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鼓楼最后也是潮汕人的

​​本文作者:猫姨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

施工队把店里灯牌拆掉的时候,郭诚没在店里。

他的员工给他发了一张照片,里面是戴着黄色安全帽的施工队正在拆灯牌。“独”字率先掉在了地上,连着几个字的灯管悬在墙边。“音”字掉下的时候摔破了一角。

郭诚赶到店里,才知道施工队是上午通知、下午拆。独音早上不营业。

舒克是店里的兼职,拆牌的时候就在旁边。她不太理解,为什么前几天文化局的人来沟通时,还会对他们表示惋惜;今天摘牌队的人却连灯牌的全尸都不留一个。

几个店员气不过,借来大笔和墨水,架上梯子,一个字一个字写上,“独、音、唱、片”。原本贴满海报的地方空了,被他们填上两个大字,“牛逼”。

这天是 6 月 28 日。下午三点半,郭诚在独音唱片的官微发了消息,“由于各种政策的不可抗力,独音唱片将结束在鼓楼西大街 17 号的七年生涯”。

01

独音在鼓楼西大街这儿开店 6 年多了。

唱片把这不到 10 平米的小店堆得密密麻麻。小屋子里架子上标了流派和分类,金属朋克流行,应有尽有。墙上挂着很多跟音乐人联名款的乐器。

这是 6 年发展的结果,最开始可不是这样的。当年开店的时候,国内独立唱片很少,勉强能凑满一个架子,受众群体也小。有次一个老外揣着个小纸条,急急忙忙走进店里要买唱片,郭诚打开纸条一看,凤凰传奇。“这个真没有。”

这个小插曲被独立音乐平台“街声”写进他们四月份对独音的一篇详细报道里。但当读者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郭诚和业主刚刚被有关部门告知,店不能开了。

说法是,这个房子目前不符合国家规定,需要整治,拆不拆除还不好说,但至少门是要被堵上的。

当时正好是郭诚最难熬的时候。他和朋友做的音乐周边产品出了问题,T 恤的材质不行,第一批货纯当交了学费。独音六周年的纪念演出筹备得也很艰难,场地、音乐人等麻烦事一堆。

“我前一天还在感叹独音六岁了,第二天就告诉我不能开了。”

比起独音更不巧的,是隔壁边上一个同样不到 10 平米的小铺位。两三个月前它被租了下来,做精品咖啡店,在开始装修的第四天,店主突然接到了整治的通知。

鼓楼附近的整治修缮工作,这些年断断续续一直都有,但从来没有今年力度这么大,并且这么突然。05 年鼓楼东大街拆了 600 平米违章建筑,拔掉两百根旧杆子,修改了污水管道,但前后也就两个多月的动静。

而今年北京用了史上最大的力度整治“开墙打洞”。北京日报前天给出的数据是,上半年拆了 3000 多万平方米违建,整治开墙打洞 2.1 万处。

郭诚所在的鼓楼西大街,是这次执行力度比较大的。以鼓楼为界,东大街属东城区管,西大街属西城区管。西城区政府计划用 3 年时间,把西大街打造成“文化休闲区”,“重现历史风貌”,“呈现北京千年胡同街区演变史”。

郭诚开始找新址。他也想过搬远一点儿,但想来想去,独音不能离开鼓楼。

他再三打听过后,把房子定在了隔壁的鼓楼东大街,店铺现在已经装修好了。比起西大街,东大街的整治确实来的慢一些,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消息显示整改的时间和力度。

但东大街上的店铺依然没有安全感。

“养活了半个北京摇滚圈”的南疆饭馆开在东大街 MAO Livehouse 对面,无数乐手、歌迷在演出后在这儿撸着串扯着淡,喝着整条街上卖得最便宜的“大绿棒”。南疆现在已经计划修整改进了,虽然没有承认和街道治理有关,但暂停营业一段时间应该是跑不掉的。

离独音唱片新店不远的旋转七天乐器,也正在给自己找退路。在鼓楼东大街开了十多年,“旋七”和对面的豪运、福达组成了鼓楼东大街的琴行矩阵。小琴行因为房租、经营等原因换来换去,这几个大琴行多年未动,不过这一次也说不好了。

豪运倒是斩钉截铁地说他们不会搬。至于其他家为什么走了,老板觉得跟房租关系更大。鼓楼东大街街面上的店,十来平一年房租在 20 万左右。再添个三五万,也就能到大商区里租下同样大的面积了。

旋七的老板肖潇也开始怀疑留在鼓楼的意义了。目前他们出货量的大头是线上,实体店更像是给回头客试音色、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的地方。但仅为了这个理由付出更高的成本和风险留在鼓楼,似乎并不值当。

肖潇之前在胡同里头租了一个房子,专门用来存放乐器库存。前阵子突然说不让租了,房子不让做商业用途。本来他没想明白,房子里搁搁乐器,这事儿是怎么让上面查明白的。

店里的三叔跟他说,可不要小瞧走街串巷的东城大妈们。

中国人没闹清楚,外宾就更不知道大妈们的深浅了。方家胡同有一个老外酋长,长期住在胡同里,已经习惯了早上起来吃俩包子来碗炒肝。从胡同一头走到另一头,能跟每一个大爷大妈打招呼问好。

和鼓楼一样,方家胡同也有多家酒吧和餐馆,还有喜欢胡同文化的艺术家工作室。小年轻们夜里有点吵,但白天大爷大妈还是能和年轻人坐在路边抽烟聊天的。

直到 6 月份突如其来的封堵拆墙打洞,胡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不再温馨。很多经营多年的演出型酒吧、咖啡店,门口被红红的砖块堵了个瓷实,像一块渗了血的创可贴。

和方家胡同紧邻的平行胡同交道口北三条,也进行了整顿,开在那的 ECHO INC 只提前三天接到通知,店里的很多黑胶唱片没来得及搬走,被永远封堵在了店里。

02

“其他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 DADA 不能关,”舒克说,“DADA 千万不能关。”

以黄昏为界,鼓楼分为白天和夜晚两个世界:白天属于南锣后海的游客、走街串巷的大妈;夜晚属于躁动的年轻人。

DADA 是鼓楼东大街上的一个酒吧,开在 206 号院里头,院子里还有一个叫 Temple 的酒吧。每到周末晚上,206 号院里就会聚集大量年轻人,喝酒跳舞听电音。酒吧里外国人不少,所以那儿也被叫做英语角。

DADA 是个神奇的地方,它首先是一个电音酒吧,但又不只如此。

舒克在 DADA 见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人,陪女儿来蹦迪的父亲,想找人陪的老 gay 等等。这和三里屯 MIX、VIX 这些商业夜店还不太一样:似乎一旦踏入那院子里,四面围墙就把大家圈成了“自己人”。

年初因抑郁症自杀身亡的著名摄影师任航,生前经常在 DADA 办展览或 party。去年他办的复古中文 disco,因为太爆满,一晚上摩擦打架不下 5 次,但最后连保安都一起大合唱“姐姐妹妹站起来”。

鼓楼东大街一直是北京独立音乐的地标。在中国最大型的音乐节也只在海淀公园办的年代,你可以在这里看到穿老头衫的何勇,一切你看着眼熟的乐队,或者一群群通过一件衣服、一双鞋子认出彼此相同趣味的音乐爱好者。

当然,鼓楼东大街上最著名的音乐地标还是 MAO。

这个在 07 年开业的 livehouse,在十年里,为上千支乐队举办过两千多场演出,接待过四五十万观众。从 MAO 走出来的乐队里最知名的应该是逃跑计划,MAO 老板在开店之前已经是他们的经纪人了。

对于玩乐队的孩子来说,能在 MAO 演出是被认可的象征,虽然相亲的时候不能和房子户口相提并论,但是在大排档上吹牛逼绝对管用,“我朋友可是在 MAO 演出过的”。

15 年底 MAO 说要关门,因为业主要加租,他们无法负担,还办了一系列告别演出。在歌迷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北京第一 livehouse 因为承受不了跟随旅游人流水涨船高的铺租而关停,这是理想主义的大溃败。

但告别了一年多,告别演出都数不过来了,MAO 现在还开着。一些歌迷忘了自己当初的悲伤,开始站出来,指责他们销售情怀,用舆论倒闭房东不涨房租,把大家的感情都消耗没了。

可是要不是 MAO 这么出来喊两嗓子,要不是全国歌迷集体参与“假如从鼓楼走不到 MAO”的微博创作,谁知道房东会不会真就把房租提个一倍呢。

不只是音乐,鼓楼这个地方还孕育着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文化。

西大街的 MagicInk 纹身店,之前是为了躲避沿街店面飞涨的铺租,才搬到西大街的胡同里头的。结果这次整改,所有的公房不能再私用出租,他的工作室可能又要搬家了。旧鼓楼大街上的 Real Coffee 做了三年,团队今年刚感觉精品咖啡市场有点抬头的态势,就碰到涨租和可能被整治的“双管齐下”。

5 月份游戏媒体触乐写了一篇关于“卡姆乐屋”的文章,引起了很多玩家的共鸣。这是一个开在鼓楼西大街的游戏店,文章发的时候,老板兰姐还说,卡姆乐屋不会受到拆迁改造的影响。7 月我们去拜访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想要搬去哪儿了。

他们可能会和独音一样,搬到鼓楼东大街,虽然当初他们选择西大街就是为了避免和东大街的众多游戏同行竞争。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变成旅游区而猛涨的房租,让很多店自动退出了这片地方,所剩的可能 5 家不到。

另一家老店晨光电玩的老板说,要不是她家的店铺是自家房产,说不定也搬了。如果整治开墙打洞实在要把前门封了,那就纯当仓库和老玩家摸上来聚头的地方,也行。

果然还是有自己的房子好啊!

03

现在已经几乎是一个景点的 798,在 03 到 05 年期间,是真正的艺术家群落。那时候北京的房价还不过 5000 上下,798 是真正的乡下。

后来因为越来越多的旅客人流、纪念品店和越来越高的房租,艺术家们开始渐渐撤出。那年 798 被政府接手管理,有人提交文件建议政府扶持非盈利的民间艺术机构,但最终主管还是决定抓好 798 的税收。

从 798 撤出的艺术家散落到东营、索家村、草场地等地,但没多久,朝阳区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 多个艺术园区被一次性拆掉。

其中还出了一起流血冲突。

2009 年末的冬天,创意正阳、008、东营等艺术区被开发商停水停电停暖,逼迫他们腾退。艺术家们组建了小组,举办了名为“暖冬”的维权艺术展,艺术家张玮和妻子喻高都在小组里。

负责劝拆的村支书王振山,当时打电话给张玮,“要是我的乌纱帽保不住了,我就上你们家吃饭去”。

事情最终在 2010 年 2 月的一个深夜发生了质变。三台大型铲车,上百名头戴口罩的暴徒,涌进了艺术园区打砸抢,半个小时的冲突,不少艺术家被打伤。事情最后以 42 户艺术家共同获得 500 万补偿金了结。

这时候,度过 08 年金融危机的北京,房价涨到了两万一平。

这些艺术家的容身之所不是被施工队拆掉的,是被资本拆掉的。这是中国艺术家的宿命:找一个没人关注的角落,深耕细作,把片区的文艺氛围培养起来,然后等待资本或权力把他们驱赶走。

只有当一个地方对权力和资本都没有丝毫价值的时候,文化和艺术才能长存于此。

这几天很火的那个叫葛宇路的哥们,从 2013 年就开始找没路名的小路贴上自己的名字,最后真有一条被各种地图包括公共服务系统都收录了,成为了事实上的“葛宇路”,苹果社区附近不知道有多少人点外卖时都选过这条路。

要不是葛同学分享欲太旺盛,写了篇《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路》,他的名字到现在还贴在这条没名儿的路上。

文艺如何在中国大城市公共空间里生存,这个问题似乎是无解的。爱着鼓楼的何勇多年前就在那首《钟鼓楼》里预言过了,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从小道消息听说,这次对鼓楼西大街的改造,是对标着前些年前门大栅栏儿的改造工程去的。但如果西大街将来和大栅栏一样,满街满街的涮肉炸酱面、老北京布鞋,我们一定会想念独音和卡姆乐屋们的。

科技圈最有文艺气质的媒体老师 Keso 回忆,马化腾 2003 年来北京请他们吃饭,那时候腾讯刚通过卖各种会员挣到了钱,但北京真是美食荒漠,也没什么粤菜馆子,所以就在苏州街请他们吃火锅。那火锅店非常难吃,冬天店里也很冷,大家没怎么吃,都是聊饱的。

这会儿小马哥正在北京,去了人民网做客。我想如果他再想请老哥们儿吃饭,可能会选择去鼓楼,毕竟现在光鼓楼东大街一条街已经有 4、5 家潮汕砂锅粥了。以潮汕牛肉火锅在北京的热度,等这次鼓楼改造完,再整 5 个潮汕牛肉火锅,正宗京味儿潮汕风情街。

到时候鼓楼就和深圳华强北差不多了,人们走进店里,开口都是“胶己人,胶己人”。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