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有哪些事情在过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今天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两张图,是一个 1978 年青岛乳胶厂生产的避孕套的照片


背后的说明有几点很有意思。

2. 使用前,宜充气或水进行检查,若发现漏气则不能使用。

5. 如需再用,须洗净、晾干、涂上滑石粉或爽身粉备用。

也就是说,40 年前的时候,国人在使用套套前,要给先给套套吹个气球、灌个水肠来「验明正身」。用完以后还要像穿过的衣服一样洗净、晾干,以备下次。

这样一个标准流程换到今天来说是相当不可思议的,毕竟如今骑自行车的雨衣在淘宝上卖的都是一次性的了,更何况「开车」时的小雨衣,谁会去洗?

假若今时今日你真要在颠鸾倒凤不知天地为何物之前说:

亲爱的,稍等下,我吹个大气球

经过生命的大和谐以后来一句:

亲爱的,稍等下,我洗个小雨衣

估计下半身和下半生幸福可能都没了。

然而也就是现在 85 后,90 初这帮人父母辈的年轻时代,他们用套套却也是要经过这样理所当然的流程,个中的原因有很多种,说出来倒也值得玩味。

19 世纪末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避孕套被发明出来,到 20 世纪 30 年代,避孕套技术再次革新,液态乳胶取代传统的橡胶成为避孕套的主流材料盛行了大半个世纪。

然而彼时的避孕套依旧和现在的避孕套有所区别,材质手感比较厚,更主要的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出厂检测手段,传统的检查手段很难发现避孕套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破孔或者套套过薄、抗撕拉性差的情况。

这样生产出来的安全套,「安全性」有多高,估计厂家自己心理都有点悬,毕竟「人命关天」,估计秉着对问题「谁发现谁处理」的原则,安全鉴别就放手交给使用者了。

毕竟在缺乏情趣的年代,使用前吹个气球,也当做是情趣。

(网上找到另外一个 70 年代的套套,桂林乳胶厂生产,背后的说明也强调了使用前要「验明正身」)

国产避孕套「用前吹气球」的情况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才彻底大面积解决。

一方面是新材质的运用,90 年代新型聚亚胺酯材料问世,使避孕套发生了新的变化,新材料的避孕套在耐磨性和抗撕拉性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科学的检测手段也投入到避孕套生产之中,丁香医生在新浪财经的一篇介绍国产套套发展文章里,找到这样一段描述:

女工把已经成型的安全套套在新的金属圆柱体上,高压水流将安全套冲洗下来,传送带把这些「棍」状物浸入一个水槽,两个水下电极开始通电,如果安全套里的不锈钢导电,则说明这只安全套太薄或者有洞,这是安全套最关键的「电子针孔测试」。经过重重质检的安全套,最后被卷成熟悉的小卷儿,喷上润滑剂、杀精剂或苯唑卡因 (Extended Pleasure 持久型中使用的麻醉剂,使男人更持久),最终包装完成。

有了这两个技术的保驾护航,安全套才告别了出厂时安全性还要打问号的命运。在 90 年代的国产套套包装盒后面的说明书上,已经没有了「用前吹气球」的提示:

(网上找到的同为青岛乳胶厂生产的 90 年代避孕套照片,注意左边使用说明的第一条,提到了「经过电子检查,安全可靠」)

至此,国产避孕套「用前吹气球」,从理所当然,逐渐变成了不可思议。

如果说避孕套「用前吹气球」的变化是社会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那避孕套「用后清洗」的变化,则更能反映出整个社会人文风气的变迁。

避孕套是重要的计生用品,很多人会觉得它的推广和流行与国家计生政策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前,国家应该是「鼓励多生的」,怎么还会有避孕套呢?

其实不然,一方面橡胶工业是国家重要的工业组成部分,建国后国家大力发展橡胶工业,这为避孕套的生产提供了基础,而另一方面,在建国之初,国内就已经开始提倡节制生育。

比如在 1955 年 3 月,中共中央就在对卫生部党组的批示中表示「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到了 196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提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

在到 1973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确定了「晚、稀、少」方针,要求晚婚、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间隔四年左右,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

在这样一个条件下,1956 年,国家就投资 200 万元在广州第十一橡胶厂建成中国第一条安全套生产线。随后的十几年间先后在青岛、桂林、上海、天津、大连、沈阳等地建立了安全套生产线。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一方面计生政策推行力度并没有那么大,普通家庭的计生需求也不旺盛,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避孕套更多的是配给制度,交给各地计生委发放,由需要避孕的夫妻前去领取。所以避孕套远不会像现在那样可以随意买到。

这种「物资匮乏」的现象自然也勤俭节约的上一代人在使用套套上发挥勤俭节约的习惯。大概那个年代的人在共赴巫山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点支事后烟放松下,而是:

用一次就扔太可惜了吧,还是洗洗再用几次吧,至少不用像衣服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因为橡胶长时间放置容易粘合到一起造成损坏,所以才有了 70 年代避孕套说明书后面的那句建议,用滑石粉或者爽身粉涂抹上去,用来长时间保存。

改革开放以后,严格的计划生意政策开始执行,避孕套的需求量也就上去了,不过国人可以方便自由的购买避孕套的历史则要晚的多。

直到 1993 年 1 月 8 日,国内第一家成人性用品店「亚当夏娃」才在北京开门营业,店主是北京一个著名「倒爷」文经风,后来国内很多成人用品店都叫「亚当夏娃」,大概就是源于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店。

彼时国人思想还远没有现在开放,这样的店面从申请到租房都是经过重重困难,最后是北京一个医院的院长力排众议,组了医院门口的一个门面给他。

(20 多年后的文经风和他的「亚当夏娃」,因为首开成人用品店,90 年代时文经风这个「倒爷」有了新的外号:「套爷」. 图网侵删)

不过「亚当夏娃」开业以后整整十六天无人问津,最后是一个小伙子走错了店面,才羞答答地买了一盒避孕套,至此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笔避孕套生意做成,交易额:9 块 6 毛钱……

在之后的 20 多年里,时代发展,社会变化,人的思想意识也跟着变化,无数的「亚当夏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买套套不再是难事,更不再是需要偷偷摸摸做贼的事,套套「用后要清洗」,自然从理所当然变成了不可思议。

其实从套套用前吹气球,用后要清洗,到现在可以放心使用,随意购买,这其中理所应当到不可思议,既是社会技术进步的过程,也是社会文化进步的过程,小小的套套就蕴藏着社会物质和社会意识两个方面的变迁,怕是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吧。

最后说三个题外话。

1. 开头图片上的避孕套是青岛乳胶厂生产的,青岛乳胶厂后来变成了青岛双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双蝶牌避孕套,2017 年一场中国避孕套影响力调查里,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三个知名外国品牌:冈本、杰士邦、杜蕾斯,而第四名就是青岛双蝶,好玩的是,套套大牌杜蕾斯也在青岛。

2. 开头图片上显示的避孕套尺寸是 33 MM,而现在国内避孕套特小号标注的尺寸都是 48 MM。千万不要以为是改革开放几十年,国人尺寸突飞猛进了,而是换了算法。以前标注的是直径,现在标注的是阔度, 阔度是套套摊平后的宽度,既是周长的二分之一,对应的话就是:

大号避孕套的阔度为 54±2 mm(直径 35 毫米)
中号避孕套阔度为 52±2 mm(直径 33 毫米)
小号避孕套的阔度为 50±2 mm(直径 31 毫米)
特小号避孕套的阔度为 48±2 mm(直径 29 毫米)

3. 以前的人一定不懂广告词的描述效应,丁丁的尺寸,怎么能用「特小号」来形容呢,星巴克的杯子,都已经是中号,大号,特大号了。套套的标准怎么也得用:大号,特大号,特特大号,特特特大号来描述吧……

来源:丁香医生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