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明明一部挺好的架空历史剧,干嘛非挂靠三国呢?

1

中国历史题材改编剧,多是创作者承史册,搜故事,立人物而成。所以实在是英雄史观。霍去病横绝大漠而壮年夭逝,楚霸王纵横秦末而自决乌江,始皇帝扫清六合鞭挞宇内,高长恭勋高颜美而饮鸩自尽:这样的传奇,免不了会招惹作者们来写,甚或为他们添加些红颜知己,江山美人呢。

但三国题材,又自不同。

我遇到过一位某谋士爱好者。对话如下:

我:为什么喜欢某谋士呢?

彼:好帅啊!

我:……某谋士的容貌?哪里记载的?

彼:《三国演义》有吧?历史书有吧?

我:《演义》和正史里,除了说他英年早逝,并没有他容貌的记载。荀彧和程昱倒是一个美男子一个高个子美胡子酷大叔,正史都说了。

彼:那……反正就,很帅吧?

我:好吧……

当然不难理解。这位爱好者,多半是受了其他周边作品的影响:动漫啦,游戏啦,卡牌啦,古风小说啦,诸如此类。

这是个典型案例:三国正史人物,到了《三国演义》里是一番模样,到了二次元又是一个模样,于是,终于到了如今的地步。

三国比其他历史,真正特殊处,大概便是,其他历史人物,多以史传为据;而三国题材太传奇,话本、戏剧、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几乎永久性地改变了大众对三国的印象。

比如,诸葛亮在正史,实为苦心孤诣的贤相。《三国演义》还加上了其他属性:鹤氅羽扇、能掐会算,鲁迅先生所谓“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张飞在正史,实为爱敬君子不恤小人的猛将,对读书人客客气气。《三国演义》又加了其他属性:永久地将一个大胡子黑脸汉子形象给锁定了。

鲁肃在正史,实为大局观出众、性格刚毅大胆的军官。《三国演义》里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宽厚到呆萌的君子,被诸葛亮来回涮。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当然,这些改动非一日而成。历代话本评书,包括著名的《全相三国志平话》(里头虎牢关张飞胜吕布、长沙三将战黄忠之类,《三国演义》爱好者看了要大跌眼镜),《三国演义》也并没大改。张飞是猛将,虽然加了豹头环眼属性,好歹没成懦夫;诸葛亮是贤相,虽然多智而近妖,好歹没变成流氓。其他如曹操的奸雄、关羽的骄傲,都是因人设事,夸张了一点本身性格,但没太出格。

好处自然有了:增加了戏剧性,让大众易于记住。

但后续许多事,历代评书作者与罗贯中自己,大概也没想到。

比如,赵云形象的流变。

正史,赵云为厚重谦谨的猛将。《云别传》说:“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尺一尺合如今23公分,那么,赵云是个一米八五左右,姿颜雄伟的河北大汉。即便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这么说赵云:“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就是浓眉大眼,宽脸双下巴。

所以,赵云无论史实还是演义,都是高大雄伟、浓眉大眼、大脸双下巴,而不是小白脸。武侠小说打个比方:他的容貌更接近萧峰,而不是段誉。

白面俊美的另有其人:“又见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白袍银铠,手执长枪,立马阵前。”

可是后世评书,爱将赵云说成白袍小将;终于一路沿革,漫画、游戏、二次元,以及《武神赵子龙》,将赵云塑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的白面小将军——人家本该是堂堂一表的河北好汉嘛!

您大概看明白了:

三国正史固然传奇,但大众心目中的群英形象,大多还是来自《三国演义》。这本书将一些具体人物给偶像化、浪漫化了,以至于多少喧宾夺主。如今世界接受的三国设定,是一个混杂的设定:

有一点正史,有一点演义,有一点二次元改编,以至于大多数大众,是不那么分得清的。

也正因为这种斑驳多样,提供了无数可以提供翻案的余地。

比如,吕布形象的流变。

三国正史里,吕布吕奉先,区区一个乱世军阀而已。按其行事,则先后为丁原与董卓的部将,杀董卓后东奔出关,跟过袁绍,跟过张杨,趁曹操讨伐徐州时偷了兖州,投奔刘备后又端了徐州,最后曹操围下,投降身死。

如此而已。

时人评价,也高不到哪里去。陈寿说:

“呂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然后呢?先是罗贯中 在《三国演义》中,将吕布描述成天下第一猛将,还对吕布容貌和身高大加夸赞,添加了诸如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之类的设定。正史无貂蝉与方天画戟的记载,罗贯中都给加上了。结果便是:后世大多接受了吕布这个形象。许多评书、漫画或游戏,都爱将吕布往项羽方面靠,俨然吕布是项羽再世,仿佛吕布兵困下邳城白门楼,就是项羽垓下遭遇十面埋伏。

于是正史里一个东奔西走的军阀,变成了二次元的吕布了:五彩斑斓、天下无敌、怀抱美人、众叛亲离、孤胆英雄、无敌武者。

有两个有趣的改编。一是早年陈凯歌电影《蝶舞天涯》,黄磊饰演的吕布是个不知人间法度的无敌勇者。韩国漫画《苍天航路》里的吕布也秉承这一思路,包括日本游戏《真三国无双》系列也在卖这个设定:绝对的武之象征。

其二,便是香港漫画《火凤燎原》里,特意为吕布添加了文武全才的属性,制造了一个志勇双绝的吕布,甚至还将他载于正史的反复无常、见利忘义,描绘成了特立独行、逆天改命、不容于世俗、现实主义至上。

当然,《火凤燎原》的改编,有一个狡猾的设定。他先规定了“历史记载必然被对手歪曲”这一原则,然后开始各色自圆其说。赵云原是刺客,张飞原是智者,郭嘉在徐州导演的惨剧实为先乱后治,甚至在最新章节里,诸葛亮可以是个持锤杀人的军师。

实际上,三国的读者大多没那么苛刻,对待虚构作品,也没那么不通融:毕竟《三国演义》都七实三虚了嘛。

只要前提定得好,贴史实贴得妙,能自圆其说,也就好了。

所以许多改编接受度低,关键不是其改编幅度多夸张,而在于改得是否巧妙。

譬如《武神赵子龙》与《见龙卸甲》之类,为了强调英雄形象,没问题;但强歪史实,离题万里,就不大妙了。《武神赵子龙》里头,虚构人物反成主角,历史人物反成配角,实在是改编的大忌。《见龙卸甲》则多少罔顾基本地理与年代常识,强行让赵云死在一次北伐,对手还是曹操的孙女,就实在品位不高。

相比起来,吴宇森导演的《赤壁》,虽有各色插曲,林志玲的戏份也未免过重,但大差不差,没太出格,还是将正史与《演义》稍微揉搓了一下的。这大概是许多三国爱好者的共识:

“我们要看的是三国,所以吧,多少贴一点啊!可不是要看你们凭空编出来的什么,挂了三国名字的玩意儿!”

所以呀,改编是好的;妙的是不脱离历史主线,在历史没写到的地方发挥想象力来改;拙的是强改历史,强行立人物。

2

于是回到《军师联盟》。

平心而论,《军师联盟》这剧,制作甚精,表演甚佳。

若是一个架空历史题材如《琅琊榜》般的作品,端的有趣。

但是一旦挂了史实,情况就不大妙了……

——为了凑合剧情,自然得改些史实,比如,正史里为了不服曹操称公郁郁而终的荀彧,被平白续了命,还疑似跟曹操服软了。

——为了凑合剧情,自然得黑一点人物:曹彰平白无故就要谋反了。

——为了凑合剧情,自然得移一点故事:司马懿下东吴舌战群儒,让孙刘联盟解体了。

——为了凑合剧情,自然得编点儿东西:九品官人法,正史都知道,乃陈群所建,也塞给司马懿为主了。

——为了凑合剧情,我们都看到啦:历史上司马懿没立的功劳,都归了他,还借陆逊等人之口各种夸饰,俨然他早早就是国之干臣,中流砥柱似的。

哪位问了,司马懿何等样人?《晋书》有夸他的政治任务,却还是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雄略内断,英猷外决。也平过孟达,也平过辽东,也扛过诸葛亮(虽然葬送了张郃,虽然自己人都吐槽他畏蜀如虎),但也算个好干臣。但上头这些功劳,连专门夸他的《晋书》都不好意思填给他。

本来嘛,他老人家也有机会成一代忠臣的。

可是啊,正始之变时,司马懿趁天子在外,内起甲兵。他这一手,靠权谋变诈、不守信用,坑了曹爽,扶了门阀,还连带坑了蒋济。可以说,一生关键的一次得手,靠的是内乱,是阴谋,是失信。

当年曹丕曹睿,托孤给他,临了他们司马家弑君夺权,夺了魏国:实在不算光彩。

结果论者,自然会觉得司马懿好些,厚黑嘛,狠辣嘛,能忍嘛。然而西晋享国不到四十年,还不如魏国呢。司马懿靠权变忍耐、阴谋诡计、动辄夷灭三族,坑过来的天下,最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华夏涂炭。好像也不是什么太光彩的人物。

当然了,您可以说:

世上的文艺作品里,并不少黑暗反派。本来如司马懿这么一个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最后从忠臣变成篡权者的人物,他的黑暗内心,他的阴谋诡谲,实在是一个好题材,完全可以做成《星球大战》系列里达斯-维德那样的黑暗英雄嘛!

然而《军师联盟》里,偏要对司马懿大加美化,仿佛他的残忍、阴险和权变,都是不得已,甚至要扭曲荀彧、牺牲陈群,恶搞曹彰,弱化东吴,来给他涂脂抹粉,那就没意思得很了。

如上所述,倘若这是部《琅琊榜》般的架空历史剧,就随意改;但既然挂了三国之名,似乎哪里不太对?

哪位会问了:

不是说,三国人物都被各色二次元改得面目全非了吗?还不兴他们改一个?

的确如此。可以改。

但改得巧与拙,自有公论。

上头说了,像《三国演义》,就是改编了正史。然而《三国演义》大致是踵事增华,历史上有的人物性格就浪漫化一点,历史上没有的人物性格就巧妙地加上。如诸葛贤相、关羽傲将、曹操奸雄、刘备大义、张飞勇猛、赵云谨厚、黄忠勇烈,都算一一还原,史实线没变,细节添加了个人色彩,又不失人物本身性格光彩,这算是改得巧。

比如强改历史主线,强行给主角涂脂抹粉,明明历史上就是个受托孤之重,却还回头动辄夷灭三族、靠失信来篡权的鹰视狼顾之臣,非要给他合理化,给他一大堆历史上没立过的功劳,硬生生成为一个大魏砥柱、忍辱负重、目光高远、最后不得不反的杰克苏……这就属于改得拙了。

来源: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微信号:zhangjiawei_1983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