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未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巨头,谁会独领风骚?

未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三巨头,谁会独领风骚?

按照题主的设定,未来 20 年要是还是这三家公司最牛逼,中国的创投圈就别混了,世界也就没前途了!

毕竟 BAT 三家公司今年都没过 20(腾讯成立于 1998 年,阿里巴巴成立于 1999 年,百度成立于 2000 年),现在世界市值前 10 名的很多公司历史也不够 20 年。

(图节选自普华永道根据上市公司 2017 年 3 月 31 日的股票市值数据,发布的 2017 全球市值排行榜)

如图所示,Alphabet 是谷歌重组后的“伞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的名字,于 2015 年成立;而谷歌生于 1998 年出生,年方 19;Facebook 成立于 2004 年;亚马逊成立于 1995 年,今年也刚到 22。

更不要说如今伴随技术的演进,创新的速率大幅提升,今后或许会以几何倍数增长;所以,20 年后大概率不是这几家公司占大头了,而且不排除一家都不会剩的情况。

按照《奇葩说》的套路,既然这是一个“脑洞题”,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代换一下,把脑洞再挖大一点——预测一下未来这三家公司谁先“死”。

首先,错过下一个风口的公司一定会衰落的最快。

毋庸置疑,“风口”不好赶,毕竟风口会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地方起来,对于早期风险投资人来说尤其如此;很多时候,越多人看不懂,越有“未来感”的事情越有可能是风口。不得不说,BAT 三家本来就是风口的受益者,不然也不会出现马化腾在《乘风破浪》里被调侃的一幕。

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电动汽车是特斯拉最早做的,多数人觉得这个是不太靠谱的,谷歌刚开始做搜索的时候,也被看不上过。除非是行业内最顶级的专家,几乎没什么人能看得穿。

更不要说百度已经阶段性扮演了“没赶上趟”的反例。

PC 时代的霸主百度错失了“移动互联网”这波节奏,内容分发的巨头地位被日益兴起的 APP、微信、微博等移动端载体瓦解,内容温度急剧冷却、用户体验一路下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市值跌出中国公司榜单前十,在传统 BAT 格局中暂落下风。

此外,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因受应用、设备终端、人群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更迭的周期其实是更快的。至于“人工智能”是否是技术风口上飘起的救命稻草,在各方面均臻于清晰完善前,尚难看出。

其二,价值越有可能会被替代的公司越危险。

从市值来看,目前 BAT 里面风头最盛的是腾讯,腾讯立足的基础在于社交 / 通讯,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问题。当年微信兴起的时候还是有不小的优势的,毕竟背靠腾讯,有原来的关系链导入,加上产品基础扎实,瞬间代替 QQ 成了社交通讯的新贵。

但是即使如此,这个东西依然很有可能被替代,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

我们不妨上溯 15 年,来简单看一下社交工具的迭代历史——

99 年大侠们的社交工具是邮箱订阅,这款产品在网速为“k”的年代提供了信息下载的解决方案;

进入 2000 年,论坛诞生,与单向传播的邮箱相比,论坛的可交互性推出了初代 “写手”;

2006 年前后流行起了博客和个人空间,又各领风骚五六年;

直到让位于 2012 年的微博(新浪微博 09 年出了内测版,此后一路快速发展),紧接着又是 2013 年的微信(11 年诞生,13 年发布 4.5 版,已独占鳌头)。

显而易见,邮箱订阅、论坛、博客的相继落寞,其实是产品解决问题的能力或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更替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每出现新一代产品和上一代相比,都经过了一次惊险的跳跃。同时,用户在更新工具时,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恋恋不舍、“心慈手软”。

再来说阿里巴巴,建筑在阿里之上的其实是一种商业关系,相对于微信对应的人际关系来说,商业关系的更替反而会慢一点,毕竟其中牵涉的利益更为庞杂、涉及的风险控制因素更多、底层建构的更完备,总体而言难以短期内被替代。

将人际和商业关系比作恋爱和结婚最易理解。恋爱关系虽然亲密无间、你侬我侬,但是利益纠葛少、组合成本低,说分也就分了;婚姻关系就算矛盾丛生,但一想到要面对巨额财产和复杂社会关系的切割,难免下不了手。

最后再补充一个观点——最厉害或底层的驱动还是技术驱动,而技术最先改变的是技术本身,技术被颠覆之后会相应颠覆构建在其上的应用,应用再去颠覆模式。

世间事,大抵如此。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073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