军一番过家家的说教,幡然醒悟,痛改前非,这就不合理。你说马特·达蒙只是因为想跟景甜滚床单而选择留在长城,都比现在的剧情合理靠谱多了。
偏偏景甜的全程表现都是脸瘫,让人生不出一丝爱情展开的期待。至于为何本片要选景甜当女主角(此处省略一万字),欢迎读者在底下的评论发表高见。
只有生意,没有艺术
《长城》的初衷是用好莱坞工业的制作流程和爆米花电影为载体,去传递中国的文化和价值。遗憾的是,除了华丽空洞的色彩,堆砌过度的特效,乏力羸弱的剧情,尴尬的演出,这部《长城》留给观众的还有什么?
《长城》从一开始就一门精确计算的生意——名导的加持、好莱坞的大咖、中国的人气偶像、一流的制作与宣发团队,它不应该,也没有能力作为“文化大使”与西方文化对话,它本身对标的不是那些有艺术与价值诉求、凭借独特的文化韵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如张艺谋曾经拍过的《红高粱》。
诚然,《长城》的制作水平都在业界的平均线之上。但这种砸了 10 亿拍摄的大而无当的片子,既然救不了乐视影业,也救不了中国电影。对观众来说,也是智商与时间的双重煎熬。所以如果不是为了杀时间或写稿,不推荐看《长城》。
讲真,其实个人更喜欢张艺谋多年前拍的“长城”。
从 2002 年张艺谋拿出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大片《英雄》以来,他的电影作品就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渺小的个人情感”之间剧烈摆动,多数情况下,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的电影视效都能令人满意,但也仅此而已,无论与张伟平“新画面”合作破裂,与加盟乐视影业与张昭组成“新二张”,又或如今与好莱坞公司合拍《长城》,一直追求独立纯粹艺术的张艺谋,至今逃不出庸俗商业和短视资本的裹挟。
这是张艺谋的个人悲剧。
来源:品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