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在线支付越来越普遍,但用纸币的时候,你是「匿名」的

在线支付越来越普遍,但用纸币的时候,你是「匿名」的

作者:司马懿,《穿越历史聊经济》作者

不,就目前来说,纸币是我们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堡垒,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采用类似比特币的这种匿名电子货币来取代纸币,在此之前,纸币因为其匿名支付的重要性而无可替代。

我们从最基本的消费说起。为什么商家不会对每个人收取不同的价格?因为商家不知道每个顾客到底愿意对这件商品最高出多少钱。所以商家只能大概的估算出来一个分布,然后收取一个统一的价格。比如一件商品,商家标价 200, A 没有买, B 和 C 都买了。我们假设 A 愿意出 100,B 愿意出 200,C 愿意出 300。对于 C 而言,C 愿意出 300,但是只花了 200 就买到了,所以 C 获得了 100 的净“剩余”。这个剩余其实就是因为 C 的私人信息“最高出价 300”没有被商家知道得来的,可以称之为 C 的“信息租金”,也就是因为 C 拥有自己的私人信息而获得的剩余。

而假如商家通过某种心灵探测器,了解到 ABC 三个人的最高出价,那么可以把同一件商品分别卖给 A 100, 卖给 B 200,卖给 C 300. 这个叫做“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做完全价格歧视。在完全的价格歧视下,消费者是没有任何剩余的。

如果我们取消了纸币,在目前的环境下,无论你是用支付宝还是用微信,你的消费记录和偏好都被原原本本的记录在案,这就是事实上的一个“心灵探测器”,当商家知道越来越多你的消费偏好和习惯的时候,你会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务”,但是在此同时,你的消费者剩余也会越来越少。

这也是机制设计的内涵所决定的:机制设计者为获得参与者的私人信息而支付信息租金。而没有私人信息的时候,机制设计者可以让参与者做一切满足参与约束的事情。

到时候你就只有两个选择:

老老实实的消费,然后忍受越来越少的消费者剩余。
“欺骗”心灵探测器。就是你明知道你想要商品 a,你想买,但是你知道你买了之后,你的购买信息就会被记录在案,所以会显著的提高你接下来购买商品 b 的价格,所以你会忍住自己不购买商品 a,然后去购买商品 b。这种情况下,你确实会有多一点消费者剩余,但是因为你扭曲了自己的购买行为,依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匿名支付的情况下,你本可以同时拥有 a 和 b 的。

生产力在发展,社会创造的财富是越来越多的,但是如何保证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剩余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限制发掘消费者的私有信息和偏好。而纸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要纸币还在流通,只要还有相当多的人都在使用纸币,支付宝和微信就永远不敢说掌握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所以也就无法有效的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歧视了。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有两个隐含假设:

1. 平台具有很强的垄断力量,

2. 人是 identifiable 的,也就是说平台可以很精确的区分消费者;同时商品无法随意转售,类似现在的数字游戏。比如说卖给你的电视机,只有你才能用,别人压根就无法使用,可以通过虹膜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

为什么会有评论认为这是阴谋论啊?全文没有在阴谋什么。我完全可以抽象的讲一个垄断公司和一群消费者的故事,用这个模型来说明一下匿名支付带来消费者剩余。用支付宝和微信做例子只是想显得生动一点。但是这绝非不可能,美国的亚马逊曾经这么搞过:Amazon Error May End ‘Dynamic Pricing’

后来在巨大的压力下被迫道歉,退款了。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415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