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我爸爸说他不敢老

我爸爸说他不敢老

我们家是个大家族,爷爷已经88岁高龄,而我侄子刚出生没几年,所以我们大家庭的微信群就叫“四世同堂”。

叔叔阿姨们平时常常会转一些类似转基因食品不能吃,广场舞应该怎么跳,抵制乐天的文章,而且他们用的表情,真的是我们用的“中老年表情包”。

我们互联网一代,对这些消息,表情,对父母一辈的审美,其实是带着一种优越感的。

当作为旁观者时,我们会带着嘲笑的心态去看这些不算好看的表情包,带着看笑话的心态去看这些文章,而当父母和我们真的说起这些的时候,我们会非常不耐烦。

我也一样。

所以我平时几乎不在这个群里说话,也几乎不看群里大人们的对话——可能是觉得烦,可能是觉得Low,总之不太爱参与他们的话题,也参与不进去。乃至于每当我仔细去想的时候,都不知道父母心里是怎么想的。

大概就在前两天,群里一个阿姨发了一篇文章,大致内容说的是他们真的不敢老。

排版依然很丑,充满了大红大绿;字号依然很大,基本是18号字,但群里潜水很久的叔叔阿姨们都说,真的是说到他们心坎里了。

我也看了,挺有感触,简单说点什么。

1,他们不敢老,因为上有老

我们都有老人,在敬老孝老的路上,我们都有故事。

记得我们的长辈,早就开始依赖子女了。我们大多很小就做饭,干家务,带弟弟、妹妹;成年以后自然也是被父母呼来唤去。

我们的长辈,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们也不属于自己,更不懂得怎样培养子女,怎样爱子女,但养儿防老是懂得的,依赖儿女天经地义。

我们的父母已八九十岁了,还需要我们这群子女们照顾和赡养,所以我们不敢老!

确实,我们这一辈人的父母还只有50,60岁,在现在这个社会,基本还算是社会劳动力,一般来说没什么大病,腿脚都还利索,完全可以自理生活。

而我们父母那辈人的长辈,基本已经八九十岁,看病做检查做手术的钱都还是小事,最关键的是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虽然有兄弟姐妹分担,但其实真的管事孝顺的并不多。

不要以为只有你以后的养老压力大,都大。

2,他们不敢老,因为下有小

早婚早育的要帮子女洗衣做饭,还要负责带孙子;晚婚晚育的要供养子女念研究生,读博士生,出国留学;晚婚晚育的子女还没结婚的,要操心给子女相亲找对象,操持着为子女买房,结果又成了房奴……

和上一辈不同,我们非常懂得怎么去爱我们的子女!因为我们的孩子也不容易,他们怀着父母的无限寄托,拼命在考试的路上挣扎,拼命在职场上挣扎。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累,所以能帮的一定要帮。

我们的子女和孙子都需要我们照顾和帮助,所以我们不敢老!

我们现在都在说自己买房难,买房贵,房贷压力大,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房贷的压力转移给了自己父母。我周围认识的,早早买房的人,无一不是抽干父母一辈子积蓄养老钱付了一个首付上车的。

我没有说这不好,这不对,我只是说如果你这么做了,请一定记得要对你父母更好一点。毕竟那是他们一辈子积蓄,从法律层面来说,他们本可以用这一大笔钱周游世界,防病防老。

等以后他们真的病重,医保不够,需要你卖房治病的时候,你也不一定狠得下心对不对。而那种老人因为病重,为了不拖累子女,自己选择中断治疗,回家等死的新闻却比比皆是。

让我感触比较深的是下面这一个,益阳老人为了不拖累子女接连自杀,一边劳动,一边念叨:

“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还不死”

3,他们不敢老,因为他们穷,他们不愿老,因为真的不甘心

我们的祖辈大都是农民,没有丰厚的家底;我们自己赚的也不多,用的还不少,到老了剩下的存款也并不丰厚。

说什么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其实都是自我安慰。日子过得紧巴巴,省吃俭用也就算了,还不敢生病,不敢聚会。有的退休工资低的,还要继续打工,攒钱养老。

我们的钱包很“瘪”,还要打工赚养老钱,所以我们不敢老!

我们唯一的亨受就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吃点饭,出去旅旅游。

可是悲催的是,很多人为了给子女攒钱不能去;有的因为打工也出不去。有的出去了,因为还肩负着孝敬父母的责任和带孙子的任务,只能匆忙出行,一路忐忑不安,完全没了旅游的心情,回来发几张照片,算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

出去一趟舍不得吃,舍不得花,还着急回家。各种的放不下,我们没为自己活过,因为放不下,所以我们不敢老!

在我大学毕业,找了个好工作,赚了不少钱以后,一直说着不喜欢出去吃,不喜欢出去玩的爸妈就开始了他们的周游中国之旅。

而我早就已经明白了他们根本不是不爱出去玩,只是因为想着我以后如果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他们得存着钱养我。因为实在没那么富裕,所以不敢吃也不敢玩。

他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恰逢文化大革命,多半没念过什么书。后来还没等享受到市场改革带来的红利,就已经老了。

如果子女有出息还好,至少能在还走得动的时候多出去看看玩玩。如果子女长大了依然要依靠他们,那真是只能满怀着不甘心,眼睁睁看着身体老去。

就连人民日报都把“啃老族”重新定义成“慢就业”族了,这个群体你们觉得还少吗?

可能到现在还有很多子女认为父母天生就没什么欲望,就应该为自己奉献的。但其实父母也是人。

1952年出生的王小波,在自己的黄金时代里写过: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再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如果他没有去世,应该和我们父母算同辈人吧。

我曾做过观察,我的读者大多在30岁以下,属于我前面提到的“互联网一代”,我写这个,是想告诉你们,有时候真的可以理解理解父母的难处。

我们对自己身边人,对自己同龄人,下一代倾注的太多,而对自己父母总是了解的太少。但别忘了,他们在你父母之外,也是个人,也有自己的苦楚和欲望。

也许你正被逼婚,正被他们落后的观念逼得心烦意乱。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像谈恋爱一样的了解了解他们的诉求,也许每次和自己父母见面也不至于那么痛苦。

也许那个什么都管的爸爸,只是觉得你还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这时,是不是展示出你的成熟和能力,比粗暴地和他冷战更有说服力?

也许那个总是催你生孩子的妈妈,只是因为每天每天都太孤独太无助了,这时,给她找一个爱好,找一些事情做,是不是比永远躲着她更能解决问题。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

一个事实是,如果你带着优越感,带着天生的抗拒感对待他们,你也就失去了了解他们的机会。

共勉。

来源:雷斯林 微信号:Astory4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618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