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一个外地人对上海的偏见

一个外地人对上海的偏见

上海我来过五六次,但几乎每次都是匆匆路过,住一两晚就走。前几天跟盖得排行一个餐饮小组的编辑来上海,这次是真正的住了一周,而且每天都步行10000步左右,各种扫街探店,编辑们探索上海的日料、粤菜、小龙虾、书店……我不写具体的报告,干脆整个的谈一下城市吧。当然,只是个人感受,不足为据。

在吃这个方面,上海一直都不差,在上海可以随便钻进路边的本地快餐小店,东西都不会难吃,这种城市在中国其实并不算太多。

个人认为就快餐而言,上海擅长的其实是面食而不是米饭,街边任意一家苏式面+灌汤包,水准都很在线,然而如果要吃米饭+小炒,同样一家店里,炒菜的水平就要低一大截。高端餐饮方面,很多人都会认为上海的日料一定是国内最佳,但我们的日料编辑试吃了在上海各大饮食媒体和网站上口碑最佳和得奖最多的日料餐厅,认为就顶级日料而言,上海和北京、广州并无突出优势,她认为上海的日料是在人均100-200元的中档餐厅,以及居酒屋方面,国内其它城市优势明显。

口味方面,其实国内所有大城市都已经兼容并蓄,总之上海在中国城市里面,应该算是“吃得好”的。道理也很简单:地处南方,有庞大、富裕的市民阶层,这种地方的餐饮就不可能差。

其实评价一个地方属于普通市民的餐饮生活,只要看宵夜当中烧烤的比例即可,比如你去到内地的大多数城市,晚上11点钟出酒店觅食,走出两三条街,仍然只有一成不变的街边烧烤档可供选择,那么对这个城市的平民餐饮,已经可以不做指望。

我对上海的出行不满居多,主要两个方面。

一是管制多,网约车的便利性没有充分体现。比如上海的网约车需要沪籍司机,虽然非沪籍司机仍普遍存在,但这类管制不可能不在供给成本上产生影响,也就提高市民出行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另一个比较不明显的表现,是上海的网约车当中,荣威品牌的混动车比例超高,显然是因为荣威是上海能以混动车资格申请本地牌照的最便宜的汽车,这种“整齐”也说明了上海的管制执行力度之强。当然,很多人在审美上喜欢整整齐齐,但我觉得这种用管制之刀修剪出来的整整齐齐,对效率的伤害还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是司机开得慢,上海真的有限速30公里的双车道马路,而且为数不少,这是道路管理上的落后。我对上海司机的驾车速度也非常震惊,基本上是内地二线城市水平的。在汽车文化不发达,私家车起步晚的地区,开车慢是普遍现象,第一是因为新手多,道路秩序差,第二是因为大家还没有建立快速行车的意识,但上海这种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汽车进入家庭也比较早,开车这么慢很难理解。另外一个解释是在周边道路环境负责的山区城市,大家开车会快一些,在辽阔的平原地区,司机会倾向于慢悠悠的行驶,当然这个说法未必靠谱。

我很少坐地铁(一年三次左右),也从不坐公交,上海的地铁从数据来看,效率尚可,也没用北京那种反人类的换乘设计,当然,那是北京独有的情况。

我们经常都说“花园洋房”,“小洋楼”,我怀疑这些词语的来源地都是上海。

褚明宇曾经说他从来没定居过公寓楼房,这次跑到他上海租的房子一看,是一栋建于三十年代的三层小楼。我们在他家的阳台上聊天,我几乎可以想象到,在夏天的下午,他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楼下的院子里猫在嬉戏,邻居在进进出出,再往外十米的街上,开着咖啡馆、花店,你基本上可以站在阳台上跟街上的人打招呼。

在其他城市,即使很多有钱人也未必有如此舒服的居所。大多数广州深圳的富豪,无非是在2000年以后建造的小区里拥有一栋带泳池的别墅,但在上海,他们可能拥有的是一栋1930年代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文物,连窗棂铁艺都在提醒你自己是一个绅士。

总之,在其他城市,住房无非是“楼盘”和“别墅”而已,但在上海,有“公寓”,“洋楼”,“新里”,“花园洋房”,林林总总,在居住方面,上海至少是大大的拓宽了我的眼界,有钱人在这里是可以住得极其舒服有品的,肯定比其他城市都更舒服有品。

陪我一起逛法租界的朋友说,在上海的人,都有过这种住进老房子的幻想,而在上海还推崇“大平层”的人,实在是把上海人的居住品味,贬损到其他土里土气的城市的水平了。

这个时候我就终于部分理解到上海人为什么“崇洋”(而广东人对“鬼佬”一向是抱着一种不太当回事的态度,广州和深圳都曾被外国人评为中国最西方人最不友好的城市),因为确实,上海生活当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最卓尔不群的一部分,是鬼佬们贡献的。

消费和阶层

这个部分本来想讲穿衣,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因为事关“面子”,而我觉得这是上海最主要的特点。

在衣着方面,上海人的穿着和打扮,总体上都让人尊敬,相比起来,广东都是一些朴素的老广,衬衫配运动鞋,天凉了就加一件杂牌外套,在广州穿得心安理得,但这类穿着在上海的商场里几乎见不到。刚到广州的时候,我有好几次认认真真的穿着长裤和衬衫上班,但中午就折回家换短裤和T恤,因为实在是太热了。

“体面”未必全是好事,它很多时候是作为阶层标志,一个普通关注“体面”的社会,很可能也是一个身份焦虑感强烈的社会。前天我逛街走到恒隆广场一带,看到街对面的一长溜朗格、江诗丹顿等名表商店又产生了闲逛的兴趣。在参观过程中,我不停的抬起手腕上的卡西欧电子表看时间(好奇这些豪华机械手表的走时究竟准不准),我发现他们的服务员真的会用鄙视的态度来对待我,尤其是在我回答“买不起,只是随便看看”的时候,服务员显得很诧异,似乎是很奇怪我会承认自己买不起,但是又很生气我买不起为什么要参观。

在广州,如果你说“我买不起,只是看看(你不用管我)”,店员一般会让你“请随便看”,以及“有需要就叫我”。但在我逛上海表店的不短的时间里,我都没有遇到任何别的游客进来,可能在上海,普通人进入奢侈品店的体验经常都不会太好?

广东的五星级酒店大堂,一直都允许市民随意参观和休息,由于来玩的人太多,于是酒店……就卖冰淇淋给市民。并不是说广东人就完全不势利,但是广东人在商业活动当中,有一种“来的都是客”,“买卖不成仁义在”那种自然而然的平等心。而在上海的这类“高端”场所里,你可以感受到浓浓的阶层感,这是我们长期生活在优哉游哉、不讲体面、充满平民气息的广东的人民很难理解的。

人们说到上海和北京,都会说是“有钱人的天堂”,意思是若非有钱人,则未必快乐。至少在上海,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一点点道理,有钱人在这里有最好的房子,丰富的设施,但星斗市民,得到的尊重似乎比广东略少了一些,我个人感觉,快乐也少了一些。

总结

上海是都市洋气,广州则有一种开放、平等、坦荡的乡气。这一组上海编辑的探店结束,晚上聚餐的时候,我问这一组的八个编辑,在他们深度体验的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里,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一个,上海得票最高,他们说,还是上海最符合他们对“大城市”的期待。

来源:军体拳教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479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