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在北美创造奇迹的黑豹,在中国只是一部普通电影

在北美创造奇迹的黑豹,在中国只是一部普通电影

漫威第一部以非洲裔英雄为主角的电影《黑豹》,它在北美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黑豹》在北美上映三个星期,累计票房已经超过 5.2 亿美元。以总票房来计算的话,它仅次于 2012 年上映的第一部《复仇者联盟》的 6.23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同样是上映第 21 天,《复仇者联盟》的票房仅为 4.76 亿美元。按照目前的走势,《黑豹》很可能将成为北美市场最成功的漫威电影。

然而《黑豹》在中国也只是一部普通的漫威电影而已。尽管首日分账票房达到 1.23 亿元,在所有于中国上映的漫威单体超级英雄电影中仅次于《蜘蛛侠:英雄归来》,但后续的票房走势并没有延续首日的表现。其最终票房可能会在 7.5 亿元左右,这个数字差不多也就是漫威电影在中国的标准结局。

《黑豹》被评价为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票房数据能够作证这一结论。根据 BoxOfficeMojo 的统计,《黑豹》北美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达到了 55.9%,是所有漫威电影中最高的,而整个漫威电影宇宙的平均水平则仅为 40.1% 。

在近年来的好莱坞 A 级大片中,《黑豹》是唯一一部以非洲裔美国人为主角,并且占据全片绝大多数主要角色的电影。这种切近的认同感自然会引发非洲裔美国人群体大量观影。根据美国电影协会 (MPAA) 的数据,在 2016 年非洲裔美国人占到电影观众的比例为 15%,而调查机构 PostTrak 的数据则显示,《黑豹》的观影群体中非洲裔美国人的比例达到了 37% 。

但这不是《黑豹》能够获得成功的唯一原因,非洲裔美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 12%,这一群体能够发挥的作用并没有那么显著。既然《黑豹》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说明它对其他种族的人群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西洋月刊》的分析就认为,《黑豹》在满足传统的超级英雄电影类型之外,还加入了一定的作者性表达,使得电影脱离了已经开始让观众感到厌倦的视效大片套路。

与《雷神 3》、《银河护卫队 2》这样纯粹的喜剧电影相比,《黑豹》确实拥有更丰沛的解读空间,而这建立于电影中虚构的国度瓦坎达之上。一个凭借着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国家,是不是应该选择避世,还是应该选择积极介入国际事务?这个国家为何还保留有君主体制,并且依赖于赤身肉搏的仪式来选择国王?其中的诸多问题,都能够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形成对照。

导演瑞恩·库格勒也注入了许多与传统电影类型背道而驰的元素,例如一个反向运用的“王子复仇记”故事,从而让《黑豹》中的反派成为漫威电影历史上最有力量的一个反派。此前,他的处女作《弗鲁特维尔车站》获得了以独立电影出名的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并且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最后,《纽约时报》还提及迪士尼对于这部电影格外关注。不仅漫威电影宇宙的总制片人凯文·费奇和迪士尼影业负责人艾伦·霍恩对其投入了大量关注,迪士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也特批了《黑豹》的 2 亿美元预算,比《蚁人》和《奇异博士》高出了 30% 。《黑豹》的宣传期也被拉长到 9 个月。

这些因素加起来共同促成了《黑豹》在北美的票房狂潮,而中国则自有国情。

《黑豹》在中国的大规模宣传只能在定档之后才能开始,当中还夹杂着一个狂轰滥炸的春节档期,因此留给《黑豹》吸引观众的时间相当有限。根据电影调研公司凡影的数据,《黑豹》的知晓度还不如下周上映的《古墓丽影》。

从中国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来看,他们不会过多关注《黑豹》表现出来的种族命题。事实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民族主义,而这与种族平权的理念,在根源上是存在一定冲突的。会对电影中作者性感兴趣的观众群体就更少了,本周《三块广告牌》扩大放映规模,票房也没有比之前一周表现更好。

猫眼上的热门短评就可以看出来,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还是只把《黑豹》当成一部普通的爆米花电影,无论是好评还是差评,评论的焦点都是特效、配乐、动作、打斗。只有在豆瓣上,用户才会为这是不是一部“政治正确”电影而产生争执。

一旦中国观众这样理解《黑豹》,那么它获得的待遇显然就不会和此前的《雷神 3》、《银河护卫队 2》有任何区别了。

推荐阅读电影最TOP点评:《黑豹》这就是传说中的漫威史上最佳?你一定在逗我

来源:好奇心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456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