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局上周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结婚人数为 301.7 万对,比去年同期下降 5.7%,若和 2013 年的巅峰时期相比,更是减少了 29.5%。
与此同时,离婚人数没有变少。今年第一季度的离婚登记为 97.4 万对,虽然相较过去几年增幅减缓,但依旧上升了 1.7%。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结婚率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已达法定婚龄的人口数过低。
不过这不是唯一原因。
如果按 22 岁法定婚龄来看,1996 年出生的人已经可以结婚了。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虽然当时人口出生率只有 16.98‰,但也只比五年前的出生率下降 14%,没有结婚人数下降那么陡峭。这代表人口减少只是其中一个造成结婚率下降的原因。
经济水平高低也可能影响结婚意愿。
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结婚率下降的情形很常见。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终生未婚率”的数据显示,2015 年 50 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为 23.4%,女性为 14.1%,达到历史新高。
中国整体人均 GDP 去年已经接近 9000 美元,逐渐步入人均 GDP 达 1.2 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行列。
社会对个人婚姻选择变得更为宽容。一线城市普遍存在低结婚率但高离婚率的情形。
今年第一季度,结婚率最高的是安徽、贵州和西藏等地,而结婚率最低的几个地区是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后者的平均人均 GDP 是前者的两倍多,达到 2.5 万元。
同时,大城市中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也是结婚率下降可能的原因。
研究显示,非农业户口的样本中,出生于 1979 年后的人群里,女性高等教育比例超过男性高等教育比例。
伴随高学历而来的,往往就是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女性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更容易推迟结婚或甚至倾向不婚。经济独立性赋予她们更多选择权。2015 年北京 30-44 岁的单身人群中,女性占 45%。这个数字在 5 年前是 40%。
类似的高等教育性别比例反超情况也发生在美国和欧洲国家。
在部分国家里,结婚并不影响生育合法性。比如法国的契约式同居制度就使得婚外生育合法化。在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国家的未婚生育率也都超过 50%。
但在中国,尽管《婚姻法》未明确规定人民要结婚才能生小孩,但非婚生孩子若想落户必须缴纳高额的社会抚养费。
生育率下降影响的结婚率又会反过来几次刺激生育率下降。
在 2011-2016 里,中国 20 – 40 岁的人口比例已经下滑超过 2%。全国人口出生率在 2010 年更降到只剩 11.9‰,这群人将在 2032 年左右进入法定婚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已经结婚的人也不一定想生小孩。
根据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公报,全国新出生婴儿 1758 万人数里,二孩占比超过 50%。
但二孩数量依然远低于计生委早先的预期。第一胎的新生儿占比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年轻或新婚夫妻还没打算生小孩。
在一个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年轻人是稀缺的资源。
已经走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近期为了缓解劳动力短缺,就不断放宽外来劳工的考核制度。日本政府预测,2025 年其国内建筑业将有 93 万劳动力缺口;护理领域将出现 55 万空缺,到时即便是大量返聘高龄员工和鼓励女性进入职场也无法应对。
除了劳动力之外,维持社会运转的医保和社保体系也都得仰赖年轻人:工作的人缴钱,给退休和失业的人花;健康的人缴钱,给病人看病。
甚至,就维系着人们倾注毕生积蓄炒高的房价,背后也是新一代继续买房的支持。
而年轻人变少的趋势还没有逆转。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