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房昊
从前有个书生,正金榜题名,春风得意,忽闻噩耗传来,老父亲病重家中。
那会儿朝廷官员过盛,师父告诉他,你回家尽孝,便有可能再也不得录用。
书生沉默片刻,向师父一拜,毅然离京而去。
师父笑着送他,说今日,你正式出师了。
此后九年间,书生沉寂乡里,潜心著书。
那年南方爆发民乱,悍匪成群,无人敢去赴任,这才空出职位来。
书生抖抖长衫,说臣愿赴任,为朝廷分忧。
有人说他傻,书生不明白,说读圣贤之书,上报君王下安百姓,傻在哪里?
那地方的长官,是提点刑狱的叶宰,听说此人此事,当即拍板重用书生。
半个月后,书生开仓放粮。
叶宰:……大哥你这是什么状况,剿匪你放粮干嘛?
书生说,我在乱军之中走访半月,发现这里的盗匪其实不多,饥民流民才是盗匪主力,开仓放粮,会比大军围剿更有效。
叶宰眉头紧蹙,书生疑惑,说有什么问题吗?
叶宰皱眉:你什么时候去走访的,多危险呐!来人,拨三百人去保护这小子!
书生:……
书生笑了笑,能碰上这样的长官,是他人生幸事。
那些天里,书生赈济乱民,几天后书生觉着民心已定,盗匪军力不多,一挥手,又带着三百人去偷袭敌军大寨了。
叶宰听到消息大惊失色,心说我给你三百人,不是让你这么用的啊!
书生大胜而归,还斩了贼头子。
叶宰:……
叶宰哈哈大笑,一拳锤在书生胸口,说你小子可以呀!
书生平日里不苟言笑,此时一笑如春暖花开。
那会儿还有个将军,同样是奉诏讨贼,却怕盗匪太多,不敢进军。
见书生大胜,将军来了精神,只觉得盗匪都是菜逼,挥军就要硬上。
于是一场大败,将军连命都丢了。盗匪从此气势如虹,数量比从前更多。
朝廷按耐不住,派了个叫魏大有的人来。
彼时叶宰和书生正顺风顺水,书生用兵谋定而后动,每战必胜,颇有大将之风。
魏大有至,笑嘻嘻找到书生,说要跟书生商量件事。
书生还很奇怪,说大胜在即,又有何事?
魏大有:你有没有发现,你每次剿匪出战,都是三五百人的小战,这样的功绩你得不到升迁,史书上更不会留名,不如……你莫再振抚,最后一战,我们大杀四方,杀几千颗头颅,该能让我们名扬四海!
书生的眼神越发锐利,魏大有却更加振奋,他说名扬四海,步步高升,我们才能有机会一展雄图,这也是为了江山百姓啊!
书生拍案而起,定定看着魏大有。
书生一字一顿,说魏大人,人命大如天,冤魂不安呐!
魏大有一怔,书生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那年,书生还是只带三五百人,平定了连绵数县的盗匪。功成之后,叶宰升官调走,书生还只是个小小主薄。
魏大有,成了书生的顶头上司。
魏大有说的不错,书生这份功绩,没能上宋史,还升不了官。
或许唯一有结果的,就是少死了许多的人。
魏大有嗤笑,说这种结果,不过如一场笑话。
书生就叹气,说以魏大有的为人,迟早会把这里的百姓再度逼反。
魏大有面无表情,默默罢免了书生。
不久后,果然是乱民复起,盗匪猖獗。魏大有满脑子都是乱世出英雄,却无比平淡的死于贼兵之手。
朝廷又派人来平叛,这次是名臣陈韡。
书生的师父与陈韡有交情,把书生推荐出来,领兵作战。
那年书生“提孤军从竹州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军中将领无不心服。
终于,书生因军功受人赏识,一步步从县令做到了提点刑狱官。
这些官职都算美差,同僚纷纷恭贺,说你的苦日子算是到头了。
书生就笑着回复,说可惜宋某过惯苦日子,还真不知美差该怎么当。
那年他提点广东刑狱,衙门里的人都懒散,他刚赴任的时候,两百多件案子悬而未决。
衙门里的人毕恭毕敬伺候着,说您老有什么想逛的,想玩的,都随您。
书生恍若未闻,只翻着案卷,说有这么多人死得不明不白,本官还能去哪,只能是坟堆墓前,开棺验尸。你们……谁陪我去?
那会儿仵作这种活,都是下贱工种,没人看得起,官员都笑,说大人这是开玩笑呢吧。
书生一拍桌案,陡然变脸,说开玩笑?你们尸位素餐,枉法渎职,这都不是开玩笑,本官去勘验受害人,反倒成了玩笑!?
冤魂在下,皇天在上,究竟是谁活上一辈子,都给活成了玩笑?
八个月间,书生亲自验尸,验骨,案发现场里搜集证据,公堂之上洗冤昭雪,将两百余件案子一一审结。
百姓为之动容,天下尽知宋青天大名。
不错,这位领兵作战的书生,正是写下《洗冤集录》,开法医先河的大宋提刑官,宋慈。
或许是审案太多,又或许是那个世道太浊,宋慈怎么审也审不清楚。
那年他头痛病发,与世长辞。
《宋史》里没有他的列传,书生奔波在百姓之间,为一条人命而执着,未能建功立业。
好在,历史的魂魄永远不仅只在书中,它长久的存于人心之内,天地之间。
千载之下,不曾磨灭。
网上能找到清代藏书家写的《宋史翼》,只看到影印版,竖版繁体无标点,里面有宋慈的传。
首发微博,本人原创。
啊对,顺口提一句,宋慈的师父是理学大家,名叫真德秀,是真的秀……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