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国内的职业剧大多拍成了恋爱剧?

为什么国内的职业剧大多拍成了恋爱剧?

image

最近一两年的国产当代电视剧,质量都相当垃圾。

我记得《猎场》在播的时候声势很火,有胡歌,陈龙、孙红雷,张嘉译,赵立新这样的老戏骨。并且以男主的猎头角色,本以为会涉及到不少行业和职业的内幕。

结果内幕没说多少,主人公各自的感情经历开始变得比职场还要曲折,剧情重心回归到国产的肥皂拖沓剧情,爱来爱去,无聊且狗血,实在看不下去。

其实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不管是外企,时尚,医务还是法务剧,他们都能拍成:

外企员工的狗血爱情剧和宫斗剧

医生之间的狗血爱情剧和宫斗剧

律师之间的狗血爱情剧和宫斗剧

警察之间的狗血爱情剧和宫斗剧

这让我们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假职场。难道说国人缺爱?所有电视剧的内容都是谈恋爱,要么是组团谈恋爱。

其实爱情根本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离了爱情可能少了点姿彩,但依然可以活的好好的,甚至离开糟糕的爱情后,生活更好,更丰富多彩了。

比如日剧,不同的职业,会想起不少经典代表作:日本人拍的最好的是医疗剧,比如《白色巨塔》,我看过的第一部日剧就是90年的《回首又见他》,讲的是医院系统黑幕的。

刑侦剧像古畑任三郎这种经典自不必说,《神探伽利略》、《上锁的房间》都拍的很好。和法律相关的就更多了,和律师相关的有《Legal High》系列;检察官有《HERO》;讲关于银行信贷的有《半泽直树》。

日剧不仅讲主人公的职业历程,更对行业的弊病有着深刻的反思。

美剧里面的法律剧和医疗剧就更加多如牛毛:比如《Boston Legal》这种,《皇家律师》、《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金装律师》、《CSI》等等。

虽然也有很大比重的艺术夸张成分,但基本都是立足于真实情况的艺术加工,即便偶尔有狗血雷剧,虽然情节可能很脑残,但是在涉及到具体医学案例和医学场景的时候,也都尽可能做到了真实和专业。

那为什么中国影视剧就是做不好职业剧呢?我想了一下,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一、律政和金融题材受限严重

法律类剧的受众广,门槛又有点小高,能和生活百态挂上边,什么题材都能涉及,照理来说是编剧们的最爱。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这几年的法律剧在创造上陷入低谷。

中国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的时候曾经有过一类片子叫刑侦纪实片,例如12.1枪杀大案,但因为过于真实,怕被用作反侦察教案而停拍。后来又出现了一类反腐涉毒的法政剧,但这几年收紧后自然也没得看了。

金融类职场剧原本可以是很有潜力的,但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几年很难看到佳片。

真要拍中国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史和金融史料,国内有的是素材,而且参与者都还在江湖之中,但是管金生,唐万新,乃至黄光裕的等人的故事显然是不给拍的。

中国人比较擅长拍好的职场剧还有一类叫古装官场剧,以走向共和为巅峰,但因为政治隐喻过多,之后也被和谐了不少。之后辫子戏被叫停,拍古装的一股脑去拍玄幻修仙去了,想看古装职场剧也没戏了。


二、编剧水平太次,且缺乏内行

国家的电影始终是植根于这个国家的文学的。香港电影在武侠片和警匪片上的成功,与武侠小说的流行不无关系,但我们在类型文学上的家底也就那么点儿,现在也挖得差不多了。要想再有好的影视剧,就非得有业内人士亲自出来写剧本不可。

国内过去大部分职场剧,基本就是一群对职场和专业完全不懂的人胡编乱造搞出来的,类似《杜拉拉升职记》,《浮沉这类电视剧,只要是涉及到他们的工作部分,完全就是扯淡,包括之前很火的我的前半生,涉及到咨询业的部分也是瞎扯的居多。

image

很多在欧美外企工作多年的人一看就知道编剧根本没正经上过班儿。里面的对白之幼稚可笑,别说在大外企了,小民企可能都没干过。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看呢。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大部分电视剧里的职业和所对应的收入及生活方式完全不匹配,经不起推敲。一方面可能是俊男美女光鲜的生活更好看,另一方面我怀疑编剧根本就没接触过多少这些圈子里的人,对他们的生活纯凭想象。编剧乱写以为可以蒙混过关,有生活经验的观众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比如之前很火的我的前半生,第一集才放完很多人就算出以主人公的中产收入,根本支撑不起日常消费和房子。你说的就是一线城市的生活,怎么可能有目标受众自己更清楚呢。

三、观众要求不高,中年女性观众主宰收视率

中国年轻一代的品味依然很成问题。准确的说不是品味,而是视野狭窄。

比如男女那点事,十几二十岁这个阶段过了之后照理来说应该有点其他要关心的事情了。但反应在影视里面就是全年龄不加区分的关心20来岁那点分分合合的事情。

正是由于国内观众水平欠佳,消化不了严肃性较强的片子,导致编剧们只能往爱情线上走。

《杜拉拉升职记》的原书其实还是不错的,作者有一定外企经验,也有一些自己的职场心得,结果拍成电影电视剧的时候变成了只讲了爱情,干货一点也没留,可见干货是多么不受人待见。

再加上观众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并不是办公室阶层,而是居家主妇大妈和学生。你把每天大家用email互射的桥段拍出来,不能让这部分观众有代入感,所以只能主力胡编爱情部分。

国内编剧时间紧,任务急,就算一天班都没上过,也不知道真实职场是怎么回事,但人要吃饭,养家糊口,于是就有了这些奇葩。

有人问为什么看了香港职业剧都会有冲动想去做该种职业,而看国产职业剧就没有?并不是因为国产剧不会耍帅,而是缺乏真正动人的情节和真实的冲突。所以只能转而去在男女关系方面给薄弱的剧情注水。

四、影视业的钱太好赚了

中国人普遍缺乏专业精神,以前计划经济时代还能不计成本做出一些精品,到了现在追求回报率的时代那就一塌糊涂了。电影行业为了经费,专业度相关的成本能省则省,但是花上亿去推广可一点不含糊。

文化产业是息息相关的,电影能拍成这样。电视剧也就可想而知。体现到职场剧方面,中国只要是涉及到职场的深度和细节有关的部分,必然漏洞百出,要么纯耍帅,要么纯弱智,跟真实情况完全两样。

其实《纸牌屋》等经典美剧,故事情节的弱智程度也不低(副总统居然要劳烦自己亲手杀人你敢信?)只是它把一个体系介绍清楚了,能把故事说圆了。中国连这点也做不到,主人公一个大彻大悟,镜头一转,5年后,屌丝就变白富美了?骗谁呢?细节在哪里?具体做了什么?啥也不交代。

不专业还体现在中国电视剧极为拖沓,日剧一般就10来集,美剧虽然可能拍好多季,但至少第一季的每集都要像电影一样搞出不止一个小高潮来的,对中国这帮靠字数养活的编剧来说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怎么办?寻找爱情。爱情,在人类所有感情中是最不稳定的,最没道理的,很难讲清楚。而中国电视剧编剧正好也擅长不清楚,浑水摸鱼,围绕着这些不稳定就可以写个没完没了。

总之,中国最缺的是:对观众的尊重。

没有创意可以先从模仿开始,模式不成熟慢慢摸索就好,行业不规范也可以逐渐进步,最令人无法原谅的是对观众的漠视,把观众当成会走的钞票和傻瓜。

基于这种认知,多恶心的片,分手大师,小时代,何以笙萧默都敢拍。观众也在这种迎合和调教下,变的越来越品味低级。

image

观众的弱智这是我们必然需要经历的历史时期,小孩还得一天天地长大呢,别想着跳过去。但从业者必须对自己有要求,这样中国的影视才能有进步。

来源:肥猫猫的小酒馆(id:zhihufeifeima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756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