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我一个大学生,在父母眼中,说的话反而不如一个卖保健品的让他们信服?

为什么我一个大学生,在父母眼中,说的话反而不如一个卖保健品的让他们信服?

@破破的桥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知道我是主要研究网络舆论的。在这几年里,很多人向我提过类似的问题。比如:

1.为什么我一个大学生,在父母眼中,说的话反而不如一个卖保健品的让他们信服?

2.正规的医院如果治不好病,就有医闹,按同样标准,莆田系医院门口应该天天都有无数医闹才对啊,为什么这类医院或者江湖游医的医闹,比预想的要少得多?

3.同样是自媒体,为什么正规做新闻的,能力差不多,也花费了同等精力,却99%做不过搞营销号的?

4.既然伪科学能传播那么广,是不是他们文章里有什么助长传播的秘密?我们做科普的,能不能像他们那样写文章来增加传播量呢?

5.大家经常批判逻辑思维以及高晓松等人,说他们什么地方有点错误,或者歪曲了引用的原意,以学术标准看质量不高。那为什么大学教授正常讲课在网上销量往往不温不火,而百倍于前者的人们都去听这些人?你觉得他们有正面意义吗?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同一个问题。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能回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题主说,伪科学比科学更受欢迎。其实这也看人群。伪科学并不是一个东西,它也分层次。比如对于我们的父母辈来说,可能一个完全瞎扯的养生谣言,或者一个讲述食物相克的帖子,不需要给出任何论据,只要写得出色,给他们恐惧感,就能获得火爆的传播。

但是对于名校大学生来说,他们能接受的伪科学就需要稍微包装一下了。我在《忽悠的原理与技巧》那本书里,讲了“学术式忽悠”。里头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Chee Liung Wun博士说,一天摄入20000微克的莱克多巴胺,才会出现不适症状。(Humans would need to consume more than 20000mcg of it per day to have any ill effects at all.)。相关知识可以参考欧洲食品安全局ESFA的相关链接 http://……。
(注:莱克多巴胺即瘦肉精的主要成分)

像上面这种写法的伪科学,就能够一路从本科骗到博士。除非是专门搞这个行业的,能看出你在胡扯,其他人,哪怕受过很多学术训练,都会觉得你逻辑严密,材料丰富,论证无懈可击,科学素养很好。

我把这个问题变换一下,为什么同样是传播伪科学。父母辈对前一种形式接受程度更高,而现代学生对后一种形式接受程度更高呢?

这是因为交流成本的原因。a和b交流,什么情况下交流是最容易的?是两者在知识背景,观念,结构,逻辑,形式接近的情况下,交流是最容易的。因为人们有保护自己固有观念和知识结构的冲动,他们会容易接受与之相符的信息,而难以接受与之不符的信息。当你想用交流来改变别人,比如向对方推广新的知识,或者改变对方的某个观念。这个时候如果你和对方在其他知识结构与观念上都很接近,对方就很容易认可你向他推销的那个新观念或新知识。因为它需要听众改变自己旧的东西最少,甚至由于你们背景相似,你得出结论的逻辑和材料也往往会被他认可。

如果你和对方在世界观、知识背景上全部格格不入,那么就非常困难了。因为你要把对方的信念全部击碎,需要更换太多的东西,这就需要非常多的时间。然而,交流的另一个特点是,交流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比如说人们上网辩论,对一个观念通常只能花费五分钟的精力。他支撑这个观念的材料可能有a,b和c。你发现这三个材料都是谣言,觉得仿佛很容易,你只要一个个辟谣就行了。实际上,如果你向他讲清楚的时间超过五分钟,比如你花五分钟只能驳倒a。那就失败了,因为人家不听了。时间到。99%的人,在网上是不会像中学那样,坐下来听你讲课一个小时的,在他认为自己正确你错误的情况下。

你可能会庆幸,毕竟我驳倒了a啊,那我下次再找机会跟他聊两三次,驳倒b和c不就行了?其实不然,人对认知失调是非常敏感的,当他发现材料a被辟谣,不足以支撑他原有的观点,他会感到不舒服,出于保卫自己观点的需要,他会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支持他观点的新谣言d,来取代a的位置。所以你下次见到他,再讨论同样的问题时,你需要面对的困难不是b和c,而是b,c和d。你需要谈的次数不是两三次,而很可能是50次或者100次。谁会和你在同一个观点上交流那么多次?

所以比如你作为大学生,在和家长交流一个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不是在找论据驳斥你的观点,而是会很快地感到不耐烦,十分钟后就拒绝交流。这是他的注意力极限到了。为什么他可以听一个卖保健品的,连续说一个半小时,却无法和你一个大学生,交流十分钟呢?因为在这十分钟里,你给他灌输了太多的,与他原有观念不同的东西。他的错误观念,是建立在海量的错误材料和很多更基础的错误观念之上的。他的知识结构和你完全不同,当你试图改变的东西太多时,对方会觉得非常厌烦和疲劳。这个时候,你是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说服对方的,也就是说你的交流是失效的。而你父母的知识结构,往往会和那个卖保健品的更接近,甚至思维方式都一样。后者远比你这个亲生儿子或女儿更具亲和力。

剩下的那些问题,大家可以照这个思路继续去想,我觉得自己已经说的太多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421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