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提问: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很大,在中国尤甚。我想问一下,在教育上,农村的孩子真的比不过城市的孩子吗?差距有多大?真的是农村的孩子普遍没有上更好的大学吗?

回复:

确实输在了起跑线上,人人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但农村青年们从小生活在一种公共文化落后的环境里。

杨继绳在《中国当代阶层分析》中直言,农村公共文化落后导致了“五多”:一是赌博的人增多;二是搞封建迷信的人增多;三是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四是寻衅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人增多;五是学生辍学的增多。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再次造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贫瘠。

“农村青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但文化上的相对匮乏,并没有阻止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特别是在农村年轻人之间的传播。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手机2.41部,家长外出打工为子女留一部手机联络变得常见。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手机成为他们的朋友,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 2015年2月26日,陕西陇县,社火节上坐在门口观看手机视频的孩子 / 视觉中国

范先佐等曾对2862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其中27.1%的人明确表示“非常压抑和苦闷”,表示“有压抑和苦闷的”占21.9%。父母外出打工后,感到非常孤独和孤独的分别占到13%和21.7%。很多老师反映,农村留守儿童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放假都不想回家,因为在家没有玩伴。

父母不在身边,并没有阻止这些年轻人习得特定的文化。美国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Harris)有一个著名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文化传承并不是个人传个人,而是群体传群体。每一个独立的年轻人,会从他们的同辈群体中习得文化(而不是从自己父母身上习得);而他们的同辈群体文化,又来自于父辈群体文化。

是不是有些晦涩难懂?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中国小孩随着父母移民美国纽约一个中产阶级白人社区,且周围没有什么中国人,那这个中国小孩未来几乎一定会成为一个说着流利纽约白人英语的、和纽约中产阶级白人行为举止相似的黄皮肤人。中国孩子从同辈群体中习得文化,同辈群体的文化来自于父辈群体,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我们再以中国农村年轻人为例,他们在短视频里开黄腔、调戏小姑娘,其实就是农村父辈群体文化中荤段子的变体。年轻人群体在短视频里留怪异杀马特造型,其实就是农村父辈群体审美的变体。农村年轻人群体与父辈群体的文化比较相似,但他们也改造了父辈群体的文化,容纳了一些父辈群体文化没有的因素,以适应年轻人群体。

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农村年轻人更有可能模仿自己的同龄人或者年纪稍大于自己的哥哥姐姐,康斯坦佐(R.R.C.onstanzo)和M.E.肖(M.E.Shaw)曾以7-21岁的人作为检测对象,调查他们与同伴一致行为方面的发展变化,结果显示,11-13岁的青少年从众倾向最强。

  • 2009年8月16日,山西永济,一群男孩正在玩顶牛比赛。孩子之间的相互模仿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方式 / 视觉中国

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关于农村的短视频中,青少年以如此高的频率出现,而同辈之间的模仿,同辈群体的身份认同,也使得很多青少年以纹身和杀马特为荣。

教育本可以改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追求,但在农村,这样的教育机会也并不属于所有人,依旧有大量青少年辍学成为社会青年,有一部分就成了你在短视频中看到的样子。

根据中科院和斯坦福Freeman Spogli国际研究所等联合进行的一次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初中阶段学生累计辍学率在17.6%-31%间,远超出国家最近一次公布的初中辍学率(三年观测值)为2.6%的水平。而其他研究者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辍学率高达56%。

为了保障升学率,不少初中在初二初三时将学生分流至中职,而这里的学生辍学率更是高达29%-32%。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他可能会去上职业学校,但一些研究已经开始质疑职业教育的质量。Loyalka等人发现,上中职实际上导致学生的文化课成绩退步,而且专业技能也没有提高。这些教育上的问题也使得更多的学生早早离开校园,迈入了打工者的行列。

来源:【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938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