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山有虎,小米松果芯片为何向虎山行

山有虎,小米松果芯片为何向虎山行

文/ 徐赫

2月28日,小米发布了小米松果芯片,成为继华为之后,国内第二家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厂商。

自主研发手机芯片,代表深厚的研发能力。在小米之前,在国内市场共一百多家手机厂商中,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三家具备这个能力。如今,小米加入这个行列,让人既振奋又担忧,振奋的是又一家国家厂商挑战新高度,担忧的是这条路遍布荆棘,小米能坚持到底吗?

手机芯片背后的巨人——ARM

当下经常提到的手机处理器,比如高通骁龙821、麒麟960,指的是手机SoC,并不只有手机CPU,主要是由CPU、GPU和基带芯片三部分组成。

提起手机处理器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公司——ARM,芯片的自主研发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完全自主的研发,而是在ARM架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研发。

ARM的商业模式很独特,既不生产芯片,也不设计芯片,只设计CPU,并授权给半导体公司使用,对方可以在ARM的基础上添加自主设计的DIY。

在其开放授权的商业模式下,基本上全球所有的半导体大佬都成了ARM的合作伙伴。从咖啡壶到服务器,只要是计算类产品,几乎都离不开ARM的芯片。在ARM的助力下,公司开发新产品时不需要消耗大把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从头设计研究芯片架构,相反,他们只需要查看一下ARM公司的芯片名册,购买,然后添加自定义设计就行。

ARM向这些客户收取年费或者使用费,甚至同一个技术可以重复收费,并用这些利润研究下一个技术。

同理,手机处理器的设计也是在ARM的架构上进行的。这是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异常艰难的事情,简单说的话,手机处理器从设计到实物,主要经过三个环节:一、向ARM公司购买授权;二、厂商在ARM芯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集成GPU、基带芯片等模块;三、厂商拿着设计好的手机处理器方案找代工厂加工生产,比如三星、台积电,国内的代工厂有中芯国际。

松果芯片的研发也是这样的流程。

自研手机芯片,知易行难

上面的介绍可能会给人留下一种错觉:做手机处理器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其实不然,Intel和LG都在这条路上栽过跟头。

2016年,消费级桌面处理器和服务器等商用处理器的霸主Intel,全面取消了Broxton和SoFIA两款凌动处理器产品线的开发,在移动业务中亏损高达70多亿美元,放弃了与ARM在移动领域一争高下的计划。

同样是去年,来自韩国的半导体巨头LG宣布彻底放弃了手机处理器Nuclun 2的研发工作,并表示今后也不会再开发自己的手机处理器。原因是,公司研发的Nuclun 2缺乏竞争力,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制造,双核A57加四核A53,小核频率1.7GHz,但跑分性能还不如类似架构的骁龙808。这样的一款产品还不如直接用第三方方案更合理。

华为海思2004年成立,熬了十年,直到2014年麒麟920面世,才算真正的站稳脚跟。

即便是手机芯片界的霸主高通,也会栽跟头。2015年,高通的旗舰芯片骁龙810,就存在过热缺陷。自研芯片的难度,可见一斑。

巨头们的经历验证了一个道理:手机芯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出来容易,做好难。IP的设计验证,芯片架构设计,各个接口整合,各个IP模块的规划,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还要面对功耗、发热和兼容性三大顽疾。况且从设计成功到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的来说,从整体宏观的把控到具体细节的实现,都不允许差错。

自研芯片,有助提高小米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

MTK和高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手机研发门槛,也减小了手机研发的难度。在高通、MTK以及展讯,能提供手机处理器的前提下,小米为什么要舍易求难,自主研发呢?

雷军在发布会上给出的理由是,“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科技。”我觉得这个理由太空泛了,自研芯片对小米有诸多实际的好处。

首先,自主研发芯片有助于提高小米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话语权。

目前,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就连iPhone也被诟病创新乏力。创新乏力,致使产品同质化严重,供应链管理成为左右销量的重要因素。

手机处理器是智能手机的核心器件,在这一核心器件上掌握主动权的好处,在苹果、三星、华为的身上能充分体现。

苹果是软硬一体的竞争策略,从底层自主优化手机处理器,保证手机的流畅性。时至今日,安卓阵营的系统流畅性,虽然在追赶iPhone,但仍和iPhone有差距,这其中苹果对底层硬件的优化功不可没。

三星是全产业链布局的硬件一体化策略,旗下的手机既可以搭载第三方的芯片,也可以自主研发芯片,切换自如。

华为部分产品仍采购第三方芯片,但中高端产品,主推自家的麒麟芯片,手机的发布时间不受处理器制约。

相反,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手机厂商就会受到芯片厂商的制约,芯片的质量、节奏,以及供给数量,手机厂商均不能掌控主动权。

比如小米Note1。小米Note 1可以说是小米发力中高端的首款旗舰产品,但其搭载的骁龙810存有‘发热’缺陷,拖累了小米Note 1的口碑,小米也痛失冲击中高端的绝佳机会。反观三星,在面对骁龙810‘发热’缺陷时,由于在供应链上握有主动,敢于弃高通而不顾,在自家旗舰机型Galaxy S6上采用自家Exynos 7420处理器。

再比如小米5。在骁龙820推迟上市时间的情况下,小米5为了能享受高通骁龙820的先发红利,一拖再拖,本该15年下半年发布,硬生生的拖到了16年上半年。

这两个例子充分暴露了芯片供应商在供应链环节上的强势和手机厂商的弱势。

在谈及小米去年销量下滑时,雷军提到,小米去年有三四个月的缺货期,缺货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小米在供应链方面缺乏主动。

参照苹果、三星、华为,以及小米过去的经历,松果芯片果真能稳扎稳打,确实有助于缓解小米在供应链上的压力,提升小米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

其次,松果芯片有望降低成本。

自研芯片确实能降低成本,但这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命题。

自主研发芯片是人才密集和资金密集的“双密”产业。自研芯片的费用非常高。雇佣SoC设计团队,购买ARM公版设计内核,这些都得砸钱。

而且,自研芯片的试错成本也非常高。根据业内人士透露,芯片设计方案的一次流片实验的成本大概在1000万左右。出现哪怕一点错误,1000万就打水漂了,得从头再来。

更要命的是,从业界的规律来看,手机芯片至少要亏几个版本之后才能进入盈利模式。而且盈利还有一个前提,一款手机处理器的成本,1000万的规模才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这也意味着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中小厂商自主研发手机处理器是亏本的。

松果芯片确实降低成本,但有前提,产品既要有一定的规模,又要赢得市场认可。谈市场认可。

最后补充一点,松果芯片还能为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服务。松果芯片带来的红利,不光手机能获益,小米生态链上的电子产品也能获益。

松果芯片负重前行

Intel和LG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松果芯片踏上的路并不轻松。

首先,松果处理器技术离成熟还有一段距离,前期搭载中低端手机的可能性较大。目前松果SoC的CPU和GPU都是ARM的软核,通讯模块也只支持三模,离核心科技还有很长的距离。此外,搭载松果处理器的手机销量良好,确实可以帮助小米分摊一部分研发成本。但如果松果芯片不给力,甚至存在性能缺陷,反而会影响小米手机的销量和口碑。

其次,芯片投入较大,小米一家难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做,所以小米联合联芯科技成立松果科技,共同研发芯片。然而,即便是两家联手,也很难说资源是充足的,能否保证持续投入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再次,芯片市场竞争激烈,前有高通打高端,后有联发科中低通吃,三星华为实力雄厚。强手如云,松果芯片只能徐徐图之,先在小米系中低端立稳足,再进攻中高端,任重而道远。

自研芯片之路并不轻松,小米自研芯片的纵向整合战略是正确的,勇气也值得敬佩。可以说,从手机产品向底层核心硬件纵向深入,小米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不过,市场是靠产品说话的,松果芯片能否赢得用户认可仍需时间的检验。

来源: 创事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559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