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消息
小时候郑渊洁的妈妈经常跟他说一个童话故事。
发大水了,动物们跑到一条河前,河上有两座桥,一座是大桥,一座是独木桥。大部分动物都选择了走大桥,只有一只羊选择了独木桥。结果走大桥的动物太多了,桥塌了。这给郑渊洁的启发是,“做事情可以选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
郑渊洁的爷爷是富农,在文革中被抄家致死,所以郑渊洁中断了学业。后来他跟父母下放到河南,读干校的子弟学校。辍学后郑渊洁是靠背《共产党宣言》识字的。父母对他的要求是,可以不读大学,别加入任何组织。
童年经历让郑渊洁“一身反骨”。开始写作后借着童话给爷爷姥姥翻案。以前的童话里,狐狸、狼、老鼠是反派,郑渊洁就把两只老鼠作为主角,写《舒克和贝塔》。
话说父子成兄弟,郑渊洁把这种情绪完全传给了儿子。小时候郑亚旗的同学向郑渊洁打小报告,说郑亚旗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郑渊洁的反应是,本来准备给他买200块的玩具,你这一举报我要给他买1000块的。
郑亚旗有个老师喜欢考试前主动泄露考题,让学生把答案背下来。郑渊洁知道后就让郑亚旗考62分,把全班分数给拉下来。小学毕业后,郑亚旗不喜欢学校,郑渊洁研究了一下义务教育法,就大胆让郑亚旗辍学回家。
郑亚旗结婚时,拿到改口费后,郑亚旗不但没改口叫爸妈,反而直呼两人大名。
有一位郑渊洁的读者说,“除了舒克贝塔,皮皮鲁鲁西西外,郑渊洁小说中的主角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他笔下是一个个主题近似的故事,家长是盲从愚蠢的,差生是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好学生喜欢打小报告,老师唯成绩论,对差生充满恶意跟偏见。
这是80后成长中最喜欢听到的故事,他们从小听过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辍学故事,也捧出了韩寒和李想这样的辍学偶像。
1999年,第一批80后已经成年了,有人给郑渊洁写信,希望他能创作适合大学生看的童话。郑渊洁一口气写了20篇长篇。出到第七本的时候,央视《今日说法》质疑郑渊洁的小说少儿不宜。
2005年他在新浪开了博客,取名叫“勃客”。年底他去新浪参加座谈会,会上有个人指责郑渊洁的发言跟“儿童文学作家”身份不符,郑渊洁一气之下把博客名字改了。
但是郑渊洁极力批判的这个社会给了他丰厚的物质回报。1984年创办《童话大王》后,郑渊洁一个月能挣三万块,当时人均月工资也就五六十块。
后来为了放小读者的信,在北京房价1400一平的时候买了10套房子,如今价值大概已经一亿元上下了。后来郑亚旗又帮他搞定了多个VC和大平台,早在2010年就拿到过5000万元的融资,按照郑渊洁的说法是,儿子让他“当上了富一代”。
但要郑渊洁还有个心结。早在06年,吴虹飞采访郑渊洁问他怎么看文学奖。郑渊洁的回答是,文学奖就像痔疮,每个肛门迟早都会得到。十年后,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郑渊洁说,掏400万拿这个奖,投资回报率低了点,怎么样也得拿个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个什么梗呢?《北京日报》报道,2016年广电总局为了搞丝路书香工程,让中国的儿童文学“走出去”,特地资助曹文轩的20部小说翻译,前后花了400万。
木心说中国人拿诺贝奖三个条件,“地道的中国人,译文比原文好,瑞典人比中国人着急”。所以一向单打独斗的郑渊洁嘴上不饶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给作家评职称的国家。倘若清朝给作家评职称,曹雪芹会被评为一级作家吗?估计不会,名额肯定得先给太监”。
曹文轩也看不上郑渊洁,“我写不了苍蝇,写不了鼻涕,写不了粪便,写不了腐烂的老鼠。”即使写过《天瓢》这样的成人文学,只要有孩子找曹文轩签名,他都要提醒一句,不是我的所有作品都适合你看。
曹文轩是苏北人,他小时候经历过苏北农村的穷,整天喝稀粥,十五天才能盼到一顿午饭,初二还穿着破棉裤。在他的小说里,最常见的就是穷困的乡村、苦难的人们、人性的善与美。
后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的代表作是《草房子》,小说中曹文轩用隽永清丽的文字描绘了水乡“油麻地”,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沈从文、汪曾祺的影子,他自己说,
“我们必须将笔触探到人性底部,那里有共通的人性,有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共同的向往和情怀以及共同面临的苦难。”
郑渊洁喜欢简单粗暴的文字达到政治讽喻的效果。而曹文轩的童话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他认为儿童文学是要给孩子的精神打底子的,这个底子不能是灰暗的。
曹文轩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但是《草房子》刚出版时销售量也就几千册。直到2006年选入中学课本,年销量一下子暴涨到了上百万。
几乎与此同时,有家长写信给教育局,指责郑渊洁的小说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十年之后,在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里,一至六年级换了几乎三分之二的课文。负责新教材的温儒敏介绍,在课文选篇时倚重于4个标准:“经典型、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
毫无疑问,曹文轩们是被“倚重”的,郑渊洁们是被“兼顾”的。
郑渊洁好像也感觉到自己的时代过去了。2010年在方舟子指责他新写的20部小说“很黄很暴力很无知”之后,他不得不立了个遗嘱,“还没来得及出版的13部等他死了100年后才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