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陪小伙伴看车,一个女朋友,打算把开了五年的名爵 6 卖掉,买辆心心念念的奔驰 GLC。
尴尬的是,这辆名爵原价 15 万,现在却连 5 万块都卖不上。另外一个倒卖二手车的朋友说,如果换辆日系车,同等条件下,卖出一半的价格是没问题的。
大众保值也不错,法系和美系就差一些。
而如果是国产车,开半年连一半价格都给不上。
…
我突然有觉得,以后买车时,可能越来越需要考虑「保值」的问题。
查了下数据,在 2003 年的时候,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刚刚超过 1000 万辆,每 120 人才有一辆小汽车。
那时候人们买车,抱的是珍爱一辈子的信念,像挑老婆一样在选。
多方打听、全家上阵,一旦买下来,很少会考虑换车的问题。
但到了 2016 年,中国的私人汽车已经有 1.94 亿辆这么多了,相当于每 6、7 个人就有一辆,不知道围起来,可以绕地球多少圈。
车已经变成一个常见的普通消费品了,更不用提现在汽车金融这么发达,3、40 万的「豪车」,拿几万块首付就能买下。
贷款方便了,刺激消费者更换的频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我的好几位朋友,都是开上四五年,就认真的考虑换辆新的了.. 冲动消费,也算是一种能改良生活的可爱型消费。
汽车换新越来越频繁,就涉及到一个原来旧车保值的问题。毕竟那么大个物件,也不能摆在家里当纪念品,转手卖出去,当然是想价格越高越好了。
所以相对应的,二手车交易也是越来越活跃了。
跟房子一样,当存量房产达到一定数量,二手房交易就极具膨胀起来。二手车也是同样的逻辑。
这两年大家应该也能感觉到,身边的二手车电商广告越来越多, 简直是狂轰乱炸。
去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首次超过了 1000 万辆,不到新车交易的一半,但是未来,形势可能会逆转。美国就是个例子,新车的销量已经十几年没变过了,而二手车的销量从 1990 年代起,就是新车的三倍以上。
未来买车、卖车、换车,可能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态。
所以,当你买车时,有那么几辆候选的摆在面前,别光对比性能、舒适度、长相、安全度和品牌。
也可以把「是否保值」考虑进去,作为一个附加选项。
至于什么样的车才保值…
倒卖二手车的朋友说,一般保值性从高到低,大概是日系-德系-韩系-美系和法系。他讲了很多理由,大家猜也能猜到,我觉得他既然是做这个生意的,观点还是有一些参考性的。我不是老司机,所以不评论了。
来源:越女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