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国庆到处是人人人人人,你还想去玩?

为什么国庆到处是人人人人人,你还想去玩?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逢,假期叠加构成长达8天的“超级假日”。

意料之中,到了任何景点,我们看到的是都是人人人人人人人景点人人人人人人人, 但还是有很多人成为了人人人人人中的一人。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预计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假期还没有结束,但关于假期的各种吐槽已经刷遍了互联网:

高速变“龟速”、“步行街”变“挪行街”自不必多说了,长假中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更是令人心塞。比如乱写乱画,“到此一游”比比皆是;垃圾随手丢、景点遭遇垃圾劫;登高爬下“随意拍”、熟视无睹“禁止拍照”;如厕不讲卫生、甚至随地大小便;见缝插针、左挤右挤不排队……

其实,每一年的国庆长假,我们都会听到类似的吐槽。问题引人深思之处也正在于此,为什么长假出游又挤又累,不文明现象又那么多,可一到国庆,我们条件反射就是出去玩?这种条件反射背后的社会心理动因又是什么?

短暂逃离现实

首先,国庆假期谁才是出游的主力军呢?

每天凌晨就得起来扫大街的清洁工阿姨,每天在建筑工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工,或者东莞工厂流水线上的年轻人,他们多半不是出游的主力军,一方面是经济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他们或许得加班,压根就没有长假一说。

早就实现财务自由的上流阶层,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无聊时就坐个飞机到伦敦广场喂喂鸽子,他们平时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休假,因此国庆长假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新奇的,他们也犯不着这个时候去人挤人。

因此,国庆出游的,往往是夹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人,我们可以将他们统称为上班族或都市白领。他们每周工作五天或六天,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甚至更多,一年的假期就是法定假期,一年所拥有的两个长假就是国庆和春节。春节回家团聚了,一年中时间最充裕的假期只剩国庆了,这是他们选择在国庆出游的一个现实原因。

另一方面,这与都市白领、上班族的心理处境有关。都市白领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专业的知识背景,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他们不再出售体力劳动,而是以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为立身之本。随着产业调整、经济下行(失业率增加)、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技术含量劳力的贬值),白领与蓝领的差距渐渐消失,他们不过是资本生产流水线上的“高学历廉价劳动力”。沉重的现实里,他们自然会有“灵魂出窍”的时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们想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到远方寻求美与自由。

这时,旅游可不仅仅是出去玩一趟那么简单,它还被建构成一种可以短暂逃离现实,重获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的释放。因此长假未到时,写字楼里的白领就兴致勃勃开始期待和筹划他们的灵魂之旅了。

消费话语的规训

国庆假期前夕,几乎每个人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会问你这样一个问题:国庆到了,你准备去哪里玩呢?

在不知不觉间,国庆已经跟出游联系在一起了,人们一想到国庆,必然会想到去哪里玩,好像国庆不到哪里去玩,就是反常的。

这样的联想背后,离不开消费话语的规训。国庆前夕,打开各大票务软件APP,就会出现国庆出游的各种优惠活动;各大旅游社的广告也开始狂轰滥炸。无孔不入的旅游信息都在向受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国庆到了,我们出去玩吧。而每一年国庆长假各种关于旅游吐槽,与其说是在劝诫诸位不要长假出游,在某种程度上,它其实是强化了国庆与出游之间的联系。久而久之,我们就形成了“国庆应该要出游”的刻板印象,就像中秋节要买月饼、春节要回家一样。

消费主义话语一方面是通过将国庆与出游建立联系,以规训我们的假期想象,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旅游的包装,勾起我们的消费欲望。消费话语下建构的旅游,是一种“柔性化”的旅游,一种充满美、意境和格调的远方。它肯定不是梁鸿笔下的“中国梁庄”,也不可能是刘绍华笔下的“凉山兄弟”,它只能是具有文艺气质的远方:“好像是从一个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一样,散落在全国各地,那里一定有台湾奶茶铺、有火柴天堂、有烤鱿鱼炸臭豆腐、有义务廉价工艺品、有时光邮局、有青年旅社,也一定有酒吧,还可能有艳遇”。

这时,旅游一方面扮演着某种“文化区隔”的作用,好像你出去玩了,就显得你更有品位、更有闲暇、更有钱,长假出游鄙视链也就是这么来的。另一方面,它又迎合着出游者寻求精神自由的需要,时下不少旅游景点打出的口号都是“小清新”“寻找心灵自由”“精神洗礼”“幸福圣地”,仿佛来到这里你就可以一劳永逸找到幸福的真谛。旅游成为一种结合心灵寻觅、健身、休闲、时尚等诸多元素的“高级运动”,诱导着我们一到假期就产生消费的冲动。

更好地当“加班狗”

苏珊•桑塔格讲过这样一个现象:相机和摄影普及之后,几乎每一个去旅游的人都喜欢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来拍去,而且人们似乎并不是为了学摄影,也不是为了留影纪念,就是漫无目的地玩弄手里的相机。她对这个现象做出解释,说旅游是现代匆忙社会里面的奢侈品,它是“工作之外”的东西,是忙里偷闲的事情,即使是去旅游休闲,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出去旅游,其实最终目的是,回来时更好地当“加班狗”,当好“加班狗”后,再更好地出去旅游。从始至终,我们都是生产-消费这一链条中的劳动大军。很多人以为出去旅游一番,就能够精神自由、灵魂自由了,其实旅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顿悟”,只不过是换一个地方把当“加班狗”赚的钱花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出去玩一趟回来,发现现实困厄如旧,什么也没有改变,除了变得更穷外。

经过这么一番简单分析,不少人应该会感到沮丧,还能不能让我们好好地旅游和玩耍了?理论总是枯燥的,但生命之树常青。任何分析脱离个体真切的生命体验都是不及物,只要你在旅行者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那即便是人挤人,我们也无权置喙。当然了,如果你压根就不喜欢出游,只是长假到了感觉自己得到处走走,假期不发发朋友圈就感觉自己弱爆了,那看完此文你或许会明白:何必花钱买罪受?

来源:南周知道 微信号:nz_zhida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066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