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十年时间,苹果靠 iPhone 赚了一万亿美元,当中 90% 是硬件销售

十年时间,苹果靠 iPhone 赚了一万亿美元,当中 90% 是硬件销售

Horace H. Dediu 是独立分析公司 Asymco 的创始人,专注于分析移动计算行业进化之路上的成功与失败。Dediu 的分析和评论被《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彭博电视等媒体频频引用。

除了 Asymco.com,Dediu 也在每周一期的播客 Critical Path 评论移动产业,并著有同名书籍。Dediu 之前在哈佛商学院的导师、《创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克里斯藤森也是 Critical Path 的座上宾。

到第一个 10 年,也就是今年 6 月,iPhone 将卖出至少 12 亿部,成为史上最成功的电子产品。

iPhone 也为苹果打造了一个 iOS 系统帝国,包括 iPod touch、iPad、Apple Watch 和 Apple TV。

10 年间所有的 iOS 产品加起来将达到 17.5 亿部。到 2018 年底,这个数字预计会超过 20 亿部。

到今年年中,所有搭载 iOS 产品为苹果带来的营收将达到 9800 亿美元。除了硬件产品,苹果记录了 iOS 服务收入总额(包括应用和内容服务)已经超过了 1000 亿美元。

加起来,今年年内 iOS 将为苹果公司带来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苹果已经向 iOS 应用开发者支付了 600 亿美元。现在,苹果一年要支付给开发者超过 200 亿美元分成。

这里的收入没有包括许多专心于手机上赚钱的公司,比如: FaceBook、Twitter、Linkedin、腾讯、YouTube、雅虎、网易、 Pandora Radio、 Google 搜索、 百度、 Google 地图、 Gmail、 Instagram、 亚马逊、eBay、京东、阿里巴巴、Priceline、Expedia、Salesforce 、网约车应用、Airbnb……它们收入来源独立于 App Store 之外。

综合这所有收入来看的话,iOS 相关的收入已经累计超过 5000 亿美元。很快,这个规模能达到每年 3000 亿美元。

这些数字表明了用户行为的变化。一部 iPhone 手机每天平均解锁 80 次。假设有 6 亿部设备正被人使用,那么用户每天使用 iPhone 手机的“次数”(指使用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只看一眼手机的行为)将达到 480 亿次,每年达到 17.5 万亿次。所有以苹果“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业务,正是基于这些用户的互动和参与。

苹果能吸引更高质量的用户,这让用户参与的价值翻倍。相比于其它操作系统,iOS 用户会花更多钱,忠诚度也更高。在开发者、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眼中,iOS 有更高的价值和“优先级”。

iOS 设备的激活数量还在增加,用户消耗在 iOS 上的时间也更多,一个关于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还在继续加速运转。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样的业务模式是脆弱的,将来也会被颠覆。每天都会出现新的竞争对手,还有数之不尽的 iPhone“杀手”。诺基亚手机的10 亿用户已经抛弃了它;黑莓用户当初的忠诚已经消失殆尽;曾经独当一面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势头;还有一大批人在使用低价 Android 设备。

不过有理由相信 iOS 帝国比它们生命力更强一点。

与诺基亚手机不同,苹果公司的产品形成了一个依赖于软件和服务、拥有网络效应的“生态系统”。同时,它还是一个有着统一界面和外形的一体化产品。

与专注邮件的黑莓手机不同,iPhone 能做太多东西了。而 iPhone 的核心价值也在产品演进中改变了。

虽然 iOS 和 Windows 在许多方面都很不一样,但就用户忠诚度和持续性而言,两者十分相似。iOS 甚至占了大部分的企业市场。而微软成为硬件公司的尝试,就是将两种商业模式汇合在一起的例证。

Android 手机原本被视为是“足够好”的 iPhone,拥有颠覆它的潜力。但最后,Android 只是成为了 iPhone 替代。用户更有可能从 Android 转到 iPhone 上,而不是反过来。正如上面所说,更大的原因在于 iPhone 的生态系统以及用户质量(这一点很难衡量),而不在于硬件(这一点较易衡量)。

当我们望向 iPhone 的第二个十年,我们期待不是另一个“大爆炸”式的发展,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这个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所以苹果公司的未来目标,一定得是拉更多 Android 用户过来。苹果曾经用 Mac 做到了这件事:生存、坚持,最终拯救了自己。

能让人有点兴奋的是“智能”配件网络的扩张。Apple Watch、AirPods、Pencil 和未来的新的可穿戴设备表明,未来 iPhone 手机将成为个人设备网络的中心。无缝整合这些设备,一直是苹果公司的过人之处。

备注:文章包含对 2017 年前 6 个月的预测

来源:好奇心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470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