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英国那些事儿 说的“克隆自己的小龙虾”的事情。其实这个事情挺有意思的,不单单是“能好怎”这么简单。
首先,这个事情是真的。而且不是最近的事情。首先这个小龙虾,其实祖上还真的是我们吃的小龙虾(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同属亲戚,学名Procambarus fallax,水族上叫龙纹螯虾。
不过故事里的小龙虾,和它的祖上并不完全一样,因此被视为一个变型,因此学名就成了Procambarus fallax f. virginalis ,那个f.就是“变型”的意思,因为德国最先研究,因此还有个德文名叫Marmorkrebs。
这个变型其实2000年左右就有人开始关注了,不过主要是在水族圈子里,后来才慢慢被科研界得知。其实开始科研界还挺开心的,因为好养,繁殖的又快,所以很多做甲壳类发育的还拿它当模式生物样。
不过后面的研究发现,我擦,这货居然是个三倍体。这个三倍体怎么产生的,目前还众说纷纭,有一派观点认为就是龙纹螯虾偶然自发三倍化形成的(也就是同源三倍体),还有一派观点认为是和其他同属螯虾杂交后三倍化形成的(也就是异源三倍体)。不过总共造成的结果就是,本来正常的二倍体有184条染色体,而现在这种小龙虾,有276条染色体。(图1)
染色体组加倍了还不算,这个小龙虾还获得了一个牛逼的能力——孤雌生殖,也就是说,它的卵可以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个体——当然和它母亲一样,也是雌性的。处女繁殖很好很强大,这也是变型名virginalis的来历[doge]
这里估计有学生物的同学要问了,三倍体怎么进行孤雌生殖?减数分裂怎么办?这里就到了重点了:这货的减数分裂也很奇葩。在卵原细胞开始要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这货的276条染色体有了很神奇的行为:在一部分卵中,276条染色体复制之后,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进行,直接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另一部分卵中,276条染色体复制之后,会形成184和92两群,好像进行了一次第一次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但是是不均等的),随后再进入第二次分裂。不过不论哪种方式,整个细胞在整体上只分裂了一次。所以最终获得的细胞,依然有276条染色体——和母体相同,相当于克隆了。但是由于依然是卵原细胞进行的类似减数分裂的分裂,因此这个是有性生殖中的孤雌生殖,而不是无性生殖(图2)
这个能力让这种小龙虾蔓延很快,具有入侵性。欧洲、美洲和亚洲都有入侵迹象。主要就是水族爱好者养不下了随意放生所致。所以说,随意放生是个很不好的行为。
最后到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能好怎上。其实完全做熟吃没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这货的个头有点偏小,通常体长不到10厘米,吃起来费劲还没肉…..所以并不看好依靠吃货来解决入侵问题…..想一想目前的牛蛙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