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微信正在掀起一场“灭佛运动”,但这事跟信仰无关

微信正在掀起一场“灭佛运动”,但这事跟信仰无关

昨天,曾经把“不转不是中国人”、星座测试一手禁掉的微信又宣布了一条“禁令”,将停止所有包含“宗教性捐献”内容的链接在朋友圈传播。

具体规定还包括:非宗教团体或未经宗教事务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公众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任何“宗教性捐献”活动。而对于违规帐号,微信公众平台将限制帐号部分功能直至永久封号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可能拒绝再向该公众号主体提供服务。

那么,这个“宗教性捐献”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两个月前,知乎用户明婳非常气愤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一天她突然发现,信佛多年的母亲给好几个“供佛”的微信公众号打了“香火钱”。

这些公众号多以服务号出现,只要一关注,就会弹出可以在网上祈福,保佑家人朋友全年平安的提示。公众号下方,还有“每天供佛”、“每天放生”等按钮,一点击就会跳出香炉、鲜花和放生的动物等选项。这些“供品”中,一部分是免费的,但还有很多更能表明“诚意”的就需要付费了。老太太毫不手软,给这个号打 5 块,那个号打 2 块,一会儿就打出去 100 多块。

有些公众号甚至能记录连续供佛天数,达到一定数量还可以进入“精进榜”,简直是把手游签到那一套都学会了。

更让明婳无奈的是母亲的态度。她告诉母亲,这些公众号背后的公司是骗钱的,他们拿了香火钱,并不会真的回馈给寺院;但母亲坚决不信,还因为“省事”而对这些公众号赞赏有加。

事情的结果是明婳和母亲大吵了一架,并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很多网友的共同举报下,几个“供佛”公众号被关闭了。但是她很明白,还有不少类似的公众号,以及更多的像明婳母亲一样沉迷于网络礼佛的老人。

为什么老人们会相信这样明显的“骗术”?

老人轻信、不问因果当然是导致这样的事情的直接原因,不过为什么这事儿会发生在微信上?据我观察,还有另一个原因,人在接触代表“先进”、“新奇”的新技术平台时,会自动放松对这个平台上的信息的警惕程度。

想想看,刚接触互联网时,我们自己上过多少“分享到 QQ 群得 50Q 币”、“转发查看测试结果”的当;当我们对中文互联网越来越熟悉时,“出口转内销”的谣言又开始大行其道。一句话,我们被这些不熟悉,裹着新科技的东西蒙蔽了双眼。明婳的母亲在和她争吵时就说,在微信礼佛,不用专门去寺庙了,这么省事的事多好啊。
这个既骚扰朋友,又根本起不到清理好友的作用的谣言,在大家熟悉之后已经越来越少

这个既骚扰朋友,又根本起不到清理好友的作用的谣言,在大家熟悉之后已经越来越少

明婳的经历引起讨论时,有很大的一部分声音说,“这些小钱父母拿去买个心安踏实,我们为什么要管呢?”我的同事翔神一针见血:这种把纵容和放任当做爱的行为,和养熊孩子的熊父母有什么区别?而这也正是年轻人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的原因。

也有人说,为什么不在这种东西刚出现时,就把它直接禁止呢?

其实,用公众号“礼佛”这个在我们看来再明显不过的涉嫌欺骗的行为,在法律上并不好认定。

有律师专门解读过这个事儿,它很难被认定为诈骗罪,因为这些微信公众号所谓的”开香炉”、”点檀香”、”送鲜花”都只是线上行为,虽然花钱礼佛的人会自动认定这些公众号会帮他们把钱回馈到线下的寺庙,但他们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承诺。另外,这些公众号骗取的数额,基本都是几元到几十元,也很难单独构成诈骗罪的入罪金额。

另据《法制晚报》的调查,还有些礼佛帐号真的会与线下寺院有合作。比如一个叫“菩萨在线”的公众号,就和上海报国寺有商务合作,用户购买礼佛用品所花的钱,会按原价即时转到寺院账户。但这其中也有问题,用户在微信付费礼佛时,可以选择供奉不同的神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和寺院中一一对应,寺院与公众号的费用也是按年结清。所以,即使有和线下寺院合作的公众号,采用的也是很粗放的方式。

今天我又去“菩萨在线”的公众号看了下,它依然有在线礼佛的功能,但是收费已经取消了。

来源:品玩网

PS:关于深扒这些披着礼佛的公众号骗钱的骗术,可以戳 一个研究精神病的公司,竟然在微信上开庙骗香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413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