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碎片化知识和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知识和碎片化学习

作者:keso

3月8日是妇女节。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在北京搞了一场有关知识付费的沟通会,分享了得到一年来的运营体会。不过,得到上目前挂牌的19个收费专栏,一水儿的男作者,没有一个妇女。

在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的定义中,得到是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服务,所以他必须说清楚碎片化学习这件事是成立的。他的理由包括,第一,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碎片化的,等到有了理论,形成体系,知识已经陈旧;第二,整个中国文化就是碎片化的知识,比如一部《论语》全都是孔子和弟子间碎片对话的零碎记录,毫无体系;第三,人们读书学习最后留在脑子里的,也都是碎片化的知识;第四,今天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第五,这代人有普遍的知识焦虑,需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就是终身碎片化学习。

这些理由里有太多似是而非,太多牵强附会。知识的产生固然是零散的,但不代表知识的学习也必须是零散的、碎片化的。

整个物理学,上至古埃及的金字塔设计师、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近到意大利的伽利略、英国的牛顿,直到现代的爱因斯坦、海森堡,上下几千年,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逐渐把一个“碎片化”的物理学,丰富成一套囊括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不同门类、不同领域的庞大而精密的现代科学体系。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只要用碎片化的学习,就可以掌握这套碎片化形成的物理学?

有种说法,人在娘胎里9个多月经历了整个生命进化史,出生后用20年左右的时间经历整个人类文明史,后一个过程,就是学习,从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的系统学习。孔子的学说当然不是系统的理论,圣经、佛经也算不上系统的理论,唐诗宋词就离系统更远,即便仅仅以知道为目的,以增加一点可供炫耀的谈资为目的,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也很难用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掌握。

如果用大块时间认真读完一本书,留在脑子里的只是一些知识的碎片,那么让别人替你阅读,然后把这些碎片挑出来,花5分钟讲给你听,岂不是省时省力,效果相同?别说,这种事儿还真有人干过,几十年前就有人弄过《世界文学名著缩写本丛书(全10册)》,据说销量还不错。

罗振宇说,反对碎片化学习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压根儿就不学习的人;一种是知识特定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比如说老师。我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支持碎片化学习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压根儿就不学习的人,一种是知识特定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比如说正在做得到的罗振宇。

我一个做幼儿英语教育的朋友跟我谈了他对学习这件事的一些基本看法:首先,自学基本上是没戏的,偷懒、回避学习是人类的本能,除非自制力特别强的人,普通人只能通过系统化、强制化的教学来学习;其次,看起来很高级、很个性化的一对一教学是没戏的,须知大多数的学习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一个教、一个学,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得有同学,有竞争,才能形成学习氛围。

当然你仍然可以说,这位也是知识特定领域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会千方百计地维护自身利益。不过我这位朋友暂时还算不上既得利益者,他只是刚刚进入幼儿英语教育这个领域,在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小规模的产品测试之后,得出的结论。

我并不反对碎片化学习,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新知识的掌握,并没有经历一个专门的“学习”过程,而是在个人主观意愿的驱使下的时时用心,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相信大多数人可以每月腾出读一本书的时间,却无论如何腾不出一年内每天5分钟读一个专栏的时间,后者的成本太高太高,高到无法承受。就好像每周打两小时羽毛球,大致上可以做到,每天锻炼一刻钟,成本太高太高,高到无法承受。而且,“每天5分钟”这种学习模式,真的是碎片化学习吗?

我一直认为,在这一轮内容收费潮流中,得到是感知比较早,做得比较专业的一家,而罗振宇一直扮演内容产业引路人的角色,也让得到受益很多。

在具体的操作上,罗振宇更在意那些自带注意力的头部内容,也就是具有最强带动作用和最大收益的部分。这有点像当年陈年操盘的卓越网,放弃长尾,专攻头部,做爆款,小品种大批量。大约传统媒体出身的人,对头部、精品、爆款情有独钟,也很擅长此道。但在我看来,互联网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在乎头部、精品、爆款,它更在乎机制。

Google不太喜欢在搜索结果中删除作弊网站,它更喜欢通过作弊网站发现机制的漏洞,然后去修补漏洞,杜绝更多的网站利用这种漏洞。微信公众平台不做公众号推荐,不做分类导航,不做内容运营,它通过为公众号作者赋权、赋能、提供工具,为优质内容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生态环境。我认为这才是互联网的方法。

年初我在朋友圈分享了罗辑思维CEO脱不花的一个演讲,核心就是抓头部内容,重运营。我分享时附了一段评论:“得到确实做得不错,但从内容平台价值的角度看,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个内容平台的价值,抵得上微信公众平台的十分之一。恰恰是去中心化、长尾、不运营等等这些得到看不上的特质,决定了一个内容平台的价值。”罗振宇在下面评论说:“不是看不上。是那个机会对我们这代人不存在了。”

其实不然。我并不是要让得到成为微信公众平台,我想说的只是看待事物的不同观念,是技术的观念,还是媒体的观念,是去中心化的观念,还是中心化的观念。传统媒体出身的人,多半会接受中心化的观念:我是精英,我比大众更清楚大众需要什么。信仰技术和互联网的人,则更喜欢去中心化的观念:我们希望建造一片森林,让所有的生物自由生长,但它们不是我们培育出来的。

2000多年前,当罗马将军恺撒漫步在被他的军队焚毁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中,想到曾经存在过的70万卷藏书,我不知道他是否有过知识焦虑。如果有人每天花5分钟时间给他讲10本书的碎片化概要,他的焦虑会不会减轻一些?不过庄子老师早就说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涯的生命,追求无涯的知识,那还不焦虑到死?

所以,看开点,在这个碎片化的世界上,哪怕你把每一个5分钟都用来碎片化学习了,你还是学不到九牛一毛,还弄得人生特别凄苦,何苦呢?

来源: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609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