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假装在纽约 微信号:mr-jiazhuang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陈冠希在晒一条井号毛巾。
这个毛巾的牌子叫三利,是一家非常低调的老牌国企,虽然多年来销量一直是国内毛巾行业前三,但以前很少见到他们有什么宣传声势。
今年三利想走年轻化路线,所以就推出了这么一条印着话题符“#”号的毛巾,没想到连陈冠希都来秀。
只是我有点好奇,今天的年轻人是不是会买陈冠希的帐?
所以我饶有趣味地点开了那条微博,结果评论栏的画风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留言里对陈冠希一片清一色的赞美之词,每个人都在称赞Edison Chen的帅,潮,拽和酷,还有人在刷他那句表明心迹的名言,“没冠希,没关系”。
没有人提多年前那桩往事。
对于很多80后来说,对陈冠希的最初印象是从《特警新人类》和《无间道》开始的。
那时的他才刚刚20岁出头,颜值正处在巅峰,有人形容说是“面容俊秀到歪着嘴笑都像闪电滑过心脏的翩翩少年”。
演技也好。即使同一部戏里有黄秋生曾志伟这样的影帝和戏骨,他演的刘健明也没有被比下去。再加上家庭背景深厚,闯起娱乐圈来毫不费劲,像是被上帝眷顾的宠儿。
即使传出过被公司雪藏,和吴彦祖余文乐争风吃醋之类的新闻,但那最多只是青春的一个小小注脚,用来诠释他眼角眉梢满满的少年意气,怎么也羁绊不住他的闲庭信步,所有人都相信他注定会是巨星。
然后,就是石破天惊的艳照门。
二十多天的时间里,照片在网上一批一批地流出,每隔几天就有新的重磅发布,牵扯进新的知名或不知名的女艺人。
《苹果日报》连续二十天头版头条报道,香港街头的电子新闻屏分分钟都在滚动播报。
那是前智能手机和前社交媒体时代,微博还没有出现,论坛是吃瓜群众的精神故乡。
最早爆照的香港高登论坛几度宕机;天涯上的高楼盖了几百页,高峰时段三分钟就翻一页,最后的浏览量是恐怕今后再也难以逾越的2100万人次。
中文互联网、华语娱乐圈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轰动的事件,震荡程度堪称史无前例,直到今天还是后无来者。
口水铺天盖地,大部分是谩骂和指责,大家都在说Edison真坏啊真坏。
人们神色诡异地在网上求种,心满意足地看完,然后转头义正辞严地谴责道德沦丧,两岸三地的中国人似乎从未如此齐心。
一夜之间,曾经的全民偶像坠入深渊,互联网陷入狂欢,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嗤之以鼻。
这个世界喜欢英雄也需要小丑,更喜欢看英雄变成小丑的闹剧。
他像惊弓之鸟,辗转香港加拿大仓惶躲闪了二十多天。
多年后他回忆说,当时为了躲记者,曾经钻进汽车后备箱里呆了几个小时,一度差点因为呼吸不畅而晕过去。
但最终还是躲不过去,只能站出来面对。那是一次堪称公关教科书典范的新闻发布会,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玩世不恭的衣衫和神色都收进箱底,换上优良的黑西服和白条纹衬衫,宛如毕业典礼上代表全校致辞的模范青年。
刻意憔悴的面容和无比诚恳的言辞,又多少给他挽回了一些同情分。
但是同情对他再也没有用了。曾经亲口许诺要赏给他娱乐饭吃的老天爷,这次板着脸铁了心要把饭碗夺回去。
七分钟的英文道歉信读完,他留下一句“无限期远离香港娱乐圈”,然后真的信守诺言,转身离开。
我还记得当时很多中文媒体把indefitely这个词错误地理解成了“永远”。可其实陈冠希说的是“无限期”,两个词之间微妙的差异,是他给自己留下的伏笔。
时间过得真快啊,从2008年2月到现在,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十年。
而当初陈冠希口中的无限期,似乎也已经过了限定期。
这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呢?
2008年是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年份,每一件大事小事都惊天动地,直到今天还有回响。如今再回过头看,那可能也是口水和眼泪最多的一年。
艳照门爆发时南方正深陷雪灾,艳照门之后一个月,火炬在全世界传递,CNN成为中国人最痛恨的反动媒体,美国杜克大学女留学生王千源在青岛的老家被人泼粪。
然后是汶川地震,然后是奥运开幕。
腾讯股价从40多块港币起步,到2014年涨到500港币后分拆。北京东三环的房价,从一万一平米涨到了十万一平米。
香港娱乐圈彻底衰败,连在街头暧昧纠缠的志明与春娇,都在两年后北上,爱上了徐峥和杨幂。
大历史扑面而来,中国人奋力向前奔跑,而陈冠希却仿佛被我们永远地留在了2008年,像是被封禁在永无岛的彼得潘。
这十年,我们偶尔会想起陈冠希,怀念或者痛惜他不羁的青春。冠希哥和陈老师,开始成为一个戏谑的称呼。
但是大多数时候,他的面容在我们的记忆里开始变得模糊,用一句老歌词来说,像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从来没有彻底淡出我们的视线,但也一直没有真正重新闯回我们的视线。
直到2015年,VICE网站对他跟拍19天,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触手可及》。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坦诚而全面地对外界展示自己这些年的生活状态。
纪录片一开始,他就对着镜头说,“我其实没有那么疯,我没有那么坏啦。”
他讲述自己在电影圈再也不受待见,人人避而远之,就算被放进演员名单,最后导演也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换角。
艳照门之前拍摄的《蝙蝠侠前传》,他的戏份被删到只剩三秒、一句对白,一闪而过的演出,几乎成了他电影生涯的绝唱。
好在,早在2004年他就投资250万港币开了一间专营潮牌服饰的公司。
当时他爸爸觉得这钱肯定是打了水漂,没想到正是这家公司,成为他在不拍电影后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年的营业额是1000万美元。
片子中的他俨然一个专注生意的商人,奔走北京上海天津、东京温州洛杉矶,每到一个地方不是找面料商就是找设计师。
除了做服装,他也在继续做自己的音乐,来回夜店走穴,去三四线城市和粉丝见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比以前还要努力十倍”。
片子上线以后,为他重新赢得无数的认同和喝彩。
2016年,他公布了自己在国外做的另一个采访。
50多分钟的时间里,摄像机全程对准他的脸做超近距离高清特写,每一个毛孔,每一处疤痕都清晰可见。
采访的问题比摄像机更尖锐,而他的回答也比摄像机更真诚。
他非常坦然地谈到了当年艳照门事件对自己的影响,觉得自己没有做错,“全世界的人都关起门来做爱,在这个方面我不觉得我做错了什么。我说我做错了,是回头看当时自己的处理方式。”
当时呼风唤雨的他有2000个朋友,成龙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大家都和他称兄道弟,结果一出事,人人都装作不认识他。
到现在那些人又会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那样跑过来要和他拥抱,他总是会一把推开,让对方滚蛋。
这样的大起大落也让他领悟到了人生的禅机。他说当年处在娱乐圈中的自己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猴子一样,被整个娱乐行业牵着往前走,以至于迷失了自己。
直到2008年发生的那件事让他重重摔倒,但这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被迫只能在娱乐圈边缘游走的他给自己找到了新的定位,一个从事音乐、电影、创意指导、服装设计、零售管理的“创作者”(creator)。
他说,他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意,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他甚至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年轻人的榜样,让他们冲破中国传统文化压抑保守的氛围,去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看完这个采访,才明白冠希哥其实并没有被封禁在2008年停止了成长。他重新把握了自己的方向。
他不再是一个偶像,但是幸运的是他开始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当时我把这个全英文的采访翻译成中文发在这个公众号上,一天之内阅读量百万。
上千则留言里,绝大多数的人竟然是在反思这样一件事情:我们当年骂陈冠希,是不是有什么地方错了?
有一则留言说:
“其实当年的那件事现在想想,陈冠希真的没有做错什么。
当事人双方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做些能让彼此都接受、都愉悦的事,对他们而言是合情合理的啊。他的那些照片也都是在对方知情的情况下拍摄的,你不能说他做了什么大坏事。
在我的认知里,错的不应该是那个修电脑的吗。你把客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曝露在大太阳地下,你才是那个道德败坏的人啊。”
以对待陈冠希的态度为标尺,不难看出我们的社会在这十年里还是在向前进步的,而且跨度还不小。
第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能够区分公域和私域。
我们明白了即使是公众人物,他的私生活同样不应该被公诸于众大肆讨论。
所以十年前谴责陈冠希的人多,十年后更多的人明白陈冠希也是受害者,大家开始谴责那个把艳照从私域散播到公域的人。
第二,我们对待艺人的态度也在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道德洁癖。
我们开始理解艺人也是普通人,也会有缺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脾气癖好,不再期待他们扮演我们心目中那个想象出来的完美偶像。
所以十年前很多人道貌岸然地觉得滥交的陈冠希难以容忍;十年以后我们理解了这只是他的生活方式,喜欢不喜欢都可以,但不必高举道德大旗去谩骂指责。
第三,这十年也是“性”话题在我们的社会逐渐脱敏的过程。
我们不再把性当成洪水猛兽,因此这件事对我们造成的冲击,也就没有十年前那么强烈。
第四,我们越来越趋向于宽容,对自己思想的禁锢也在一点点放松,越来越接受、越来越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陈冠希在加拿大温哥华出生长大,从骨子里是一个我行我素的西方人。
十年前他的这种个性让很多人觉得看不顺眼,十年后他的真实坦荡却收获了更多的欣赏,很多人觉得他是真正活出了自我的人,很酷。
只是,以陈冠希为标尺,我们的社会似乎又进步得不够快。
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大家讨论潮流文化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竟然还是陈冠希。
那些动辄几千万片酬、微博动辄几十万转发的小鲜肉,他们的面容再精致,也总比当年的陈冠希少了很多味道。
因为他们缺少陈冠希的叛逆和桀骜,是造星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个性,没有自己的想法,单调乏味,非常boring。
他们可以被复制几十遍几百遍,但是陈冠希只有一个。
这就是为什么,看到陈冠希推广三利毛巾那条微博的评论里,那些没有经历过艳照门的孩子们一个劲地夸他帅潮拽酷时,我的心情既感到欣慰,又有一点复杂的原因。
时间残忍,生于1980年的陈冠希今年已经37岁了,眼袋明显,皮肤暗黑失去了光泽,在微博上还经常被人嘲笑越来越像赵本山。
但是,再像赵本山,他在隐匿这么多年以后,还是轻而易举地扛起了潮流文化这杆旗,因为尚未有其他人可以接手。
就这样,在我们看不见的那个暗黑的平行时空里,陈冠希独自一人孤身泅渡,终于在十年后和我们一样抵达了属于他自己的2017年。
所以,十年后的我们,准备好接受他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