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手里握着千亿现金,阿里、腾讯为什么还要去海外借款?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旗下提供银行贷款资讯数据供应商“基点”(Basis Point)援引消息人士话称,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与多家银行进行谈判,希望达成一笔为期五年、价值 50 亿美元的借款,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阿里巴巴准备将借款用于再融资和一般公司用途。除了阿里巴巴,腾讯也在近期开始与多家银行商谈一笔价值 20 亿美元的融资计划。

这两家都是市值超过 2000 亿美元的大公司。它们每年盈利数百亿人民币,各自拥有一千亿元人民以上的现金及等价物。这么有钱的公司为什么还要向银行借款、并且在海外发起借款?

最直接的借款动力在于国外借款成本低,而且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借助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低息借贷是一件常见的事情。

阿里巴巴希望在这笔借款中支付大约 95 个基点的息差、即在某个利率水平上多支付 0.95%,不过报道并没有提及参照何种利率。去年阿里巴巴在一笔为期五年、总金额 30 亿美元的借款中,支付高于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 110 个基点的息差。

参照最新一年期美元 LIBOR,平均利率是 1.726%,加上阿里巴巴愿意支付的 0.95% 息差后利率是 2.676%,远低于国内工行的 4.75% 贷款利率(3-5 年期限)。至于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找多家银行谈借款,估计主要原因是根据巴塞尔协议 III,数十亿美元这么大金额不能只由一家银行承担。

但即使工行利率低,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也很难借到钱,这涉及到国内借款(债券)市场是否向阿里巴巴开放的问题。一位金融分析师向我们解释说,在目前中国制定的借贷体系中,境外企业比较难在国内贷款,“阿里巴巴、腾讯不属于国内上市公司,基本上国内的债券市场不能以这样的企业为借贷主体。”

此外,阿里巴巴、腾讯近两年频繁在海外大手笔投资、并购。单是近半年时间,阿里巴巴就向印度支付公司 Paytm 投资 7 亿美元、旗下蚂蚁金服也至少耗资十亿美元投资海外企业;腾讯此前 86 亿美元收购 Supercell 时,就曾组成财团拉来 40 亿美元的投资。业务太多,阿里巴巴和腾讯实际上也很需要新增流动资金的支持。

海外借款、融资也可以使企业使用资金时比中国境内更方便,不用受到外汇管制。此前界面新闻报道称,万达、鑫科材料等三起好莱坞并购被叫停,被普遍看作是中国外汇管制、严格控制境内大额资金换汇“出海”的信号。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多月处于 3 万亿美元水平线之下,这使得外管局甚至对“境内居民每年人均五万美元换汇额度”的政策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在外管局最新一期监测报告中,外汇储备才回升到 3 万亿美元之上。

不过,如果阿里巴巴或者腾讯将借款在国内使用,当他们到期还款时还是需要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用来还款,届时遇到外汇政策干预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来源:好奇心日报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