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莉
每次在微信上收到妈妈发来的一长串语音,王子菀都很无奈。虽然很不情愿,但她还是不得不一条一条听下来,有时候一下就是十几条,如果漏掉了什么,还要重新听一遍。她说,真不想打开这些语音,但没办法,毕竟那是她妈。
现年32岁的王子菀正在接受培训,希望成为一名厨师。她的妈妈宋志红住在上海,今年58岁,已经退休。宋志红基本上能体谅女儿的不满,给她发微信时基本上用文字。但她说,文字感觉比较冰冷,而且在手机上看文字对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有困难。所以跟她的老同学交流时,宋志红仍然用语音。
王子菀说,她见过妈妈如何在微信上跟这些朋友互动。她说,他们把手机当对讲机用。
微信语音操作简单,只需轻轻按住手机,用户就可以发送最长60秒钟的语音信息。微信于2011年面世,语音信息是很早就有的一项功能,帮助微信赢得了不少用户。相比文字信息,语音信息给人感觉更加亲切。并且对于使用智能手机键盘有困难的用户来说,发送语音更加方便。几年前,对着智能手机讲话就和最早拿一部iPhone手机一样,是一种时髦。
但如今,发送语音已被视作只有老年人或者销售和司机这样的人群才会做的事。笔者曾在微博上问关注者,平时会不会发微信语音信息,在近200名回复者中,大多数表示不喜欢用语音信息,并且把经常发语音信息的人形容为自私、没文化、上了年纪。
中国90%的网民用微信,其中有一半每天至少花90分钟用微信聊天、阅读、工作和购物,微信堪称国民对话的场所。许多中国人把语音信息看做对自己的冒犯,认为语音信息会导致信息过载。有些人根本不想收到任何语音信息。
在商业中心广州从事知识产权咨询工作的刘昭剑说,他讨厌微信语音,是因为它方便了发送的人却麻烦了接收的人。他30岁的姐姐在南方小城惠州做银行职员,经常给他发语音信息,因为觉得这样更显亲切,他却表示不堪其扰。
由于存在城乡差异、年龄差异、贫富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中国网民分化严重。对微信语音态度上的差异,揭示出错综复杂的数字鸿沟之下又一条断层线。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在微信上聚集并产生碰撞,实际上是在尝试构建新的社会规则。
一些用户和行业观察人士已敦促微信去除这项功能,或者让用户有更大自主权来决定谁能向他们发送语音信息。
当被问到外界对语音信息的抱怨时,腾讯并未直接回应,只表示,微信拥有大量用户,该公司力争提供多种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微信语音消息每条可长达60秒,如果一条说不完,还可以连着发好几条。图片来源:Li Yua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语音指令和视频被视为移动互联网赢得全球下10亿用户的关键所在,这其中的许多人较为贫穷且教育程度不高。互联网数据统计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平均来看,2016年有16%的微信信息是通过语音发送的,而2014年WhatsApp用户的语音信息比例为1%左右。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大城市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轻用户影响了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发展趋势,但如今,互联网公司正把目光放在这些用户之外的群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的报告显示,虽然在中国7.51亿网民中,39岁及以下群体占比为72%,但2017年上半年,只有40岁及以上群体的占比有所增长。这份报告显示,约有27%的中国网民生活在农村地区,12%的网民拥有大学或更高学历,92%的网民月薪不超过人民币8000元(合1,200美元)。
互联网用户的这些特征带动了快手和今日头条等移动应用的流行。快手是一个捕捉中国大城市以外地区日常生活的社交网络视频应用,今日头条是一个新闻聚合应用。受算法影响,今日头条的用户基础和快手类似。
微信的2016年用户报告显示,虽然年龄在55岁以上的人群占微信用户基础的比列仅为1%,但这部分用户每发出五条消息中就有一条是语音信息,而21岁以下用户每发送10条消息中才有一条是语音信息。
腾讯控股一直在尝试吸引老年用户。该公司制作了一个视频包,向老年人展示如何使用微信。在去年12月份的一个年度活动上,微信制作了一个视频展示该应用如何改变老年人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发送语音消息和拨打视频电话所带来的便利。
不管喜欢与否,人们需要学着习惯语音信息,也得去习惯花时间去听语音信息。
总部在北京的分析公司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Data Center of the China Internet)研究院院长刘兴亮称,用户阅读100个字的信息平均需要九秒,而听100个字的信息(不包括停顿的部分)需要22秒。
刘兴亮称,只有在听微信语音信息时才能体会到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来源:华尔街日报·派 微信号:wsj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