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王自如的科技 IP 进化论

王自如的科技 IP 进化论

“老罗发新产品对 ZEALER 来说是正常产品更新,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心结。” 王自如抽了口烟。

2014 年,做手机的老罗和测评手机的王自如 “决战优酷之巅”,直播了关于锤子手机 Smartisan T1 的对辩。三年后,老罗带着坚果 Pro 在发布会几度哽咽,而王自如的测评已经从手机延展到其他品类。

从懒人沙发上爬起来喝了口水,以比他平时视频上快两倍的语速,王自如开启了自动播放模式 ——ZEALER 的新战略他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我希望未来能做的不止是独立 IP,而是以平台的形式传播全球高质量的泛科技视频内容”

跑马圈地,一统江湖

王自如创办的 ZEALER 刚做完改版,网站分两部分,ZEALER 出品和 ZEALER X.。X 就是王自如所指的平台化聚合内容。“我们希望垄断科技原创视频的制作分发。”2016 年,以手机测评出名的网站 ZEALER,做了 500 条视频,累积播放量 5 亿。产品、流量、广告、广电总局视频备案号,王自如觉得自己手里拿着科技视频界的头部资源,不能再闷头只做测评了。他相信规模效应,而 ZEALER 也已经具备向平台转型的基础。

“我们流量成本是 0,4 月拿了 600 个推荐位。” 王自如的议价能力,源于各家视频平台对科技内容的诉求。“美国是 YouTube 一家独大,中国是分散的。”

做垂直科技视频的公司非常多,王自如计划向这些公司输出他手上现成的资源,来保证 ZEALER 内容源源不断供给。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他为这次跑马圈地设计的框架。所谓 MCN,就是分投资、签约、入驻,三种方式跟小公司合作。

“形式上可以互补,以及还在成长期的早期公司,我们直接投资孵化。比如它做汽车行业,我们做消费电子,它以汽车综艺为主导,我们做短视频的,这样就是互补的。

如果它有一定的流量基础,也有一定的商务能力,我们跟它签约,做独家商务代理加全网分发。但是遇到了瓶颈,比如它做电脑设备、鼠标键盘、HiFi 音响,市场规模很小,有了几十万粉丝就涨不上去了。这时候它想再让流量翻倍,我们帮它打天花板。

第三种是内容还在打磨初期,但因为内部原因不能让我们做全网分发,那就让它入驻 ZEALER 平台。” 王自如解释说。

对签约公司 ZEALER 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训,提高视频内容的平均质量。标题怎么起、画面怎么拍、怎么运营提高转化率,怎么充分利用流量。“我们今年打算做 7、80 家,投资培育 10 家左右,这是我们嫡系部队;签约大概 30 家,这是外援;底部入驻的有 3、40 家。”

过去四年,ZEALER 内部已经产生了一套内容生产的标准化流程。但即使继续稳定产出内容,王自如也觉得到了天花板。“严肃测评内容减少了,因为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成熟,差异性已经逐渐缩小。”

做平台的另一方面是做国外内容的独家代理,王自如称之为 “农村包围城市”。“我们半个月之前签了一家美国的头部公司 Unbox Therapy,在 Youtube 有 800 万粉丝。我们跟人人美剧合作进行字幕翻译,然后做全网分发、中国商业化代理、社交网络运营。”

从独立 IP 向 MCN 科技矩阵进化

ZEALER 一直以来以男性粉丝为主,占 70%:18-35 岁,一线和省会城市的男性,大学生、新晋白领和中产都有。对前沿产品更敏感,是亲戚朋友当中电子消费领域的 KOL。

“这群人就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也是广告主最想接触的。” 王自如要在沉淀核心用户的同时,通过泛娱乐和跨界内容吸引广泛受众群体。

“我们通过跨界,但是死守住科技和视频两大属性,” 对王自如来说,只要带电的产品,都是 ZEALER 可延伸品类,大到汽车、HiFi 音响、无人机,小到电脑外设、个人护理仪器;不带电的,那就跨界,科技 + 家居、科技 + 出行,反正总会有联系。

“比如我们用科技的角度解读汽车,关注新能源、互联科技,不是车评。遇到传统汽车,我们就跨界联合制作,我讲科技你聊车。” 全品类覆盖、跨界,是王自如反复提到的。

此外,王自如最早用来突破测评的是脱口秀 “科技相对论”,拓宽选题范围,把科学、商业、趣味话题都融合进来。“纯娱乐网综的梗如果编排缺乏聚焦点,效果就不好。我们围绕科技来做,主题非常多,产品很广泛。”

科技、美学、资讯、生活方式,全类型内容,都在王自如的计划内。“术业有专攻,ZEALER MCN 矩阵希望能将 PGC 与旗下独立 CP 的优势分别释放,将原有的深度严肃内容与轻松有趣话题有机结合。”

王自如的愿景是五年以后,“希望 ZEALER 不仅仅是一家视频公司,更是一家代表生活方式的公司,就像 NIKE 一样,你一看到穿 NIKE 人就能为这些人贴上一些特定的标签,而 ZEALER 也希望成为一部分人生活方式的标签,比如前卫、睿智或者凌厉。

第一次的转型 ZEALER 希望让大家知道自己不是一家测评公司而是一家视频公司,之后的转型是希望大家知道 ZEALER 不是仅仅是一家视频公司,还是一家科技生活方式公司”。

来源:品玩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753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