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岳、陆缘
中国农历讲究十二年一轮回。
当人们在 2017 年怀念久不现身的周鸿祎、嘲笑贾跃亭的 “很快回国”、感慨陈天桥的英雄老矣、习惯 BAT 的江湖垄断之时,再回望 12 年前的 2005 年,你会发现,那是很多故事的开始。
那一年,中国网民首次过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大国。
互联网公司第二轮赴美上市潮风起云涌。2005 年 8 月百度登陆美股,很多人记住了李彦宏感谢妻子的那番话。
BAT 打下根基:马云秘密创立淘宝网,以 “免费” 为名击败外来者 eBay,顺便也狙击了国内竞品易趣网;马化腾挡住了微软 MSN,还收购了张小龙的 Foxmail。后者不愿前往深圳,马化腾便成立 “腾讯广州研究院”,几年后,它改变了几亿人的社交和生活方式。
更多转折在那一年发生:
刘强东放弃零售店面转型电商;周鸿祎辞掉雅虎中国总裁职位,开始第二次创业;谷歌进入中国,挖来了微软高管李开复执掌,几十名员工在北京新华保险大厦的临时办公室里鼓捣了数月,终于在次年年初上线了 google.cn。
“北漂” 贾跃亭找到了视频网站的版权之路,还认识了化名王诚的令完成,即将开启叱咤京城的高光模式;孙宏斌的房产公司顺驰正在疯狂扩张,被王石提醒有翻船风险,也为第二年的资金链断裂继而低价转让埋下了伏笔。
还有赶集网、58 同城、校内网、PPTV、豆瓣…… 这些现今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 2005 年种下的种子。
正如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传递出的宿命感,那一年,很多细枝末节的举动,都搅动了日后的互联网江湖波澜。
壹
2005 年 2 月 18 日晚,盛大公司总裁唐骏走进陈天桥办公室,面色凝重,“我们今晚动手吧。”
次日,盛大公司宣布,从纳斯达克公开市场购得新浪网 19.5% 的股份,一举成为最大股东。消息宣布时,陈天桥身在巴黎,他拨通了新浪 CEO 汪延的电话,后者当时也在巴黎,对此一无所知。
这场收购最后以新浪的 “毒丸计划” 反击获胜而告终。
但挫败并没有损伤陈天桥的锐气。2005 年他正春风得意 —— 头一年,盛大公司赴美上市,31 岁的他一举成为中国首富。
陈天桥在 2004 年成为中国首富
野心也随之膨胀。
陈天桥想打造网络迪士尼。2004 年,他力排众议启动烧钱无数的盛大盒子项目,想以此为中心,打造家庭娱乐闭环。2005 年收购新浪股份,正是为了给这一宏大梦想注入内容。
但天时、地利、人和,盛大盒子一条也没占上。
这个黯然收场的项目后来成为陈天桥和盛大命运的转折点。互联网作家林军曾经扼腕叹息:
如果陈天桥没有在 2005 年做盒子,今日盛大乃至互联网的格局可能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陈天桥身上还有另一个 “如果”。唐骏曾在回忆盛大往事时爆料:“你们都知道雅虎阿里巴巴收购案,如果当时陈天桥签字,就没有阿里巴巴的事情了。”
时间回到 2005 年。盛大与新浪之战中,唐骏把雅虎也拉了进来:雅虎 10 亿美金注入盛大,由盛大收购雅虎中国。盛大再拿这笔钱完成对新浪的收购。
双方条款在 2005 年 3 月全部准备好,只差陈天桥签字。
但关键时刻他拒绝了。陈天桥无法接受雅虎方面开出的条件:未来三到五年对盛大有控股权。
当时,雅虎想打入中国市场的决心是很坚定的。
2004 年以后,受雅虎在日本电商成功经验的鼓舞,杨致远一直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但后者竞争更加激烈,既有 eBay 等美国公司,还有易趣网为代表的本土玩家。
杨致远把目光瞄向了马云的淘宝网,马云也盯上了雅虎被陈天桥拒绝的 10 亿美金。
当时马云正在跟 eBay 恶战。他拿到了孙正义前后两笔超过 1 亿美金投资,创建淘宝网对抗 eBay,而后者也不示弱,得到总部弹药支持打击淘宝。双方一度难分胜负陷入僵局。
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马云和杨致远最初的谈判也不顺利。
为了打破僵局,杨致远邀请马云喝了一大杯清酒,说服马云相信雅虎业务能力,以及这一交易将为阿里带来的诸多利好帮助。
2005 年 8 月,合作敲定。双方正式宣布,雅虎注资 10 亿美金给阿里巴巴,并由后者收购雅虎中国。
马云曾调侃,“这是我喝过的有史以来最贵的清酒”—— 作为 10 亿美金的代价,马云让出了 40% 的股份。
10 亿美金注入后,马云步步为营,淘宝很快打败了 eBay。
到 2005 年末,淘宝网在中国市场份额接近 60%,eBay 只剩下不到 1/3。第二年,eBay 股票遭遇狂跌,从 46 美元的高位,跌落至 8 月时的 24 美元,而淘宝网给自己套上了 “亚洲最大购物网站” 的光环,宣布每天有超过 900 万人在淘宝 “逛街。”
马云曾经毫不留情地评价 eBay:
他们在中国已经完了…… 他们在中国犯了太多错误了 —— 我们是幸运的。
于是,2005 年 9 月,气急败坏的 eBay 时任总裁梅格・惠特曼拒绝了马云第五届 “西湖论剑” 的参会邀请。
贰
马云的浙江老乡丁磊倒是出席了 2005 年的 “西湖论剑”。
他还在会场替陈天桥挨了骂。
“要是我在外面看见你,我非杀了你”,一位愤怒的年轻妈妈指着丁磊破口大骂,因为孩子沉溺于网游,她曾经连续三晚在网吧找人。
吓得丁磊小心翼翼发问:去年有 100 多款网游,真正属于网易设计的只有十几款,你家儿子玩什么游戏?
对方答:“传奇。”
全场一片哄笑,有听众边笑边说:幸亏陈天桥没来。
2005 年的丁磊很低调。一方面,经历过前几年的上市辉煌、停牌威胁,他愈发淡定,2005 年又开始到处推荐《道德经》。他尤其推崇其中一句精髓:上善若水。
网易丁磊
丁磊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很专注,比如游戏。2005 年年初,丁磊几乎没有任何新闻传出,直到 9 月,37 岁的网易代理 CEO 孙德棣去世,丁磊才卸任首席架构师,重新出任 CEO。
显然,9 月在西湖论剑被错认的插曲,没有影响丁磊这一年在游戏领域的迅猛增长。
2005 年 11 月,网易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网易在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盛大 —— 当时深陷盛大盒子梦想的陈天桥,看到友商的这个数据大概也是不太开心的。
陈天桥曾不无幽怨地对媒体表示,
盛大和我是网游的代名词,任何关于网络游戏的指责都朝向我。丁磊比我幸福。
不过丁磊的低调也被解读为保守。2005 年 11 月,他曾经在浙大一场演讲中分享创办网易的经历,称当时只想做个小老板,没想过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
同样低调的,还有偏安深圳的马化腾。
这一年,腾讯遭遇了 MSN 来袭:4 月,MSN 中文网聚合淘宝、猫扑、赛迪等九大门户成立抗 QQ 联盟;10 月,MSN 与雅虎达成合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球 44% 的 IM 用户实现内容互通。
来势汹汹。那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的《世界是平的》成为最热门的畅销书,在全球化宣言之下,MSN 此举简直是最明智的政治正确。
但一场血战在马化腾的低调面前硬生生化为了虚无 —— 他选择了回避,只是埋头做事。
事后,有人用 “避其锋芒,不与它硬拼” 的褒赞之词评价马化腾当年之举。但回到 2005 年,针对腾讯和马化腾的质疑频频见诸报端。
马化腾是有野心的。
他想挑战即时通讯之外的诸多领域。2004 年上市成功后,他计划把融资的 65% 用于收购,重点在四个方向:无线增值、互动娱乐、网络内容、与 QQ 密切关联的电子商务。
同样是跑马圈地,有人因此把马化腾跟陈天桥放在一起比较,但得出的结论是:马化腾很难成为陈天桥。
博客教父方兴东曾经在 2005 年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分析:
陈天桥的个人风格是有气魄,做事果断,而马化腾个性不够强硬,比如 2005 年对 MSN 简直就是纵容与忍让。马化腾如果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再狠点;
马化腾还缺乏大企业家的宽阔胸怀,国内很多企业要想与腾讯合作,是一件很难的事;腾讯管理团队过于稳定不变,不利于引进优秀人才,会影响战略视野和规划;
腾讯游戏产品缺乏自身特色,“qq 堂” 之类的产品,有模仿盛大的痕迹。
叁
马化腾在 2005 年重点做了三件事:打败 MSN、成立拍拍网试水电商、收购张小龙的 Foxmail,并为其开设腾讯广州研究院。
这些举动的意义有待日后彰显。相比忙到焦头烂额的马化腾,远在北京的张朝阳和李彦宏都很快乐。
张朝阳在这年最大的动静是搞了一支 “搜狗美女野兽登山队”,登顶 6026 米的西藏启孜峰。度过 2001 年到 2003 年的低谷期后,张朝阳沉浸在江山稳定、搞定董事会的欣喜之中,“快乐得有点忘乎所以”。
李彦宏也度过了一个格外美好的夏天 ——8 月 5 日,他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风光无二。
李彦宏带领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前夕,李彦宏拒绝了谷歌的收购诱惑。
谷歌 CEO 施密特亲赴百度找到李彦宏,告诉他谷歌刚上市,有些经验可以分享;上市不好玩,乱七八糟的规矩一大堆;百度可以选择不上市,谷歌可以收购百度,也可以向百度继续追加投资,双方结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我们上市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李彦宏直接回绝了。
首日挂牌,百度股价高达 120 美元,很快以高达 354% 的涨幅,刷新了美国股市 213 年以来外国公司首日涨幅的最高纪录。
李彦宏一夜之间成为身价 9 亿美元的富豪,百度员工中,也由此诞生了 7 位 1 亿美元、100 多位千万美元的富翁,其中,不乏毕业刚刚三四年的年轻人。
当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评价:
在对科技进步的激发作用上,我认为 “神舟六号” 的作用还不如百度来得大。
而在曼哈顿举行的百度上市庆功会上,李彦宏把妻子揽到怀中,深情说道:
“百度精神里有一种勇气,而我的妻子马东敏博士,则是这勇气的来源。她总能在关键时刻,冷静的提出最勇敢的建议。事实证明,她的那些充满东方智慧的建议,将我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历史在 11 年后重现。2016 年,当李彦宏与百度公司深陷 “本命年” 危机,马东敏再度出山,试图重新把丈夫推向正确的道路。
2005 年,北漂贾跃亭也结识了他的 “关键先生”。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网通天天在线总裁王诚,后者真名令完成。两人很快成为铁哥们。
据知情人士向《财经》杂志透露,王诚理想主义色彩极浓,相信三网融合一定能让视频网站做起来,他曾在 2005 年出版的《通信文化浪潮》中描绘愿景:将天天在线打造成为电视化、娱乐化、家庭化、精品化的 “网络电视。”
贾跃亭头脑清醒又敢于冒险,很适合搞实干。加上两人是山西老乡,老家相距不过两小时车程,很快一拍即合。
贾跃亭和乐视自此进入快车道。
彼时,孙宏斌与他的顺驰已经在快车道里几近失控。为了实现 “超过万科” 的狂言,2004 年至 2005 年,孙宏斌在全国疯狂拿地扩张。但他很快遭遇内外交困:房产调控政策越发严厉,顺驰资金链告急,被迫搁浅赴港上市计划。
2005 年 10 月,顺驰裁员 20%,成为次年顺驰低价卖出的前兆。
肆
“草根当道是整个 2005 年的关键词。”
林军在《沸腾十五年》中如此评价 2005 年。那年,持续数月的《超级女声》点沸了夏天,李宇春成为那个最幸运的女孩,她抿嘴轻笑的青涩照片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为中国草根和民意崛起的标志。
2005 年的互联网市场也透着草莽之气。
第二波创业潮兴起,老牌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们纷纷离职创业。蓝港互动 CEO 王峰在 2006 年 11 月从金山离职时,曾经被 YY 创始人李学凌嘲笑:“你怎么才出来,我都出来两年了。”
王峰后来发现:
除了 BAT,今天中国互联网创业潮最佼佼者的一批人,就是从 2005 年到 2009 年之间起步的,基本上占了今天主流互联网公司的 90%。
具体到 2005 年这一年,新兴诞生的公司包括:
王兴的校内网、阿北的豆瓣、杨浩涌的赶集网、姚劲波的 58、王微的土豆、周鸿祎的奇虎 360、庄辰超的去哪儿……
很多创始人的草根形象也符合 05 级创业者的气质。比如王微穿着拖鞋就去见了 IDG 合伙人章苏阳,后者爽快答应了,事后还解释:要是王微西装革履的,未必能管好公司。
清华毕业生王兴也放下了傲娇。他一直在创业,一直在失败,最后决定:
妈的,不要管什么面子了,我们原创的项目都死了!干脆就抄吧,狠狠地抄!
然后他就照着 Facebook 抄出了校内网。
但正如《沸腾十五年》中提到的,中国互联网行业的 2005 年,在精英和草根之间徘徊,在教堂和市集中摇晃”,这一年,草莽兴起的同时,全球化浪潮也将中国创业者席卷其中。
谷歌在北京新华保险大厦租下临时办公室,不惜惹官司从微软挖来李开复执掌;中国公司开始热衷于在海外开疆辟土,联想完成对 IBM PC 的收购,被称为 “蛇吞象” 的经典案例。
资本也在 2005 年开始觉醒发力。
这一年,沈南鹏离开携程,成立红杉资本,徐新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今日资本,中国 VC 市场新格局即将形成。
还有更多的个人天使投资兴起:蔡文胜 50 万入股 58 同城、180 万入股暴风影音;雷军 100 万美元投资 YY 李学凌;薛蛮子等人投资汽车之家…… 毫无疑问,2005 年这几场堪称经典的个人投资案例,在即将拉开新大幕的中国互联网市场里,起到了启蒙意义。
那年 3 月,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全国 “两会” 中提出了 “中国变革进入‘深水区’” 的观点。
对于互联网江湖,“深水区” 的故事也自此开始。2005 年起,一系列权力变更、格局动荡犹如《权力的游戏》般跌宕起伏,构成此后 12 年的中国互联网主题。
时至今日,腾讯和阿里似乎成为铁王座最有力的竞争者,但对于身处江湖的每家公司和个人,“凛冬将至” 的威胁从未消散过。
危机总会激发斗志,从而诞生成王败寇的新故事。于是这也注定了,下一个十二年的故事同样不会单调无聊。
来源:首席人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