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7 月 4 日晚间消息,在 iPhone 诞生十周年之际,国外媒体今日撰文回顾了中国郑州 “iPhone 之城” 的诞生经历。7 年前,那里还是一片农地,而如今已变成拥有 25 万工人的厂区。伴随着 iPhone 的成功,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的中心。
中国农民张海林(音译,Zhang Hailin)还清楚地记得 2010 年的一天:他看到多架直升飞机在郑州的玉米和麦田地上空盘旋,然后抛下一些气球状的标记物。
iPhone 要来了
3 天后,100 辆推土机出现在那里。这是要修建一座 iPhone 工厂。没过多久,位于郑州边缘的一个新工业城镇就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 “iPhone 之城”。
在接下来的数月里,四四方方的米色工厂建筑拔地而起,输电线路架设到位,一辆辆载满工人的公交车驶入富士康,即苹果公司的主要智能手机代工厂商。
一年后,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称,工厂的工人数量达到 10 万人。而如今,该工厂员工数量已达到约 25 万人,相当于美国威斯康辛州首府麦迪逊的人口总量。
分析师预计,富士康每年生产约 1.5 亿部 iPhone,以及 2000 万部 iPad 和其它电子设备。富士康称,该公司在中国已拥有约 100 万名员工。
伴随着 iPhone 的成功,如今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电子供应链的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中国政府鼓励高科技制造业,希望将制造工厂提升到价值链的更高位置。这一转变改变了中国数百万人的生活,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围绕 iPhone 运转
与一个世纪前美国的公司城镇一样,iPhone 之城也主要围绕一款产品来运转,依靠这一款产品来创造财富。
在 “iPhone 之城”,购物中心、餐馆和卡拉 OK 等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以满足富士康工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与此同时,“iPhone 之城” 所在地河南省的电子产品出口量迅猛增长。
中国政府对 iPhone 十分支持,批准了一个国家级的特别贸易区。同时,河南省政府法也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推动 “iPhone 之城” 的发展。
在去年秋季的 iPhone 7 生产高峰期,富士康出现了人手短缺,一些国有煤炭公司伸出援手,为富士康提供了大量工人。今年的 iPhone 用工高峰即将到来,为了确保工人数量,招聘人员近期已走访多个村庄,张贴招聘启事,寻找工人。
在富士康打工优于务农
在生产淡季,富士康工人每月的工资约为 1900 元人民币(约合 278 美元)。在旺季,计入加班费可超过 4000 元人民币。虽然该收入水平不算高,但要比在农村做农民时好许多。
28 岁的袁艳玲(音译,Yuan Yanling)称,她曾在 iPhone 组装线上 “三进三出”,因为每次出现待遇更好或更有趣的工作,她就会辞职。去年 11 月,她开始在富士康工厂附近的商场卖化妆品。她说:“我们的顾客几乎全是富士康员工。”
相比之下,袁艳玲所居住的公寓大楼里的一些邻居似乎并没有她这样满意。少数在土地开发期间迁走的邻居抱怨,他们获得的土地补偿费偏少。而郑州政府则称,土地补偿费是根据国家标准计算出的。
事实上,其他大多数当地农民对债迁补偿款感到满意。他们表示,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要比他们耕种一辈子赚得还要多。例如,文初提到的张海林,他用部分补偿费购买了两套房子。他说,如今扫街都比干农活赚得多。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富士康工作。
iPhone 之城还能火多久?
随着 iPhone 销量的下滑,人们开始担忧 “iPhone 之城” 还能火爆多久?去年,iPhone 销量出现了 2007 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知情人士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关心此事,还曾询问郭台铭今年的趋势将会怎样。
据富士康称,公司在郑州所使用的建筑,80% 是购买的,20% 是租赁的。将来,富士康还会继续在当地投资。
河南省经济学教授史浦(音译,Shi Pu)称,不管怎样,中国政府认为 iPhone 工厂是值得投资的。他说:“富士康帮助培训了数十万河南人,这些人还可以通过这些技能去寻找其它工作。”
来源:虎嗅网 微信号:huxiu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