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原本是整个暑期档最热门的电影。宣传方异常卖力,把姜文送上了许知远的《十三邀》和腾讯视频的《创造 101》,甚至还和彭于晏一起卖起了腐。但在《我不是药神》以黑马的姿态突然窜出之后,这一切能够发挥的作用都要打上不少折扣。
上周末的票房冠军还是《药神》,其周六的单日分账票房超过 1.7 亿元,占当天总票房比例超过 56%。《邪不压正》的同日单日票房则为 1 亿元左右,排片率虽然有 34.9%,但占总票房的比例则是 32%,低于其周五票房。这些数据说明,《邪不压正》受到《药神》不小的冲击。
不过,即使没有《药神》,《邪不压正》的提升幅度可能也有限,因为姜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导演。8 年前《让子弹飞》的成功,使得他的票房号召力远超一般带有强烈个人表达的导演。
不过福祸相依,《让子弹飞》可能给了很多人“姜文会拍爽片”的错觉。
2010 年,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曾经以 6.5 亿元的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亚军,仅次于引发观影狂潮的《阿凡达》,甚至还要高过在商业片市场成名已久的冯小刚拍摄的主旋律电影《唐山大地震》。
姜文电影不多。此前《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于 1994 年,《鬼子来了》未能公映,而《太阳照常升起》又太过飘忽。因此,尽管在影迷圈内口碑不错,但对于大众来说,导演姜文仍然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
《让子弹飞》能成为票房亚军凭借的是一个异常流畅的故事。张麻子、黄四郎、马县长在一个偏远小城斗智斗勇,但又隐喻了国共内战的历史,从而满足了大众和影迷双重的观影趣味。
四年后《一步之遥》上映。业内人士按照《让子弹飞》的票房水平照猫画虎,给出了 15 – 20 亿元的预期。观众也似乎十分信任姜文,当时刚刚兴起的网络售票平台抓住这部电影开启了规模盛大的预售,片方公布的数据称,在电影上映的一个月前,预售票房就达到了 2 亿元。
但这部电影的票房遭遇惨败。普遍评论认为,姜文在《一步之遥》中陷入了一种自我的境地,拍出来的东西普通观众看不明白,而影迷又觉得姜文自恋、自大。观众们弃姜文而去,最终《一步之遥》只以 5.1 亿元收官,甚至不如四年前的《让子弹飞》。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观众在《邪不压正》上又一次感到了冒犯。在猫眼上,超过 10 万名观众打分为 7.5 分,一个在该平台上绝对算不上好看的分数。热门的差评显示,观众厌恶《邪不压正》的原因是“一个字:装”——其实也并不令人意外,这个词包罗万象,已经成为互联网评论最通用词汇之一。
《邪不压正》不讨好所有人。它有一种荒诞的气氛(其实《让子弹飞》也有,但让位于剧情),就像李天然被打了一针之后那种世界颠倒错乱的感觉。在所有的表达里,荒诞似乎是最隐晦的,它仰赖于观众的心领神会,而不是强烈的情感输出。
《邪不压正》正是这样一种态度,用将近于玩世不恭的姿态描述了一个人的抗日计划——姜文本人饰演的蓝先生,以和人像互扔烫手山芋一样互扔手榴弹的戏谑场面放弃这个号称谋划了数十年的宏图伟略。
然而这也并不是故事的主线。荒诞的抗日计划隐没在一个人的复仇里成为背景。而复仇,像扎在仇人屁股上的玻璃片,你死我活间也能让观众笑一笑。
“越洋归来,替天行道,一了恩仇,穿云而去。”
姜文把张北海的这句话拍好了吗?好像连这句话也不太重要。张北海跟他说,你有戏瘾,你拍你的。
要说有什么爱意,可能就是那早已不存在的北平城。张北海爱谈吃,姜文爱拍屋顶。都是乡愁。
口碑两极分化。这样的评分分布并不利于提升电影的票房,数据公司凡影根据近年来的电影票房作出的一项统计就指出,电影口碑越统一,才越有可能成为票房爆款。这也是为什么姜文需要在个人表达和商业元素中取得平衡,才能更进一步发挥自己票房影响力的原因。
《邪不压正》的最终分账票房大约也会在 6 亿元左右——还是没有超过《让子弹飞》。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