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有多严重?

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有多严重?

作者:天涯明月刀

现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日本的阶级固化程度在世界上算中等偏下程度,总体来说略高于欧洲国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并没有一个遍布整个社会的、广泛的贫困圈。

看了一下,很多知友的回答都说明没有在日本生活过,所以简直是错到我怀疑你们遭受了替身攻击。

(1)教育问题

先说一下这个回答:“首先,一个非东京都圈孩子要是读私立大学,一年生活费不算,房租加学费 200 万挡住算好的了”。按照日本政府官方指南,关东地区的平均生活费大概是 87000 日元,包括住宿费。东京略微高于平均水平大概能到 100000 日元,然而东京顶级大学基本上都有关东校区,例如我曾经去过工科堪比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的东京工业大学,就是在横浜校区,在那里基本上和近畿地区消费水平差不多,基本上 80000 日元属于一个周可以下馆子的生活水平。

这个人“房租一个月五六万一年”指的应该是ワンルームマンション,相当于在上海租了个一室一卫开门厨房的小单间,在我住的上海这个价格基本上 3000 人民币一个月起,这个估计比中国大学的留学生公寓都豪华的多。基本上大部分人要租房子也都是共用的房子(キッチン、トイレ等共同的类型),在东京的话基本上 30000 日元左右可以解决。大部分人去私立大学都是读法、商、经济,而日本的私立学院的法、商、经济平均学费大概是 884,841 日元每年。

所以实际上,你如果在东京一年 9 个月上学非常省的话——中国人可以做到官方指南的 3/4 以下,而且像我一样从来不打工赚钱,大概最低只需要 150 万日元,比较爽的的活大概 200 万就够了。由于日本的人均中位收入大概是 310 万日元,所以实际上大部分家庭想让你上学非常轻松。绝大多数情况下,家庭没有办法供得起的是私立大学的艺术类等等(1,390,960 日元),极少数情况下是私立大学医 / 牙类(350 万日元 +),你非要读最热门的还要去私立大学,这真的是没人救得了了。

大多数情况下日本家庭都是去有财政支持的国立大学 / 公立大学等,最好的私立大学庆应大学也就是勉强能进前 5 的水平(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工、一桥大学、大阪大学)。庆应大学最拿的出手商科也不会比东京大学、一桥大学、京都大学更好;即使你非要拼商界人脉,一桥大学、东京大学还是人脉关系更好。通常情况下,普通人根本没有理由去私立大学。

按照我比较了解的京都大学为例。本科的学费算是国立大学 / 公立学校比较贵的,学费为 535,800 日元。一般来说近畿地区的平均生活费是 81000 日元,京都经济水平算是近畿地区比较低的了,所以应该还要低一点。还是要强调一点,81000 日元是每个周可以下馆子的水平,通常来说一个人住单间大概 50000 日元,合租一个月 30000 日元不到。如果你很省,一个月 60000 日元也可以拿下来。所以一个京都大学的学生你比较爽的活,一年大概只需要 125 万日元左右,你比较省的话只需要 100 万日元就行了。

由于日本的相对贫困人口(收入低于中位收入一半)大概占了 16%,所以如果你属于贫困水平其实就可以申请“授業料免除”、廉租房、奖学金,如果这样子贫困生平均也就是一年 40 万日元就够了。

由于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在 310 万日元左右(OECD Better Life Index),所以实际上你只需要 40% 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可以上一个非常好的大学,然后还可以过比较爽的生活。

而中国 2016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22000 人民币,大学学费按照 5000 人民币算,住宿费 1000 人民币。活得比较爽的话大概一个月 1000 人民币吧,那么一个学生一年也要花 15000 人民币,反而需要 65% 以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能上学。由于中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11000 人民币,这一部分依旧占总人口 40% 以上,就不用说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 5 年前上的大学,那么这个比例会更加难看。

实际上除了中国人非常喜欢去的美国、澳洲、英国外,基本上所有发达国家的教育获取难易程度都远远低于中国。当然中国人非常喜欢去以上的几个教育产业化国家,当然自以为自己的教育低廉可以打败发达国家。少数去其他国家留学的国家,难道不知道留学生交钱多,不能拿来判断本地人的获取教育难易程度?

另外买房问题,我哥哥就是千叶大学毕业第四年结婚然后在东京买房的,园艺公司也就是平均社畜的收入 300 万日元。买的属于东京的平均水平(或许还偏下),4000 万日元不到的,那个 7000 万日元的新宿区房子才是身份象征的可以来喷我一下。你不爽,可以在上海徐汇区买房,我还在上海的时候听说是 1000 万均价,不知道有没有涨,欢迎提醒我一下,我晚上做个美梦。

(2)流动性问题

实际上现有的研究表明,日本不仅平等程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代际流动性依旧高于平均水平。很多人以为中国、美国是代际流动性更高的——例如获得赞数最多的,错的没边了,欧洲、日本反而是更高的。很多人也拿盖茨比曲线来说明了,日本的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略低,说明一个日本人继承父母地位的可能性更低。

欧洲和日本更加平等的秘诀在于政府转移,虽然欧洲、日本、美国的第一次分配基尼系数都是相近的,但是第二次分配后美国就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发达国家。

而日本和欧洲代际流动性更大的原因则在于在欧洲和日本没有一个遍布整个社会的庞大贫困群体,而在中国和美国这一个群体的规模远远超出想象,由于这部分人上升可能性极低,所以实际上看似诞生一个一个财富神话的中国和美国流动性反而是世界上差的国家之列。

在美国一个典型的贫困人口形象就是西班牙裔、非裔的单亲家庭,在中国就是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美国的单亲家庭少数族裔通常收入不会超过 15000 美元,基本居于贫困线以下。在中国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城市的 30%,在 10 年以前这个数字甚至只有 24%,如果按照 OECD 的贫困线标准——那么中国的相对贫困率高于 30%。

在美国这一情况表现为,阶级固化表现为最后的 20% 进入最前的 20% 的可能性只有 8%,如果你仅仅看美国新诞生的科技富翁,肯定会误以为美国流动非常顺畅,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底层连爬上去上一个 20% 的可能性都不会超过一半。一个事实是实际上美国最低层的 20% 群体只有 9% 能取得大学学位,而美国的平均水平是 32%。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310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