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小米和魅族之后,又一家国产手机厂商宣布涨价了。2 月 15 日,努比亚手机发布公告,对 miniS 这款手机的价格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原价 1499 元起的努比亚 mini S 卡其色、香槟金涨至 1599 元,而 1599 元起的黑金色(含耳机)则涨至 1699 元。“自 2016 年底起,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以及汇率因素影响,导致努比亚 miniS 的成本已经超出当初产品定义时的范围。” 这是官方给出的涨价理由,说是为了保证产品的正常供应。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研究机构 Gfk 最新的年度报告也提到了这点儿。手机成本结构主要包括:主芯片组、显示屏和触控模组、前后镜头、ROM/RAM,占总成本 50—70%。
受这类材料采购价格的上涨,2017 年市场竞争更激烈,但厂商们的盈利压力比去年更大。
小米少赚了 100 多亿
对手机厂商们来说,如果早点儿涨价,这些年来,少说也能多赚好几千万。
此前有传闻称 360 手机 N4S 也要涨价 100 元,360 手机副总裁林岚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否认了此事。他称 360 会想办法将上涨的成本进行内部分摊,而不是通过涨价来让消费者买单。
360 董事长周鸿祎也借此发了个朋友圈,称 360 手机每涨一块钱都要对得起用户。其实按照他们去年 500 万台手机的出货量来算,涨 100 元,对于还没盈利的 360 手机来说,或许就意味着多赚了 5 亿元(当然涨价之后对销量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今年 1 月初,魅族宣布魅族盒子、魅蓝 Note 5 涨价 100 元。
魅蓝系列手机 15 个月累计销量已经突破 2000 万台,如果早点儿涨 100 元,那么魅族去年也就不会那么艰难的等到年底才扭亏为盈,也就能够早点儿开启 IPO 了。
再拿小米算一算。
去年 7 月份,小米公布了红米系列手机的销量突破 1.1 亿台。如果每台因为没有及时涨价而少赚了 100 元,过去几年小米就少赚了 100 多个亿。红米手机和小米电视齐涨价,今年雷军的千亿营收小目标压力就轻了不少。
“2017 年手机行业的主旋律是‘涨价’。” 这是一加手机 CEO 刘作虎,在小米宣布红米 4、红米 4A 全系涨价 100 元时,发布的一条微博,还带了个抠鼻的表情。
对于中小手机厂商来说,2017 年的主要目标是不掉队,要活下去。
在这样的生死考验下,涨价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做法。所不同的是,小米、魅族等厂商是采取临时调价,像华为则是新品发布的时候已经调好价格了,而苹果也是个悄然涨价的好例子。
去年 9 月份发布的 iPhone 7/7 Plus 虽然终于把存储提到了 32GB 起售,但精明的苹果并没有加量不加价。沿用多年的 5288 元起售价悄然变成了 5388 元,不多不少,也正好涨了 100 元。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 Canaccord Genuity 给出的数据,2016 年四季度,苹果 iPhone 系列手机的利润占了整个产业的 92%,要知道,它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 18%。
和精明的苹果比起来,原本日子就过得紧巴的这些国产手机厂商们,还是 “觉悟” 得太晚。
来源:凤凰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