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中国是怎么从一穷二白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的?

中国是怎么从一穷二白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的?

@何夕:

中国是怎么从一穷二白渐成为制造业大国的?

西方发达国家生产85-90分的产品卖到500块钱,中国生产65-70分的产品只卖70块钱。单从产品质量来看,中国当然和西方有差距;但如果结合价格综合考虑,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就明显了。

产品的品质越高,对应的投入成本也就越高;而品质到了一定程度后、还想继续提高,成本会急速上升 —— 这就是品控做到临界点就可以的原因。

如果秉承日式“工匠精神”,在追求品质的路上梗着脖子不回头,那么产品的价格只会越来越高,并渐失竞争力。

事实上,这就是中国制造崛起的过程:用70块钱、65-70分的产品,慢慢吃掉西方85-90分、但卖到500块钱的产品的市场份额。

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面刚起来,西方产品会有一个渐渐降价的过程,中国产品也会有一个品质逐渐提升的过程:直到西方产品降价到250块钱,依然被产品品质提升到75-80分、只卖70块钱的中国产品压制的时候,果断放弃恐怕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与其说西方人要把持所谓的“产业高端”,倒不如说是对“产业低端”的理性放弃。另一方面,中国以成本为优势,切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之后,逐渐提升品质、并蚕食西方制造的市场。

在get到低端市场之后,部分西方制造仅剩下来的高端产品不足以撑起公司,只有萎缩、甚至倒逼,这时候中国再反向收购、并吸收西方的高端制造技术,从而完成逆袭。

西方产品的价格从500块钱降到250块钱、竞争力依然不够,所以理性放弃 —— 为什么不继续降下去?

因为成本是刚性的,再降就要亏损了。

为什么中国产品能够那么便宜?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低,西方所谓的“人权洼地”。中国工人勤劳,可以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即使处在下班或者休假状态,有了订单也能及时响应……这是西方人做不到的。

记得当年西方对中国光伏“双反”,一个我认识的、行业内姐姐就愤愤不平的吐槽:西方企业普通员工出差就头等舱,我们国内的老板出差也是普通舱,价格低都是省出来、拼出来的,怎么就成我们倾销了?

品质很重要没错,但不是产品竞争力的唯一。不但偏执强调无上限品质是一种病(所谓“工匠精神”),而且大部分号称欣赏和认可高品质产品的消费者,也多数是叶公好龙 —— 你欣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为了让米饭达到理想的温度,他会让徒弟不停用蒲扇给米饭扇风;为了让章鱼好吃,他会让徒弟给章鱼做30-40分钟按摩……

但他的寿司店人均消费高达3万日元(1800元人民币),你愿意为“工匠精神”买单吗?一般的工薪阶层、也是消费者中占比最多的群体,会去吃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086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