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1 月 9 日,乔布斯在 MacWorld 上猜了个谜语,他不断提示台下观众要将手机、iPod 和网络浏览器结合成一台设备,但台下的科技迷们却没人能猜出答案,当乔布斯拿出 这款设备,台下终于爆发出欢呼声,它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iPhone。iPhone 揭开了现代计算时代的序幕,它是过去十年中科技进步皇冠上的明珠。
在 iPhone 诞生十周年之际,雷锋网将带您回顾这款神级产品的历史,它到底是如何像 Macintosh、IBM PC 和 Apple I 等产品一样改变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呢?
iPhone 的起源
2007 年时,苹果早已不是那家被逼上绝路的边缘公司了,当时 Mac 的市场份额不断攀高,而发布 5 年的 iPod 则让苹果开始摆脱高端电脑公司的固有形象。不过,即使苹果上升势头明显,恐怕也没人会相信它们能拿出一款终结者级的设备。
虽说苹果靠桌面电脑起家,但它们在掌上设备的开发上也经验丰富,1993 年它们曾推出过著名的 Newton MessagePad PDA,这款产品拥有触摸屏和键盘,搭载 32-bit ARM CPU,售价高达 699 美元(考虑到通胀因素现在售价将达 1129 美元)。最神奇的是,这款产品还有像 Siri 一样的数字助手应用(考虑到 Siri 的表现,当时数字助手的能耐可想而知)。
虽然 Newton 前瞻性十足,但它确实有些生不逢时,1993 年时网络还未进入主流,更别说如今的 4G 和 Wi-Fi 了。此外,多点触控技术也难觅踪影,用户只能用手写笔来完成交互,输入则依然要靠物理键盘。各种不利因素之下,Newton 成了一个笑话,上市四个月销量还不到 5 万台,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这款产品直接被无情砍掉。不过,Newton 却为 PDA 市场开了个好头,Palm 等公司的产品 90 年代末开始在市场上大红大紫,而这些 PDA 产品积累的技术经验,成了未来智能手机的功能模板。
Newton 虽然差点让公司毁于一旦,但也将某种 DNA 注入到了苹果的灵魂之中。
乔布斯回归后,公司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凭借全新 iMac,苹果终于摆脱了覆灭的命运。随后,它们又开始借助 iPod 改变公司的 DNA。这款发布于 2001 年的随身音乐产品很快就成了苹果的新标签,它也是这家沿袭高端路线公司的第一款爆款产品。当时的 iPod 和现在的 iPhone 一样,为苹果贡献了 45% 的营收,在 MP3 市场,它更是吞下 70% 的份额,影响力无人能及。
虽说 iPod 现在在官网上都不再显眼,但这款产品在苹果的发展历程上重要性绝不亚于 iPhone。在 iPod 诞生前,苹果在长达 30 年的时间里都是一家个人电脑公司,凭借天马行空的思维,苹果却大胆切入了一个早已相当成熟的市场,作为一个外来者它最终奇迹般的统治了市场,而正是 iPod 成功带来的无畏精神让苹果敢于尝试一切新鲜事物。即使冒着影响 Mac 销量的危险(iPod 及其附属软件开始兼容 Windows),苹果也在所不辞。
在艾萨克森帮乔布斯写自传时,苹果全球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表示:“当时我们觉得苹果能在音乐播放器市场分一杯羹,而不是紧紧固守 Mac 业务。”正是这种概念上的跃升和战略勇气让苹果在 21 世纪初年获得了巨大成功。
苹果不再是那家传统的电脑公司了,只要想做,它可以随时变成一个新公司。
在 iPod 诞生前,乔布斯一直非常羡慕索尼在电子和媒体行业的霸气,这家日本巨头统治了上世纪 70 和 80 年代。不过一夜之间,苹果也坐上了索尼曾经的地位。菲尔·席勒表示,iPod 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公司内外对苹果的看法,苹果也开始考虑将自己独特的产品开发和设计因子用在其他领域。它们曾想过开发苹果相机和苹果汽车,这些点子都相当疯狂。
天马行空的思维总是会巧合的撞击在一起,苹果领导层的思维与 15 年前开发 Newton 的那拨人有了重合,iPhone 就是当年跨越性思维的超级升级版,不过这次悲惨的历史并未重演。
“2003 年时,我们的 Mac 和笔记本产品卖的非常棒,iPod 也开始蹿红,因此苹果开始寻找下一个突破口。”苹果前资深副总裁斯科特·福斯特尔说道。“第一个想法就是做平板电脑,说做就做,我们开始了解触摸屏并打造原型产品。”
当时,乔布斯不但瞄上了计算的未来,还在为 iPod 找出路。21 世纪初年,MP3 和手机开始成为人们必备的口袋神器。《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表示:“乔布斯对两款产品结合后的潜力非常着迷,他认为手机终将挤占我们的午餐时间。”乔布斯确实目光如炬,消费者总会走到二选一的十字路口,因此即使冒着毁掉 iPod 的风险,苹果也要赶在对手觉醒前推出一款二合一产品。
不过,iPod 之父托尼·法德尔表示,公司一直在纠结,因为它们担心一旦丧失了 iTunes 这个助手,苹果的魔力就会消失。
2010 年在接受莫博士采访时,乔布斯表示:“当时我的想法是弄一台可以用多点触控的平板设备。我把想法说给了苹果的工程师,6个月之后他们真的搞定了这样的屏幕,随后我把它送到软件部门,软硬件结合完成后我非常惊讶,这么好的底子我们完全可以做一台手机啊。于是整个团队将做平板的想法扔在了一边,开始集中精力打造手机。”
2003-2004 年间,苹果完成了许多原型机的设计,随后它们开始思考哪款设备更适合与 iPod 进行融合。
与摩托罗拉的合作以碰壁告终
虽然乔布斯是位伟大的创新者,但他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不可能说有光就有光,iPhone 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在 2007 年那场神奇发布会之前,苹果也遭遇了不少挫折。
起初,所谓的 iPhone 概念很简单,只是让手机拥有 iPod 的功能,在软件方面则要融合苹果的 iTunes。
法德尔表示:“在 iPhone 诞生前,我们可是酝酿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就像网上的传闻一样,最初 iPhone 的原型机完全是法德尔的 iPod 风格,简单来说就是给 iPod 加上电话功能。不过,虽然触摸转轮在选歌的效率上无人能及,但放在手机上实在是太难用了。“触摸转轮用在手机上确实问题多多,拨号和发信息等功能简直没法用。”法德尔说道。
第二个方案更注重 iPhone 的视频娱乐性,即当时非常火爆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这种方案遭遇的最大困难是网速,当时 3G 网络都没有普及,想通过手机看高清视频简直是痴人说梦。
经历了多次失败,苹果决定和现有的手机厂商合作。2003 年它们找到了如日中天的摩托罗拉,苹果选择这家厂商不但因为它们之前就有合作关系,还是因为摩托当时出品的 RAZR V3 刀锋系列产品非常符合苹果对硬件产品性感的定义。
“环顾整个手机业界,还是摩托罗拉比较符合苹果的气质。”苹果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说道。“当时 RAZR 手机可是人手一台。”
不过,苹果选择与摩托罗拉合作主要还是不想与运营商打交道,当时的移动市场虽然产品型号颇多,但在功能上差别不大,用户都遵循传统的签约用机模式,因此对于手机有什么功能,一般是运营商说了算。对于打着自己 Logo 的产品,苹果可不愿听任运营商摆布。2004 年接受采访时乔布斯曾表示:“我们拜访过许多手机制造商,它们可给我们讲了不少关于运营商的恐怖故事。”
因此,选择携手摩托罗拉算是一种折衷办法,苹果授权 iTunes 软件给摩托,而摩托则负责打造硬件,而且运营商那部分也归摩托来搞定。“当时我们觉得,如果消费者想买台音乐手机,它们肯定会选有 iTunes 的产品。”法德尔回忆道。
当时,苹果可能觉得摩托会动真格,将 iTunes 融合进 RAZR 系列,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摩托罗拉 18 个月的成果只是一款又厚又胖的普通直板手机,如果熟悉你 ROKR 就会发现,该机只是 E398 的白色换壳版,但摩托居然还要搞限量销售。2005 年乔布斯给 ROKR 站台时,恐怕连他自己都忍无可忍了,因此 ROKR 的展示环节,乔布斯做的非常敷衍,而这在苹果的发布会上可不常见。
《数码战争》一书中写道,开卖一个月后,ROKR 的退货率是行业平均水准的 6 倍。《连线》杂志则直接开炮称:“这也算是所谓的未来手机?”
苹果与摩托的合作确实让人费解,这家喜欢全盘控制自家产品软硬件体验的“控制狂”公司怎么会走这么大的弯路?
为了不与运营商打交道,苹果开始考虑虚拟运营商业务,它们包下了无线频段并用自己的品牌提供服务。当时,苹果零售店也处在快速扩张中,它们完全有能力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有了移动网络、分销网络和服务网络的苹果根本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还是得跟运营商合作
虽然苹果为了不跟运营商扯上关系找了摩托,但事实上 ROKR 这台机器还是运营商 Cingular(后在一系列收购中进了 AT&T 的腰包)的产物。当时,这家运营商正与领军运营商 Verizon 斗得凶狠,而 3G 网络正处在爆发前夜。Cingular 提前预知了未来,它们努力想向用户推广移动互联网,但令现在人无法理解的是,当时的用户对 3G 完全持拒绝态度。
在 ROKR 的开发过程中,Cingular 高管多次劝说乔布斯放弃虚拟运营商,专心为它们的网络打造一台手机。Cingular 此举还是为了自保,它们担心如果苹果签下了别的运营商,为了推动硬件销售流量会大幅降价,这样它们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了。起初,乔布斯根本听不进 Cingular 的恳求,但遭遇了 ROKR 的灾难后,他的对于运营商的不屑开始悄悄改变了。
“起初,乔布斯根本不想跟我们打交道。”Cingular 高管说道。“他憎恨运营商,不愿让我们染指苹果的品牌。不过,乔布斯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搭建起一个好用的网络服务可不是过家家。”
确实,对于运营商客户服务、物流、通信技术、可靠性等问题苹果完全是零经验。此外,运营商一般扮演的都是背黑锅角色,因此包括苹果几位高管在内的业内人士都认为它们应该和 Cingular 合作推出苹果手机。
前苹果副总裁麦克·贝尔表示:“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乔布斯争论了几个月,2004 年 11 月 7 日我忍无可忍给乔布斯发了封邮件。在邮件里我告诉乔布斯‘史蒂夫,我知道你不太看好手机,但我们确实应该试一试。约翰·艾维对于未来的 iPod 已经有了很多超棒的设计,我们应该从中选一个来搭配苹果的软件,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打造自己的硬件,不用寄人篱下了。’一个小时后,乔布斯给我回电话了,我俩又详谈了两个小时,最终他终于同意做手机了。”
最终,乔布斯选择了 AT&T,因为这家运营商憋着一股劲呢。“其实我们更熟悉 Verizon,”埃迪·库伊说道。“不过,作为美国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 气势汹汹,它们表示苹果手机要按它们的游戏规则设计,但 AT&T 则与 Verizon 完全不同,它们正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呢。
为了争取苹果,AT&T 也非常大度,它们将手机的设计完全交给了苹果,一旦手机诞生,与 AT&T 可没有半点关系,与此同时苹果还要分走一部分 AT&T 通过 iPhone 挣到的流量费。对当时的运营商来说,这简直是不平等条约。
看似万事俱备,但其实困难才刚刚开始。
乔布斯态度摇摆
综合各方消息后,雷锋网得知,苹果设计了至少三款 iPhone 原型机(还有一说是 6 款)。其中当然有些继承了 iPod 的衣钵,不过最终那款平板风格的产品走到了前台。
“这样的产品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乔布斯希望这款手机能在上厕所时用来看邮件,他喜欢平板类的设计而且希望通过触摸来完成交互。不过,他要求的那种多点触控的效果根本没在消费级设备上出现过,更别说像手机那么小巧的产品了。”苹果一位工程师说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苹果干脆收购了名为 Fingerworks 的公司,此外一位参与过 Newton 项目的苹果工程师克里斯蒂也加入进来。多点触控和 3G 网络的加入让这款设备的雏形渐渐浮出水面。
2004 年,克里斯蒂与另外一位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攻克多点触控技术,艾维称他们的原型产品是巨大的电视机,因为他们将整个演示投影到了桌面上。艾维对多点触控的演示很满意,并将其展示给了乔布斯。
不过,乔布斯对此并不满意。
“乔布斯觉得这次演示很乏味,这样的点子根本没有任何价值,这也让我感觉自己很傻,因为我觉得演示很有新意。”艾维说道。
不过,乔布斯最终却改变了对多点触控的态度,这样的“反复无常”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很常见。
2005 年年中,乔布斯开始到处炫耀这项技术了,他对用手指缩放和滚动的动作非常着迷。法德尔回忆称,乔布斯还专门跑来给他讲述了这项技术。
不过,即使多点触控已经得到了乔布斯的首肯,但苹果内部许多人依然认为物理键盘更好用,而用不用物理键盘也成了争论的焦点。
不过,在这项惊艳的技术面前,苹果内部那些死硬派一个个败下阵来。
但是,搞定了多点触控技术并不代表胜利的来临,因为苹果还需要找到 LCD 生产厂商将这一技术融合进屏幕中,这一过程并不简单。据悉,苹果用到的解决方案就不下三种。
紫色计划
打造 iPhone 的秘密计划代号为“紫色计划”,不过虽然目标很明确,但直到最后一分钟人们才见到这款神秘设备的真面目。
负责苹果硬件的乔恩·鲁宾斯坦曾表示:“当时我可是双线推进,一款就是最终的 iPhone,而另一款则是流淌着 iPod 血液的 iPhone mini。当时我觉得这两台机器一台是智能机,一台是普通功能机,但最终小号的机器直接被扫进了垃圾堆,这让人很不爽,因为不管哪台机器,在研发时可都尽了全力。”
起初,乔布斯希望这台机器能运行修改版的 OS X,不过当时芯片的处理能力根本就 Hold 不住 OS X 复杂的代码。因此,福斯特尔最终带领软件团队做出了 iOS,这套系统大小只有 OS X 的十分之一,不过它继承了不少 OS X 的特性。
由于乔布斯非常重视新机的保密,因此福斯特尔只能招聘公司内部人员参与“紫色计划”的开发。不过,即使是自己人,乔布斯也长了个心眼,福斯特尔手下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当时参与该计划的员工肯定也非常郁闷,不给说要做什么还被要求放弃休息时间,比平时工作更加努力。
最终,这种神秘的开发风格成了苹果手机部门的传统,他们在开发时就像被隔离一样。“手机部门独占一座办公楼,大门紧锁,”福斯特尔回忆道。“进入大楼之后,先要扫描员工工牌,有时即使是手机部门员工,想进入工作区域也要扫描 5-6 次工牌。”而进入大楼的第一道门,也被戏称为“紫色宿舍大门”。
“这栋大楼的前门上贴了‘搏击俱乐部’的标牌,因为搏击俱乐部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从不谈起搏击俱乐部(电影《搏击俱乐部》中的梗)。”福斯特尔说道。
“在打造 iPhone 的过程中,我们不知道解决了多少困难,”福斯特尔说道。“这台机器的每部分都需要精细打磨,返工是个常事。”在这块小屏幕上,你需要让手势变得无比精确。此外,在只有 Home 键的 iPhone 上,如何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变成了设计的重点。
其中,最令人头疼的软件问题就是虚拟键盘,“团队中每个人都在关心这个问题,在没有任何物理反馈的情况下,这一创新可能彻底封神,也有可能被万人唾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苹果高管说道。
iPhone 外形的变化过程
首先,在如此小的屏幕上,你点击虚拟键盘上任何一个字母,都有可能会触碰到周边的字母,此外虚拟键盘时长还会出现卡顿,影响用户体验。不过,也正是对软件不断的升级让苹果积累了大量经验。
不过与软件相比,想把硬件打磨好难度更大,毕竟为了保密,硬件工程师们根本看不到 iOS 的软件交互到底是如何完成的,这样一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设计什么。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家主要生产电脑和 MP3 的公司,苹果对手机设计简直一窍不通,工程师们只能从零做起,光射频模拟器他们就买了十几台。为了确定手机辐射是否正常,工程师们甚至做了仿真人头来做测试。
众所周知,一款手机想要上市必须经过 FCC 的认证,而苹果对检验标准完全没有概念。通常,手机厂商会将这一工作交给运营商,毕竟人家在这无线电方面是行家。不过,苹果并不想让 AT&T 提前染指自己的产品,它们一切都要自己搞定。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寻找信号盲区的行动开始了,由于全靠“刀耕火种”,因此其中的艰辛简直无法言说。
同时,在硬件设计时,要说服苹果的设计师也非常困难,他们都是艺术家,根本不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因此要解释手机不能用全铝外壳非常困难。
此外,正是乔布斯的一转念,彻底捧红了大猩猩玻璃。起初,iPhone 原型机屏幕外覆盖的是与 iPod 相同的塑料,但乔布斯把玩之后发现这样屏幕很容易划伤。于是苹果联系到了康宁公司,并说服它们将整个工厂改个底朝天来生产苹果所需的大猩猩玻璃。换了屏幕覆盖材料,就意味着工程团队许多工作要推倒重做。
“这一天我等了两年半了”
初代 iPhone 对苹果来说确实非同一般,它发布半年后才正式上市。在 1 月 9 日发布时,这款产品其实完成度还不够,而且苹果手上只有不到 100 台 iPhone,它们都还处在不同程度的原型开发阶段。当时的 iOS 还不稳定,暂时处于过渡阶段,更令人担心的是,iPhone 的基带可靠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苹果连保密问题也不顾了,它们直接从三星和 Infineon 借来了工程师帮忙。
在发布会上展示一个半成品并非乔布斯的风格,不过这次他必须这样做。一方面,苹果手机要诞生的消息早就满天飞了,媒体、评论员和大众都在翘首以盼这款“上帝手机”到底有什么能耐。另一方面,1997 年回归苹果后,每年 1 月份的 MacWorld 大会上乔布斯都会发表主题演讲,如果 2007 年他只是在台上拿出个更新款的 Apple TV,恐怕台下观众也不会同意,大家肯定会意识到苹果的手机项目出了问题,这对苹果的股价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此外,整个研发过程中 AT&T 都是局外人,它们只在发布前几周见到过一款原型机,如果苹果不能在 MacWorld 上一鸣惊人,恐怕 AT&T 就要撂挑子不干了。
为了这场盛大的发布会,苹果租下了莫斯康展览中心,但直到最后一刻,苹果还在把守着 iPhone 的秘密。一位员工就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开着自己的车把 24 台演示机送到旧金山去。一路上,苹果的安保人员还会开着一辆车紧随其后,这位苹果员工担心的要死,生怕路上出事故毁了这些演示机。
参与发布会筹备的人员也是乔布斯精挑细选出来的,安保人员加倍,全天 24 小时都保持着高度戒备。原本,乔布斯还想更加严格的保密,他甚至想让参加此次发布会的非苹果员工发布会前都锁在酒店里,这样就不会出现泄密问题,不过最终这种极端做法被及时叫停了。
为了有个精彩的演讲,乔布斯光彩排就花了 6 天时间,但直到上台前,苹果的团队都没能调整好手机,在演示中它经常会出问题,有时是丢失网络信号,有时则拨不出电话,有时手机还会自动关机。
这样的情况下,连乔布斯都感到不自在了,这可非常罕见,而且这些可都是电影中不曾出现的情景。
为了顺利完成演示,工程师给乔布斯准备了一些“锦囊妙计”,按照锦囊来演示,就能保证不出大乱子。举例来说,乔布斯选择先发个邮件再浏览网页,如果这一过程反过来完成,手机必然就会崩溃。
为了让 Wi-Fi 功能不出乱子,场内观众不能使用演示时 iPhone 连接的信号。此外,为了保证 iPhone 信号足够强,AT&T 还在会场安置了一个小型便携基站。为了不露怯,工程师还通过代码让屏幕上始终显示 5 格的电话信号。
此外,选择 1 月 9 日发布,乔布斯还另有考虑,因为当时 CES 的余温还在,乔布斯想要抢了这个最大电子展的风头。苹果要发布手机的消息一出,大批记者和媒体人马上从拉斯维加斯飞回了旧金山。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乔布斯还请来了苹果的元老,在他眼中这款产品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第一款 Macintosh 电脑。
库伊表示:“iPhone 的发布会是乔布斯人生的巅峰,这也是唯一一场我妻子和孩子亲临现场的苹果发布会,因为我告诉他们‘这可能是你们一辈子见识过的最重大事件了。’”
谢天谢地,乔布斯在展示 iPhone 时并未遇到什么意外状况。现在回看那场发布会的视频,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乔布斯那份霸气和游刃有余,他简直是个天生的销售之神。
“这是我们见过最棒的现场演示了,”天线工程师格雷侬回忆道。“发布会成功后,整个团队都泡在酒吧里狂欢,虽然大家不免有些失态,但也是因为太高兴了。”
蹒跚学步
初代 iPhone 是苹果紫色计划的 2 号原型机,其代号为 M68。该机的配置大家已经很了解了,3.5 英寸 320×480 LCD 屏幕,2G 和 Wi-Fi 网络支持,200 万像素摄像头,电池为 1400 毫安,RAM 仅为 128MB。同时,为了实现现场演示的效果,iPhone 还搭载了重力感应器、距离感应器和光线感应器,其数据和充电接口与 iPod 相同。不过,初代 iPhone 并没有搭载 GPS 芯片,而且它不能换电池也不能扩展内存容量(在当时绝对是异类),它可以拍照,但不能录像。
初代iPhone定妆照
十年后再回看,其实初代 iPhone 有三大缺陷:
首先,价格是一大问题。4GB 版 iPhone 售价高达 499 美元,而 8GB 版的更是卖到了 599 美元。而且这还是合约价,运营商一分都不给补贴,这在美国可是闻所未闻。
iPhone开卖后的首个季度,销量达到 150 万台,但如此高价之下,iPhone 后续销量堪忧。几个月后,苹果终于忍不住和 AT&T 重新谈判了,AT&T 愿意提供补贴,iPhone 的价格终于回落到业界正常标准。
其实,虽然苹果在广告中称 iPhone 能提供超棒的网页浏览体验,但其网络制式依然卡在 2G 频段,EDGE 上网的速度大家都非常清楚。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当时 AT&T 还在搭建自己的 3G 网络,初代 iPhone 只能龟速上网了。当然,这个锅也不能全让 AT&T 背,因为据雷锋网了解,iPhone 的研发开始后,支持 3G 网络的芯片才刚刚诞生。
让初代 iPhone 停留在 2G 时代其实也是苹果和 AT&T 有意为之,如果匆忙上马 3G,大量用户涌入可能会毁掉刚刚搭建起来的 AT&T 3G 网络的招牌。如果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初代 iPhone 的诞生其实早了 18 个月。
不过,上面两点都不是最重要的,初代 iPhone 没有 App Store 支持才是真正的硬伤,仅有的几款原生软件根本就不够用,没有第三方软件支持的初代 iPhone 在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根本算不上智能机。
初代 iPhone 是乔布斯的柏拉图式理想产品,他不愿让第三方开发者“玷污”自己的圣地。在发布会上,乔布斯将 iPhone 的浏览器性能吹上了天,但却连开发者套件(SDK)都不公布一个。
同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乔布斯还不忘黑一把微软,称自己不想把 iPhone 变成 PC,iPhone 应该更像 iPod。
不过,乔布斯固执的想法并未坚持多久,在苹果高层的劝说下,他再次改变了想法。守不住自己的圣地了,乔布斯还不忘吐槽道:“做你们的应用吧,留我一个人静一静。”
几个月后,见到成果的乔布斯就开始到处赞美 App Store 了,这个差点被乔布斯否定掉的想法必然会和多点触控技术一同被记入史册。
iPhone 3G 的诞生解决了上述三大问题,其合约价也降到了 8GB 版 199 美元,16GB 版 299 美元,这一定价体系延续至今。同时,备受吐槽的网速和应用缺乏问题也被彻底解决。当时一位媒体人表示:“iPhone 3G 才是完整版的 iPhone,虽然它还需要继续生根发芽变强壮,但至少它不再残缺不全了。”
一款革命性的产品确实能改变一切
这篇文章定稿之前,iPhone 的总销量已经突破 10 亿台,但数字并不能完整的反映 iPhone 对世界的影响,上面的那些轶事也不能,iPhone 对世界的影响就在我们身边。
想像一下,如果十年前我告诉你未来你妈妈也会把智能手机当成日常伙伴,恐怕没人会相信。如果 iPhone 没有开启智能手机大潮,Facebook 现在能有接近 20 亿用户吗?Snapchat、Twitter,甚至 Uber,都是在 iPhone 带来的红利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 iPhone,移动计算革命至少会晚上五年。
回看过去十年,虽然初代 iPhone 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它依然能称得上是最完美的型号。苹果一出手就给业界定下了新标准,实在是不可思议,而反观汽车行业,经过 40 年的进化汽车的最终形态才慢慢确定下来。当然,智能手机在 iPhone 诞生之前就已存在多年,但其形态与 iPhone 可完全不同。现在,虽然不能说其他公司的产品完全抄袭,但它们绝对都是初代 iPhone 的徒子徒孙。
初代 iPhone 的诞生给科技界描绘了一个清晰的未来,那就是未来人人口袋中都将有一台电脑。智能手机确实做到了,它的诞生让每个人都能随时拥有强悍的计算能力。
微软的座右铭就是将电脑送到每个人的办公桌上,将电脑带入千家万户,智能手机帮它们实现了这一梦想,而且比微软做的更彻底,而 iPhone 就是现代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
虽说未来人类大脑将与计算机进行深度融合,但在现阶段,智能手机依然是个人计算设备的标准形态,而 iPhone 将继续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来源: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