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To AT 模式终结,这届 VC 终于怂了

To AT 模式终结,这届 VC 终于怂了

image

上周又传出阿里投资头条系的消息,这次是头条与抖音一块投。嚷嚷快半年了,看来靴子早晚要落地。张一鸣说不想给巨头打工,但形势比人强。头条拿阿里的钱,就算不是站队,至少也是结盟。敌人的敌人不是朋友,是盟友。

如果一向守身如玉的头条最终从了,中国互联网的最后一座流量山头将插上巨头的旗帜。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 “马” 字。这也意味着,目前中国估值超过 100 亿美金的 11 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其中 10 家与 BAT 有染(阿里系曾经投资小米)。

张一鸣最近很忙,一边是头条即将 IPO 的消息,一边是可能拿阿里的投资,而这两个消息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恰恰说明了一点:是拿一级市场的钱,还是拿二级市场的钱,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张一鸣手里。与其说头条是对巨头二选一,不如说是对钱的来路二选一。

过去五年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一边把风口当做杠杆,一边挑钱:天使阶段就开始挑,VC 阶段依然挑,到了 Pre-ipo 阶段,甚至可以挑 A 和 T 的钱。

结果就是创造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投产业链:创业公司 to VC,VC to AT。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拿了 AT 的钱,即使不上市也能有人兜底;对于中国的新老 VC 们来说,在上市之外,又找到了一条退出变现之路,而且获利方式比上市更加简单粗暴。

事实胜于雄辩。从 19 亿美金的 91 助手到 90 亿美金的饿了么,给早期投资者(VC)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同期任何一家 IPO 公司的账面回报,而且还是真金白银。据说 2016 年的时候,微信九宫格的一个位置就价值 10 亿美金,相当于一只独角兽的价格。VC 们怎能不爱巨头?

但对于绝大多数独角兽来说,进入 2018 年之后好像突然丧失了对钱的主动选择权。据《接招》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境外上市和已经递交招股说明书的总共 22 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只有 4 家在最近 12 个月内完成了新一轮私募融资,其中还有两家发生在去年 10 月份(美团和 51 信用卡)。

再来看另一组数字。2015 年至 2017 年的三年间,是中国独角兽公司诞生数量最多的三年:2015 年超过 15 家,2016 年超过 10 家,2017 年超过 20 家。2018 年已经过去一半,中国诞生了几家独角兽呢?答案是不到 5 家。

但 2018 年将会创造中国互联网的另一个纪录:诞生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一年。到这个月已经上市 11 家了,足以秒杀过去十年当中任何一年的数量。

与此同时,在今年已经上市的 11 家公司中,有 6 家公司先后出现破发。显然,这也是一个纪录。

一方面,独角兽物种呈现频临 “灭绝” 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它们回归大自然(IPO)之后,野外生存能力依然令人担忧。换句话说,独角兽在一级市场里越来越不好混,在二级市场同样没捞到什么油水。

谁最着急?当然是 VC。当一、二级市场同时出现堵塞,相当于资本的退出机制发生了 “便秘”;对于 VC 来说,没有退出(或者叫没有通畅地退出),这个生意就没有闭环。没有闭环的生意,谁还陪你玩?

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 VC/PE 募集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大幅下降,规模同比下降 74.85%,数量同比下降 54.82%。

这个趋势当然有全面去杠杆化的大背景,导致一级市场的募资越来越难,但不可否认,随着大部分风口特别是伪风口的退潮,裸奔的 VC 越来越多。以共享单车为例,仅仅 ofo 和摩拜两家公司就撑起了一个仅次于网约车的超级风口,烧钱数十亿美金。

但摩拜卖身美团之后,早期投资者谁还愿意像两年前那样天天把它挂在嘴边?据说独角兽捕手朱啸虎是目前从 ofo 获利较多的早期投资人,其转卖给阿里的股份也不过 3000 万美金;而通常情况下,这 3000 万美金 LP 还要拿走其中的八成。ofo 一战,朱老师估计都没有从拉手获得的优先清算权划算。

过去五年中国 VC 行业的繁荣,离不开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上游资本的充裕,必然与下游退出通道的拓宽有关。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阿里是 “中国西湖版纳斯达克”。

其实阿里仅仅是之一。如果把巨头看做一级市场的最终接盘侠,那目前中国有 “四大股权交易所”:腾讯、阿里、小米和百度。腾讯倾向投资与电商相关的独角兽,阿里倾向收购与流量相关的独角兽,小米倾向布局智能生态链,百度倾向 AI 领域的跑马圈地。

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没有做到的事情,BATM 做到了。它们才是过去五年 VC 行业真正的衣食父母。

但对于 VC 们来说,好日子已经到头了。第一,该占的山头,巨头都占了;该进的风口,巨头都进了。接盘侠也有自己的生理周期。

第二,过去一年,“四大股权交易所” 的市值(估值),始终稳定在一个常态区间内,比如 A 和 T,市值始终在 4500 亿美金至 5500 亿美金之间;小米目前的市值,与两年前的估值大体相同;百度则是一直在 800 亿至 900 亿美金之间徘徊。

巨头们不是没钱了,而是要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比如新零售、AI 等新一代风口。这些风口与以往风口的最大不同,就是巨头们不再花钱买买买,而是撸起袖子自己干。想象一下纳斯达克开 7-11、做无人驾驶。

再清楚不过了:中国一级市场的 “大盘指数” 很稳定了,你还怎么打新股?如今腾讯和阿里投资部门的工作强度,肯定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年 to AT 模式的主要表现,可能就是腾讯与阿里两个投资部门的员工互相跳槽,从而佐证市场还有 “流动性”。

新老 VC 们现在面临的退出环境,应该是过去十年当中最艰难的时刻:二级市场受全球贸易争端的影响,不得不发动马云马化腾这样的 “高端散户” 来捧场;一级市场受马爸爸们自身战略和资源的影响,不得不提前关闭退出窗口。真正的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有人说今年将迎来独角兽快速消亡的一年,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最先消亡的也不是独角兽,而是 VC。

来自胡润研究院的报告显示,中国投资独角兽数量最多的十家机构中(包括腾讯和阿里),成立时间最晚的是顺为资本和真格基金,都是 2011 年,其它 8 家都是成立于 2010 年之前的机构。而中国 VC/PE 的总数量,早就过万家了。这个行业不是二八法则,是 0.01 与 9.99 的法则。

过去五年 VC 行业的风光无限,本质上是来自于巨头的垄断红利,当这种红利由外部性转为内部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 to AT 模式的终结。其实 VC 行业不是怂了,而是真正要从心了。

来源:投资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770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