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oLyu
我,家在宁波南郊一个小镇,一个很小很小,普普通通的小镇。
小镇的中心是一条商业街,街边有一个菜市场,一个连锁超市,和一些药店,餐饮店,服装店,水果店,以及包我家开的家具店。商业街外围是两三个居民小区和医院,小学,再往外是小镇下辖的十几个村庄,大片大片的农田。
通往镇外的马路,只有一条;
出镇的公交,一天三班;
移动电信营业厅,镇上没有;
四大国行的门店,不存在的……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镇,这些年也开始起变化了。
2014年寒假,大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在杭州读大学的我,已经深刻体会到网购和移动支付的好处。于是我回家便动员父母,劝他们使用淘宝购物,使用支付宝转账。
当时,浙大的银行卡是建行卡(杭州),而我父母只有农行卡(宁波),为了避免手续费,我不得不在宁波开了一个建行卡。这样,打生活费时,宁波农行卡→宁波建行卡,宁波建行卡→杭州建行卡,才可以免手续费。
一开始,母上大人本能的排斥这些新兴事物。不管我如何劝说,她都以“反正我用不着”推托。但是,当听说支付宝跨行转账可以不用手续费,甚至汇款都不用去银行排队时,我妈才勉强同意开通了支付宝。随后,我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教会她用支付宝。
至于淘宝,我妈是坚决不肯学的。不过此后,我的生活费都是用支付宝接收的,至于那张宁波的建行卡,早已不知哪儿去了。
2014年暑假,杭州的商家二维码收款已经悄然兴起,而宁波仍然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顾母亲的反对,打印了一张她的支付宝收款码,贴在了店铺墙上。这张二维码自然没什么大用,因为偏僻的小镇上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移动支付。我妈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看,又没人用,贴着干嘛呢。但无论如何,我家成了小镇第一家开通移动支付的店铺,甚至早于那家连锁超市。
那个暑假,也并非一无所获。当我替我妈在网上买了第一双鞋子之后,她高兴地向邻居们炫耀了三天:看,这是我儿子在网上帮我买的鞋子!自此之后,我妈很快学会了淘宝网购,没事便刷一刷。
更可喜的是,那个暑假,圆通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网点。这个小镇,从此被纳入物流世界。而我,也再也不用开学的时候,带着大堆物品上火车了。
2015年寒假,回家之后我妈便告诉我,之前有顾客来买家具,用的是支付宝付款,而她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由于大型家具价格昂贵,顾客都喜欢刷卡,银联的POS机需要抽成0.4%,几千上万的家具,手续费高达几十上百,而支付宝却一文不取。我妈说她简直爱死支付宝了。
寒假里去购物,意外发现超市也贴了一张支付宝收款码,便问可否支付宝付款。营业员明显愣了一下,随后手脚无措,不知如何收款。我扫码付款之后,营业员说,这张码是老板让贴的,平常很少有人用,而我是她上班以来遇到的第一个……
那一年寒假,我身上穿的新衣,和往年有些不同,因为那是我妈从淘宝上买的。
2015年暑假,我教会我妈如何用支付宝缴纳水电费,电话费。当时,小镇上的居民必须去银行(农村合作社)缴纳水电费,颇为麻烦。自然,我妈再次体会到了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那年暑假,我妈首次开通了微信支付。起因是她希望买一只新的电饭煲,于是我帮她下载了京东,又因为京东,开通了微信支付。
那个暑假,隔壁小店的阿姨看了我家的二维码,甚感羡慕,便要我帮她打印了一张支付宝二维码。
2015年下半年,我去香港做交换生。在港期间的生活费,全部使用支付宝转账,跨越边境,跨越银行,跨越网络。我小姨知道之后,感慨以前去香港工作,汇款是何等麻烦,找银行,算汇率,如今真是大变样了。
2016年寒假,从香港回来之后,立刻感觉大陆的移动支付发展加速了。在深圳逗留两天,已是处处可用支付宝和微信,想起在香港积攒的一大堆硬币纸币,隔三天就要去充值的八达通,钱包里塞不下的百元港币,我敏锐感觉到大陆开始首次在某一生活领域超越香港。
回到浙大,忽然感觉出门只要带支付宝和校园卡足矣。回到家乡,连锁超市到处贴着支付宝活动日,微信扫一扫优惠的牌子,收银台的二维码贴纸也换成的更高级的扫码枪。我妈告诉我,买家具用支付宝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不少人用微信。于是我便在网上订制了一个贴有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的扫码牌,取代了墙上的贴纸。
那个寒假,我妈从天猫和京东买了很多年货,衣服,带去了奶奶和外婆家,又好又便捷。
那个春节,我第一次收到了我妈的红包——微信红包。
2016年暑假,小镇上的小商铺开始贴起了支付宝和微信二维码。而网购也渐渐普及,有些小商店,已经倒闭了。我妈告诉我,她在市区进货的地方,也开始接受支付宝和微信。从此,她再也不用带着大笔现金,或者计算哪张银行卡里有足额的钱后再去进货了。
那个暑假,外卖APP也开始在小镇使用了。那个暑假,我妈第一次掏出饿了么,订了500米外一家川菜馆的一桌饭菜,用来款待送家具上门并卸货的卡车师傅们。
那个暑假,隔壁小店的阿姨说,真的感谢我在那么早就帮她贴上了二维码,让她得到了很多回头客。其他小店在时代大潮中的纷纷倒闭,而她得以幸存。
那个暑假,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7年寒假,共享单车忽然爆红,那个寒假,我们一家三口在宁波市区吃了顿午饭。点的菜是在大众点评上看的推荐菜,付款用的是Apple Pay;随后,我在美团上买了三张电影票,三个人骑着ofo小黄车去了电影院。我妈说,以前和父亲谈恋爱的时候,父亲就是这么和她一起骑着车,聊着天……
那个寒假,我妈帮外婆入手了一只红米,安装了微信,顺便开通了微信支付。现在,我妈给外婆的生活费,是通过微信转的;我妈和外婆聊天的方式,是微信视频通话;老人家现在最爱的事情,就是每天走上一两公里路,去那些有微信支付优惠的商场买菜。老人家不缺时间,只是享受这种优惠的感觉,说是还能锻炼身体。
那个寒假,我妈忽然意识到,她已经很久没去银行了。
那个寒假,隔壁小店的阿姨说,现在,小学都可以用支付宝付学费了。
2017年暑假,走在小镇的街上,好多的日用品商店都倒闭了,却多了很多炸鸡奶茶店,西点蛋糕店,OPPO和VIVO 的手机店。毫无例外,这些店家都贴着付款二维码。以及,好多餐馆都提供了外卖服务。
这个暑假,城镇化也在加速。小镇上又新盖起了两个居民小区,很多农民离开农田,成了居民。自然,我家家具生意水涨船高,好多新居民出手阔绰,而且大多使用微信支付。
就在这一瞬间,我感觉到,虽然我们只是一个荒僻的小镇,却也一样被这时代大潮裹挟,卷进了大数据时代。农村地区,原本应该与网购,移动支付,O2O生活,外卖,共享单车等绝缘,现在,我们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便利。
感谢两位马爸爸。
2018年寒假,我期待小镇有更好的发展。
…………………………………………………………………………
后记:
大学四年,也正是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四年。写下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回答,也是对这四年自身经历的一个总结。我的母亲,从一个保守的平凡妇女,变成了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时代先锋;我的小镇,从一个故步自封的小镇,成功地和外面的城市平等对接。
当我回想起那些年,第一次贴上二维码贴纸,第一次教母亲网购,第一次在超市用支付宝付款时,我意识到,我就在经历历史,我就在创造历史。
………………………………………………………………………………
再后记:
移动支付,其实也是分阶段的。
我刚开通支付宝的时候,为的是网购;
我妈开通的时候,图的是转账方便;
能在小镇渐渐普及,是因为二维码支付的便捷。
至于外卖,团购,火车票等,虽然杭州宁波很早就在用了,但是对于小镇来说,其实是陌生的。因为乡间小镇,没有那么多电影院,餐馆,也就用不到这些。
而对小镇影响最大的功能,说来可能不信,是移动支付中的缴纳水电费,手机话费充值。之前因为缴费不便,镇上有好多代理收费点,现在一家都不剩了。
影响第二大的功能,才是网购,这主要是因为网购主力军是年轻人,而镇上的年轻人大多去城市发展了(包括我)。中年妇女其实更喜欢亲自在店里挑选货物,图一个安心、但即便如此,镇上的衣服店也倒闭了一半。
移动支付,同样也是分种类的。相比年轻人对支付宝的偏好,老年人和农民这些后来者,会更喜欢微信支付。因为他们不一定会网购,不一定有支付宝,却一定有聊天用的微信,那么开通微信支付也是顺理成章。就整个小镇而言,微信支付的比例更重一些。
总体来说,小镇是滞后的,很多功能都是过了一年两年才传到小镇上。但是移动支付的力量没有因为滞后而衰减。所到之处,尽皆激起尘埃一片。
这些年,因为网购而倒闭的店铺……
这些年,因为移动支付而失业的代理商……
这些年,因为支付宝而冷清的银行……
这些正在城市里发生的事情,也正一个不漏的在我们的小镇上发生、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